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故事:
話說美國某個大公司總裁退休後到佛羅里達海濱度假。一連幾天他都到海邊垂釣。發現有個年齡和自己相仿的貌似墨西哥移民的人也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垂釣。不同的是對方的衣着和魚具都相當簡陋。於是他和那個墨西哥人攀談起來。得知對方雖然很小就來了美國,但是高中都沒畢業就輟學打零工。而且終身沒有什麼固定職業。如今年紀大了做不了工了,就靠政府救濟生活。沒事兒也常釣魚打發時間。這位總裁於是感慨道:你看,我和你大致同樣年齡到美國。不過我努力讀書,進了名牌大學。找了一份體面的工作。最後一直做到公司總裁。現在退休了來這裡度假垂釣。多輕鬆自在?你要是當初好好念書,完全能和我過一樣的生活。那墨西哥人揚了揚手裡的魚竿笑笑說:我現在不就是和您過一樣的生活嗎?那位總裁一時竟啞然無語。
看了到這兒,有些人大概要說了:按照你的邏輯,我們大家就該一切順其自然好了。何必為兒女教育問題煩惱。你還有必要在這兒發表什麼關於名校申請的高論嗎?我的回答是:您誤解了。
首先,我並不否認讓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將來找到好職業的的重要性。更沒有否認進入名牌大學對孩子一生的積極影響。即便是多數美國人甚至墨西哥人想必也不會否認。其次,我也不完全贊成很多美國父母對子女那種小時順其自然,長大無論幹什麼只要開心就好的說法和態度。因為這種態度也許對一部分人是對的,甚至是最理想的。例如那些某些方面有天份或者特殊愛好的孩子。這種順其自然的方式使得他們的天份和特長發揮到極致。最後在某個領域取得超常的成功—儘管其中某些人甚至連大學都沒進過, 比如那些球星, 影星。當然還有人們津津樂道的大學輟學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等等。可是您想想這些人占多大比例呀?恐怕不到千萬分之一吧?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孩子這种放任自流的方式無疑是有害的。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錢鍾書《圍城》裡那段著名的“吃葡萄”寓言:人生就如吃一串葡萄,有人喜歡條其中最大的吃,有人卻喜歡挑最小的吃。但是結果卻是相同的。我們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就屬於錢先生寓言中的第一種人:永遠挑最小的葡萄吃,把最大的留到最後。而很多美國人則正好向反。多年前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寓言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三十年前買了房子,退休才還清貸款。於是她享受了一輩子;一位中國老太太攢了三十年錢退休後終於買了棟房子。於是她辛苦了一輩子。這個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這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這種不同態度反映在子女教育上:我們從小到達鼓勵督促孩子努力上進,就如同迫使他們永遠從最小的葡萄開始吃。這樣雖然眼下似乎不快樂——因為總吃最小的,但是知道最大的還在後面 ,希望永遠存在。許多美國父母(主要是中下層)則對孩子從小放任自流,孩子童年倒是快樂無比。可是成年後一無所長才開始體會生活的艱難(所以才有美國是“兒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戰場”一說)。他們就只有回憶而沒有希望。正所謂“少小不努力,老大圖傷悲”。這個“吃葡萄”寓言和上面的“釣魚”故事正好相反相成:人生的最終結果就如同吃完一串葡萄。也就是說,無論人生貧富貴賤,都是那麼幾十年,結果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在於整個人生的過程。應該如何選擇取捨因人而異,見仁見智。也許並無對錯之分。但是我個人覺得,在教育培養下一代這個問題上,我們中國家長只有一種選擇。這不僅是自孔老夫子以來幾千年的傳統。即使我們移居美國,我們的孩子,如前所述,還是更像中國人。他們還會帶着我們的傳統和習慣去生活。其中就包括出人頭地,相互攀比的心態。如果我們像美國人那樣放任自流,有些孩子恐怕連普通大學都進不了。將來勢必落入社會底層(我見過這樣的例子)。那時他們會非常痛苦懊悔。說真的,我個人儘管非常羨慕墨西哥等族裔那種貧賤不驚,安於現狀,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遺憾的是流在血管里的中國人血讓我們無法效仿這種生活態度。就如同我非常羨慕那些虔誠的基督徒(或者別的教徒)一樣。因為人家到了人生終點就還可以等待進天堂,而我這個無可救藥的無神論者卻自知連地獄也不對我開放。只有灰飛煙滅了。所以對我和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我們的孩子必須努力學習,必須上大學。從而保證他們將自食其力,衣食無憂,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這是我們最低限度的希望和要求。既然如此,那麼能讓孩子進入一流名校當然更是我們所有家長的理想。
我之所以繞這麼大個彎兒只想說明,人生道路可以多種多樣。不必讓孩子都往一流名校這根獨木橋上擠。更不該把孩子未來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名校身上,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因為畢竟只有少數人能擠上這根獨木橋。而且即便是那些僥倖過了獨木橋的人,將來也未必一定比沒上獨木橋的人更成功。這一點,美國有關機構和學者早就作過研究。除了個別領域外(比如政界),長青藤名校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的精英階層中並不比普通大學畢業生占優勢。但是另一方面,對我們這些一代移民來說,當年插隊落戶到農村感覺不見天日。恢復高考後其中的幸運兒哪怕能夠考上一所中專,全家人都會歡天喜地,甚至喜極而泣。那麼我們的子女如今如果能有幾回進入哈佛這樣世界一流的名校,難道不值得驕傲自豪?不僅我們驕傲,相信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同樣會為自己的父母驕傲。這個自豪是永遠的和無價的!不是嗎?總之如果您的孩子喜歡學習且成績優異,而且對某項課外活動非常投入。那麼儘量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注意,這四個字至關重要)的條件,讓他們發揮自己所有潛力,將來能夠進入名校何樂而不為?即使未能如願也已經盡力而無憾了。如果您的孩子不愛讀書,更不想彈鋼琴,卻對電腦和網絡頗有興致。何不鼓勵他向這個方向發展。將來進工學院當個工程師有什麼不好。或者您的孩子雖然各科成績平平卻喜歡寫點東西,那進個普通大學將來做個自由撰稿人也是很好的歸宿。至於在體育,音樂和繪畫上有特殊天份和熱情的孩子就更不必說了。進入名校,乃至上大學都不該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總之一句話,上名校固然是孩子成才的一條理想途徑,但絕非唯一途徑。
西諺曰:“All roads lead to Rome”。國人說:“天涯何處無芳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