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一個關於教育的公益講座,主講的專業人士問聽眾,你們有沒有覺得你的孩子生活在監獄的牢房裡? 孩子們回來就鑽進自己的小屋,搞些什麼父母也不是特別清楚。只有吃飯的時候露個面,露面的時候也低頭看着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甚至有的連吃飯的時候也不露面,父母要把飯送到孩子屋子裡。父母像是探監的人,帶着吃的喝的穿的,有的時候像獄警,監督着孩子的定時吃飯,睡覺,行為不要出格。
這樣的生活,和監獄的生活還真是差不多,孩子沒有生活在有實體柵欄的監獄裡,但是孩子的周圍有着一個無形的柵欄,孩子悄悄地被關在裡面,父母想打開柵欄,解救孩子,但是卻找不到鑰匙。這個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孩子們生活在柵欄里,慢慢的,孩子覺得生活在柵欄里很舒服,不願意出來了,父母的努力只是讓他們反感。
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沒有任何教育學背景的人,我很難對這種現象的成因做準確的判斷。只是根據我的接觸,有一點是父母可以思考的。每一個青少年生活的空間很小,但是心都很大,大到這個世界都無法容納。而我們成年人的生活空間可能大的多,但是我們的心很小,小到我們只放的下我們眼前的柴米油鹽。
當孩子們成長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眼裡變成了侏儒。大家都知道,孩子童年的偶像是父母,然而當孩子漸漸成長,當孩子們廣闊的心發現父母的渺小,孩子們開始迷惑。他們迷惑的時候就會尋找答案,但是他們的能力還不夠,於是他們從迷惑變成迷惘。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到虛幻的世界裡面去,因為虛幻的世界裡一切都可以實現,虛幻的世界裡面一切都可以創造,虛幻的世界滿足了孩子們廣闊的心的需要,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虛幻的世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們-社交網絡。
但是虛幻的世界是可怕的,因為我們在虛幻的世界裡所得到的,在現實世界裡沒有用處。所以在虛幻世界裡越快樂,回到現實世界,會更痛苦。其實不光是孩子,成人也是一樣,現在的微信族裡面有多少成人,據統計,成人微信族每天在微信上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遺憾的是,孩子們還缺乏自制能力,就像吃飯一樣,好吃的吃,不好吃的不吃。他們很容易從喜歡一個東西到沉迷一個東西,尤其是這個東西可以滿足他們的幻想,孩子們就這樣子進入了監獄。
這個監獄不是孩子自己建設的,不是父母建設的,是這個商業社會建設的。我們現在所謂的注意力經濟時代,注意力就是商家的利潤,所以,商業社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奪取孩子們的注意力,把孩子們關在他們精心設計的監獄裡。
我真的很慶幸我出生在一個沒有電腦手機互聯網的時代,但是抱怨技術進步也解決不了問題。既然是已經進入了這個時代,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做父母的只能和這些監獄製造者們力拼了。我也觀察到,其實有些孩子是很有自制能力和想法去遠離這些東西,有計劃的去做一些幫助自己未來的事情的。
我自己的體會是,如果對未來有着比較清晰的目標和渴望,就不容易被那些一時的痛快所分心。志向越清晰,越長遠,往往你的意志力也越強,志向不是空想,需要好好思考和研究,所以花些時間引導孩子來立志,思考自己的未來目標,是每個父母應該全力去做的事情。怎麼樣讓孩子立志呢,我覺得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師益友的圈子是很重要的,良師不僅僅是老師,而是能夠為實現孩子的志向提供寶貴的建議和指導的人,也包括父母自己。
益友是那些有志向,有計劃的孩子們。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多帶孩子出去聽聞,出去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記得我們組織了幾次活動,一開始幾個中學生一直在玩遊戲,但是到了後來的活動,他們就開始和別人交流,還表演了節目。
所以,持之以恆的帶孩子和外面的世界互動,慢慢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到現實世界上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們不要只是做保姆,做久了,孩子們就把你們看成只是保姆了。我記得有一個母親,每次做飯都要做五六個菜,加上各樣水果,就是希望孩子每頓飯都有自己喜歡吃的菜,結果呢,孩子經常找藉口不吃飯,自己跑出去吃披薩,父母頓頓吃剩飯。
健康的美食固然重要,但對於孩子來說,這根本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他們要吃的,是精神食糧。如果不讓他們的精神食糧吃飽喝足,再多的物質食糧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無濟於事。所以我倒是建議父母們,有的時候,和孩子們一起出去吃披薩和可樂,少一些時間做飯,多一些時間交流,也是不錯的。 info.51.ca 無憂資訊
瞎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