一個是中國普遍素質差。
先舉個例子:90年我在加拿大酒吧外看見老外打架, 只見一幫人隨着兩個人從酒吧里出來, 然後大家停下來圍起來,只見那兩個人走到中間相互對視然後一起發力扭到一起, 只不過幾秒鐘其中一個人把另一個摔倒在地, 然後所有人圍上來都一起喊着, (“is over”)“完了散了”大家把二人分開, 架就算打完了,整個打架過程不到一分鐘。
那次看洋人打架我算大開眼界了, 這與我在中國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這根本算不上打架,通常中國打架可能是兩撥人, 如果是兩個人叫板, 其它看的人肯定在後面看熱鬧起鬨, 每個人都興災樂禍唯恐天下不亂。如果像上面那種情況,其中一個被摔倒了,我敢肯定是馬上一大幫人圍上來,趁亂你踹一腳, 我踢一腿, 趁着被打倒的人沒爬起來其它人打便宜手。這就是中國人的打群架的方式, 就是這麼一種起鬨的方式造成了這次的中國留學生為爭女友至死人命。 被害人並非與加害是直接的利害關係方, 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加害人就是中國人這種起鬨架秧子子的一哄而上,最終釀成了如此悲劇。這應該歸於中國人普遍素質差的原因。
一個是中國對下一代的教育欠缺
前幾天萬維博客文章講70年代, 80年代及90年代留學生,應該說是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這是總體上來說, 不排除有個別的。造成這種 情況也由於社會環境不同了。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由於生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 我們接受的口頭禪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記得當我用這句話當我教育我92年出生的小兒子時, 他卻對我說:“你讓我強吃完碗裡的剩飯你讓我得病啊?”。他說出這話我一愣。 過後仔細一想, 是啊, 現在時代變了, 物質已經很豐富了。 再說, 糧食生產方式也已經不是靠手工生產出來的“粒粒皆辛苦”了, 而是大機器生產出來了再不那樣辛苦了。有的浪費也成了一種生活的必然方式。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中國城市裡的獨生子女, 一方面得到祖父母和父母兩代人的寵愛, 而同時他們又背負着兩輩人莫大的希望,這就造成了他們往往承受不了這種壓力, 出現人格上的缺陷等等。
我記得漢代疏廣說過一句話很值得我們家長思索:“賢而多財損其志, 愚而多財益其禍”。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遠的不說, 就看令計化,李雙江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
而國外的教育是與我們不同的。他們扶養子女從來沒有“養兒防老”這種概念, 所以他們不要回報沒有“孝順”的概念。他們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本人即從一個加拿大律師家庭中學到這點, 我的大兒子我也讓他十歲的時候就給周圍鄰居派發傳單報紙掙零花錢, 我記得當時看他在溫尼伯零下30度的冬天, 穿的厚厚的, 去一家一家派發傳單的情景時我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現在我回想起來那種經歷肯定對他一生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