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當年作出去非洲訪問自願工作(VOLUNTEER)決定時,不少朋友都說,似乎藤校畢業生或在讀生都愛去非洲。當時我還很詫異,難道這個垢病還有共性?不過沒有官方數據證實究竟有多少名校學生去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去當自願者。表明上這個在普通州立大學或一般私立學校不成問題的問題,確實在名校有點像流行病挺傳染人的。究其原因,是鍍金嗎還是其他原因?一時無解。後來曾反覆思索了這個問題,為何藤校畢業生像文革時中國上山下鄉或支援新疆西藏一樣喜歡去亞非拉?問題看似容易,苦苦思索仍然不知正確答案。原因分析起來固然不少,我列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想法(但可能較為重要的)方面與大家共同探討,歡迎劈磚。
名校生志向遠大,一般說來,哈佛耶魯等校學生素質比較高,也有抱負,即常人說的雄心壯志。我們一般人,包括我認識的某些藤校教授都認為哈佛學生比較自負,自認為比別人要聰明,能幹。不外乎有眼高手低的貶低之意。但是統計表示,名學校出身成功率要相對高些。有名的大公司選人,非名學校生不招。因此,這些藤校名校的學生,計劃人生方式也於那些州立學生不一樣。總想干一番較大的事業,常常出手不凡。出國,去非洲,印度,可以為經歷加分為將來成大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外,也確實增加閱歷,長些見識。
名校生許多學生曾得到學校獎學金的贊助和其他途徑的經濟支援,願意報效社會和人類。去非洲,比較艱苦,是年輕人對社會疾苦的體驗,同時也給當地的窮苦人予以溫情的幫助,是無私的奉獻。哈佛生的口頭禪,"社會給我這麼優厚的條件和學習機會,我們應該大力回報"。像當年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支援抗日戰爭一樣,不畏艱難險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現在生長在如此發達的西方國家,更有責任幫助那些經濟落後,生活困難國家的人民。是不是搞反了,共產黨的中國大公無私雷鋒式的人物已經是昔日往事,資本主義的美國卻不乏為了別人寧願自己犧牲時間和金錢的人們(這個問題又讓我百思不解)。
名校生知識面比較廣,又有擴展經歷的強烈願望。由於某些職業要求,需要非洲等國的經歷。這些畢業生不少人有從政意識,援助亞非那,可以在社會經歷上,政治經驗上,人際交往上,國際政策理解等方面有很多幫助。所以他們一定要尋找好的機會去鍛煉自己,增加閱歷和擴大知識面。以便將來參加市長,參議員,總統等選舉尋求政治資本。有些國際大集團公司也看中,甚至要求此類重要經歷。
凡此種種,使得名校生對非洲等貧窮落後的國家催之若騖。不管什麼原因,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是在早期為將來長久的人生打好堅實的基礎,鋪墊良好的政治經歷和閱歷,了解人間的疾苦,各地風土民情,同時建立起人際關係網絡和重要的人脈資本。儘管現在也許浪費一些時日,將來他們會成功得更快,走得更遠,有更美好的前途。
現在再回到最初的問題,我發表自己的粗淺看法。中國出生長大的我,還是認為名校生也有點跟風,像傳染病一樣互相影響。儘管大部分這樣做可能是不錯的,仍然有人會東施效顰,去白混幾年浪費光陰。因此對華裔子弟來講,不管什麼事都要有所分析,發現什麼是對的,或者這樣對我合適不?分析好了再行動,才可以作出正確的決策。
兒子之去非洲似乎和上面幾點掛鈎不上,但是可能在名學校受朋友同學影響,中毒的緣故。他當時去幫助一個國家發展醫療事業服務,是由於認識一個校友在非洲國家開了無福利事業機構,他就去當了執行總監,全權負責作代理,只要一點生活費。而這位CEO基本上呆在美國享福,讓我寶貝兒子,受蚊蟲叮咬,嚴冬沒有,盛夏悶熱難耐。他們主要開發新的醫院管理電子系統,和電子醫療服務網絡,這些在發達的美國目前都還沒有普及。在非洲也只能是實驗一下。不過作為一個青年不是掙了多少錢,而是自己一種執着的追求,一種景願的實現,何樂不為。當他譜的曲子,一邊接種疫苗,一邊彈唱給非洲頑童時候,確實令人落淚。我的一位朋友,就說當年得了風濕熱,要不是在醫院的爸爸教授給出的及時治療說不定今天美國少了一名著名科學家呢,赫赫。
對此我們同以往一樣,民主自治,不能干涉要支持。應該說這種艱苦的生活在人生中有意義,是千金難買的福氣。想想網絡名人五彩博在人到中年時,勇敢登得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更是我們還沒有邁入非洲的人們學習的楷模。各位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