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長子,1991年出國,當年也是豪氣萬丈,不說救民救國吧,也至少想父母兄弟姐妹這個小家帶來一些榮耀,也讀了一個博士,結果自己也就是一個在加拿大IT的上班族。用一句扎心的話“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走向了平庸”。掙着工資,維持一個小中產,不上不下,說窮吧,自己也能不愁吃穿,可也拿不出啥來兼濟別人。也想做到“接受一個現實的自我,而不是一個想象中我要成為什麼的樣子”,但是總是跳不出來。以為自己挺能耐,現實是囊中羞澀。也想去庇護天下寒士,可獨缺能力,印證“眼高手低”。
父母年邁,國內疫情嚴控,光隔離那麼幾天就把假期用完了,就捨不得回去看看,只怕天數基本用在隔離中。所以,自己飛不起來,就希望孩子能至少選一個能收入高的職業,不再為柴米油鹽操心。按當前說法,我這種心態是負能量,跳出來又很難。只留下慚愧。一想到mortgage, 就只能為三斗米了。
經常看人們說“過好每一天”,現實是沒有那麼容易。也知道“擔心鞋不合適,可世界上還有沒有腳的人”,這只是修養而已。每當想起這些,都難以自拔。又感到欠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許多。對着網絡說說吧。人這一生很難,但還要堅強活着。大家都不易,所以對那些說從不摸錢的人不太喜歡,因為絕大多數老百姓就為這點錢活着。過去覺得孫中山一般,然而其“民生”使我改變。那些遠大目標均為忽悠,一切重視民生的都是好人,儘管可能不是所謂的“偉人”。苦天下民生之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