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3月23日14:51:1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原文】 韓公盛德古今無,人己同親未有殊。 至聖中懷諸佛量,子孫世世耀麟圖。
【註解】 喜歡得到,不喜歡丟失,這是他人和自己相同的想法,勢利小人忌諱別人獲得,高興看到他人損失,這是因為他心胸狹窄,不能平和的緣故。抑或思考財物聚集和散失,勢力的興盛和衰敗,事業的興旺與廢棄,學問的進步與倒退,功名的成功與失敗等一系列事情,別人的成功和獲得對自己沒有絲毫傷害,而自己為什麼要產生忌恨的心理?別人的失敗和倒退對自己沒有絲毫好處,而自己為什麼會情不自禁地高興呢?這樣的人常常自己給自己帶來有害無益的煩惱,只會增加自己的罪孽。 【故事】 宋朝韓魏公韓琦,字稚圭,一生心懷公平地待人接物,從來不過分苛求人事。在他當政期間,讀書人每天拿着自己的文章奉獻給他。凡是他認為作品好,便抄寫錄存經常誦讀,欽佩之餘,說「我韓琦趕不上人家的文才。」凡是他認為作品不好的,就親手把這類文章藏起來,不讓別人看到。聽到他人有善事便歡喜慶賀,讚嘆欣賞,說「這是個正人君子呀!」聽到別人犯了過錯,便把手放在胸前長久地嘆息,說「這人平常很好,怎麼會有此過失,會不會是傳話人傳錯了。」有人告訴韓公說「能表彰好人,也能懲處惡人,才有君子仁人的公正平和的心理。公總是讚嘆而沒有批評,這不能算是正直的道理。」韓公說「當今人才輩出,大加獎勵提拔都恐怕不能振興,怎麼能容許稍微出現挫抑人才的作法。而且,君子和小人哪個朝代都有。如果對惡人惡事處分過於嚴厲,就杜絕他們改惡從善的道路,就會使惡人自暴自棄。我身為宰相,要為朝廷培養人才,所以我看待別人的得失,就像看待自己的得失一樣。大體應當這樣,怎麼能同鄉野閹畜牲的作法那樣一割了事,或像一般人那樣隨聲附和,取媚世態呢?」指責韓公的人又慚愧又佩服他。韓公後來五福齊全,兒子封了王爵,女兒作了皇帝的妻子,子孫為官,世世代代門庭繁盛。一直到南宋末年,還有後代作朝廷大臣的韓氏子孫。 執政三朝德望隆,平心接物不矜功。視人猶己存仁恕,胞與為懷慕魏公。 ——摘自《太上感應篇白話解》(悌篇)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