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老人的種種現象 |
送交者: 張效勝 2005年03月08日16:54:03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作者: 張效勝 最近,筆者深入一些村莊,耳聞目睹了一些青年夫妻以毆打、辱罵、不給飯吃、趕出家門等方式虐待老年父母的不法行為,着實令人深思。 現象一:因家產分割不公虐待父母。王丑代1996年成家,兩年後自立門戶,膝下已有二男一女。 2003年9月,王丑代在播種小麥時節,自感父母所給土地偏少,屢次討要未果而發生爭執,便與妻子聯手,將年近六旬的老父毆打臥床醫治60余天,險出人命。 現象二:因治家意見不一虐待父母。 何二碎計劃在陽坡一塊承包陡地上栽棗樹謀求經濟發展,其父多次攔擋準備種麥打糧。父子各持己見,互不相讓。何二碎以為老父在世一日,他的經濟計劃就一日不能實現。於是,心生怨恨,其妻每天辱罵公公。老父痛心疾首地說:“每天看着小輩的白眼仁兒,聽着叫罵聲,生不如死。”現象三:因沒有娶上媳婦虐待父母。閆求娃已40歲出頭,依然是獨身。他常以打罵父母解恨出氣,並經常質問:“你們沒給我攀上婆娘,還想讓我好麼?我能好麼!”現象四:因家庭住房擁擠虐待父母。秦三喜,已分家10年,但與父母仍同住一院,房小擁擠。同在一個屋檐下,三喜夫婦隔三差五打鬧老人,“‘老渾水’給我沒有蓋房,沒有完成任務,不打你們打誰?”這是左鄰右舍經常隔牆聽到的聲音。 現象五:因少年時代上學少虐待父母。 武喜喜外出打工,文化低掙錢少,返家時常打罵父母沒有供他多上學。追悔莫及的父母又平添了幾多辛酸。 現象六:因忌妒兄弟日子好虐待父母。 楊三山排行老三,其大哥在新疆當工人,二哥在蘭州一所大學當講師。父母不能適應城市生活,就跟着老三過日子。三山媳婦動不動給倆老人不給飯吃,動不動斥罵:“端賤碗兒的,不跟上你有本事的兒子到外面享清福去,連累我們幹嗎?”現象七:因脾氣性格不和虐待父母。苟銀來父親嘴碎,喜歡叨叨晚輩。日久天長,銀來夫婦嫌其潑煩,搡老人出了家門,可憐年近八旬的父母只能棲身於看護果園的庵房。 現象八:因家庭經濟拮据虐待父母。 74歲的劉全來老漢,因還不起借欠兒子的12元錢,多次遭兒媳撕打。老人痛苦至極,服農藥尋死被救。 現象九:父母因無力勞動而受虐待。 68歲的王換成患了風濕病,痛失勞動能力,被兒子、兒媳視為累贅。兒媳高興了就給點飯吃,不高興了一兩天水都不給一口喝,飢餓的老人高聲要飯的哀憐聲經常驚擾得四鄰不安。 現象十:因時隔多年的積怨虐待父母。 曲鳳生娃,婆婆不管。後老人知錯,多方彌補,兒媳不能諒解。 婆婆現在老了,她堅決不管。丈夫隔三差五偷偷摸摸地照應一下母親。曲鳳得知,罵老人,鬧丈夫,常搞得天翻地覆。 遭受虐待的農村老人,有的離家出走,有的常謀自殺,有的病臥孤房無人問津,有的饑渴非常沒有飯吃,晚景十分悽慘。深刻分析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有經濟方面的,思想觀念方面的,但歸根到底是文化素質方面的。落後農村文化的封閉,年輕人受教育的局限,家庭溫飽問題的吃緊,致使一些青年農民思想保守,意識狹隘,目光短淺,往往把老人當成“禍害”。法盲和文盲的結合,很容易導致一些人胡作非為;經濟的赤貧和商品大潮的矛盾,也很容易吞噬年輕人原本樸素的良知,不少青年農民往往從極端利己主義出發,在虐待父母方面“一個學習一個”、“一個賽過一個”,經常出現過激、極端行為,給老人、家庭、下一代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和傷害。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