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跟帖
:)
送交者: 三月梅 2008月07月28日00:59:19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layworld 于 2008-07-27 22:17:27
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 现在的我们, 要先修根本智,有了般若无知的根本智, 后得智自然就容易了。 否则, 我们所有的都只是世智辩聪而已啊。




http://hi.baidu.com/%B1%E9%D5%D5%CA%AE%B7%BD/blog/item/936f731362b5a027dc5401a0.html

6、智慧

求智慧有程序,先求根本智,再成就后得智,根本智叫无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想成就无所不知,要先求无知,无知就是修定!现在求学的方法,永远不会开智,为什么?他不知道修根本智,现代人不遵守古老的传统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不可能有后得智。

佛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真正的学问从“无知”修,不要急着求知,先求无知,真正到无知之后,只要一接触就明了、就通达,就变成无所不知。“无知而后无所不知”。你要先求有知,什么都要知,到后来就有所不知。一开头就广泛涉猎一切经典,把头脑搞乱了,涉猎再多变成胡思乱想,变成妄想、分别、执著,然后再想学东西,你的根本已经破坏了,很难回过头来再学。真正好老师教什么人?你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能对他专信不犯,他把你看作宝贝,会认真努力来教你,你会有成就。纵然是佛教理论,你涉猎再多,被佛教理论污染了,佛经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佛经好像药,对症是良药,不对症是毒药。

中国佛法,几千年古老的承传,都是从根本智下手。跟儒家教学童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佛家有五年学戒,在家、出家学佛,必须经历这个过程。那个戒是老师的教诫,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什么?培养你的根本智,这叫师承。

我一生学佛,刚学时,老师指导五年中学一部经,修一个法门。李炳南老居士,跟我约法三章。第一、拜他作老师,接受他教导,除他讲经说法,任何人讲经说法、指导、教诫都不能听,限制非常严格。第二、过去所学统统放下,他不承认。第三、无论佛书、世间书,他没同意不准看。这套方法是训练根本智。你要是不肯听话,到处去听、去看,他就没法教你。你就是走广学多闻了,就是有知,不是学无知。无知修什么?修清净心。“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开始学时要把人跟事统统杜绝,让你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能生智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会得利益。这方法你要不相信,效果就收不到,一定要相信,这方法传了几千年。

开头老师用五年时间帮你定下来,把你妄想杂念减少,从这地方帮你开智慧。学一部经,不能多学。到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时,就放你走了,之后,这个门就开了,什么讲都可以听,什么书都可以看,成就你的后得智,无所不知。开头为什么限制你?你不能辨别是非真妄,你接触之后把你的智慧破坏了,纵然学得些佛学常识,皮毛!不开智慧。你没有真智慧,所得到的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古人学佛,在家出家都有五年学教,五年学戒,遵守老师的教诫。头五年到道场里做杂务、干粗活,这是修福修慧、修根本智。五年教你无知,完全把你心定下来。禅宗每天打坐;教下教你读经,你工作做完后赶紧去背书。讲堂、禅堂里都没有你的座位,五年修福慧,修福就是照顾大众生活起居,修慧是背诵经典。背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让你的心整个定下来,不会有妄想,用这方法修根本智。

唐大圆居士说:“佛法教人,先求根本智,无相无分别。次求后得智,能分别一切法。亦如中国往日教童蒙的读经,先但句读,后乃开讲,自然开悟。学佛亦应熟诵应读之经论,不求甚解,即为求根本智。乃熟能生巧,由闻发思修慧,是为后得智。以是比较东西,东方不急求解,是培养根本智,而发达后得智。西方初学即求甚解,是破坏根本智,而失后得智之用。”

根本智在童蒙培养。七岁上学教规矩,教读书,读书不讲解,只教读、背诵,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守规矩就是持戒,读、背书,心专注在课本上,不去想东想西,就是定,把一切妄想杂念打掉,属于修定。书念得清清楚楚,字没念错,句子没念颠倒,这是慧,就是根本智。七到十二、三岁,他心定了,该背的东西全背熟了,进太学开讲,叫后得智。佛法里求智慧,“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小孩天天背书干什么?修根本智。不许他胡思乱想,用这个方法帮助他修定,修清净心。他心地清净就开智慧。小孩叫他受点苦没关系,老年时享福。

真实智慧从哪里来?从心寂三昧、一行三昧而来。怎么修法?《无量寿经》上佛告诉我们“洗心易行”。要把自己的心好好清洗清洗,心里太脏、太污浊了,无量劫来,我们的心天天在熏习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被无量无边的恶业熏习,妄想分别执著,要把这个东西清除洗掉。不肯做这个功夫,心寂三昧怎么会达到?

智慧的来源听经、念佛。听经不念佛,开智慧很慢;念佛不听经,开智也慢,听经跟念佛合起来,开智就快了。譬如听经开智要十年,念佛开智也要十年。听经又念佛五年就开智。念佛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就得诸佛菩萨加持,清净慈悲就得三宝加持。这是开慧之前,辨别邪正是非,避免造作一切罪业,积功累德的唯一方法。

一片光碟一天听八小时,听两年。帮助你得定、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不从这上下手,怎能成就?每天睡五小时,另外三小时吃饭、洗衣、工作,很紧张。没时间打妄想。人太闲了就心里胡思乱想,口里胡说八道,造业!我对初学用这办法,就是一片东西叫你反复听,不准你思考,也没有讨论余地,就听!这方法就是修戒、修定、修慧,求根本智。

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多听多讲是提升自己境界、帮助自己开悟。遍遍有小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所以不能一天不诵经,不能一天不讲经。讲经没有人听有鬼神听。

听经读经不开悟,原因在哪里?信的不真。“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智慧。

听经听多年,没悟入,为什么?你不会听。为什么不会听?你心不定。念佛堂多念几天佛,心定下来了,再听就有悟处。

佛教我们读诵大乘,靠读诵悟入。又劝我们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来诱导我们,给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的时间提前,如原来你读诵需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五年就开悟。利根人一二年就开悟。

恶的习气、念头、行为是迷根,不改过来怎么会开悟?不可能。有一念分别执著,你就决定不可能开悟。把分别执著放掉,你就开悟。再不执著五阴是自身,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自身,你就开悟。

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开?这当中有障碍,就是业障。业障:内里面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外面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六个字相应。它障碍我们开悟、修行、证果。必须把这十六个字淘汰干净,障碍就除掉,智慧就现前了。

不知足,永远定不下来,哪一天知足,哪一天就入定,再不会有妄想,再不会有欲念,心如止水,智慧就会开了。

一个人,心定不下来,静不下来,心里一团糟,这人绝对没智慧。办大事的人,心常常是静止不动的,境界现前,能如如不动,这人才有智慧光明,才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果事到临头,心里就慌乱,这人绝对成不了器。
0%(0)
0%(0)
  谢谢!这段话去年读过.再读来,又是一番滋味. /无内容 - 笑菡 07/28/08 (199)
    同感同感.... :)  /无内容 - layworld 07/28/08 (201)
  阿弥陀佛,如是如是... :) /无内容 - layworld 07/28/08 (18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几个Harvard学生的故事
2006: 蒋博士为何走绝路?
2005: 燕燕妈:小丫病历
2005: AsianParent:儿子暑假回国,偶的一点感
2004: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之方法
2004: 10岁以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