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青楊:為何三分之一中產階級選擇讓下一代出國? |
送交者: 思故國 2016年12月22日00:02:0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4萬人採樣調查顯示,僅3%的中等收入者有移民的傾向,但他們中的30%有將下一代送出國的意願。鄧博夫說:“這幾年,中國階層分化現象突顯,他所教的學生中,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如果中國的中產精英階層將自己的下一代都送到國外,未來中國將面臨精英空心化的發展尷尬。”(12月19日經濟參考報)30%也就是有近三分之一的中產階級有將下一代送出國的打算,這個比率嚇着你了嗎?“你移了麼?”不知何時起,移民成了餐桌上無法迴避的話題。2014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中國外海僑胞的數量已超過4500萬,絕對數量穩居世界第一。如今,對於幾乎所有一線城市中產階級而言,一個集體感受是,每個人身邊都有起碼一個朋友正在或已經辦理了移民。 一,教育環境 有這樣一句描述青島的老闆們移民的話:“青島10個老闆中有3個已經移民,有4個在移民的路上,還有3個打算移民。”有超過58%的投資移民表示:子女教育是他們移民的首要原因。相對於國外,國內的孩子整天在重複做一些他並不感興趣的計算題,整天處於壓抑中。學校和老師根本不教他們如何做人,只是一味地學習。從小在各種輔導班和學習作業的壓迫下,孩子已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可貴的創造力。 而移民們希望他們的孩子移民後可以去探尋到內心的自由度,而不是急功近利,中國的教育體制缺乏人性化的考慮,現在很多老師都在課外辦學習班,提前講後面的課;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國內教育亞文化的影響下,過早學會察言觀色,說一些違心的場面話;他們希望這一代人在社會大環境下無法改變的悲哀,不要再將它延續到他們的孩子身上。比如,在國外讀大學,學習就不會再有那麼大的壓力,可以分出時間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一方面,外籍學校在孩子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中,更注重對於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西方式教育更傾向於把孩子教育成感情豐富,而且能夠學會真實表達真實的個人,而並非一味強調某些功課的應試成績,這種不那麼急功近利的教育,更容易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另一方面,在國外,比如在新西蘭,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義務免費教育,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請學生貸款,以後再免息償還,即便一個孩子讀到博士,他也可以領取不低於正常工薪階層的薪資,就是說他即使是依靠讀書深造,都能養活自己。 二,生活環境 大多數移民國外的企業家,很多都是喜歡上了國外的一種生活環境,更是為了在國外“養老”。比如食品質量、空氣質量等都比國內要高。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部分富豪的一塊心病,比如:關於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和關於地溝油的新聞屢禁不止。另一方面,國外的醫療體系更完善,很多有錢人願意花錢買健康。國外的醫療體系比國內要好,這個是一個無需爭論的事實。 有人曾這樣說:“在加拿大,國家比較成熟了,十幾年不變一變,哪裡死個人,都是天大的新聞。最受新聞歡迎的內容就是娛樂至死。政治也娛樂。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天大的事都是小事。永遠想像不出能出什麼千奇百怪的事。在中國,變化太快,每天一個樣,每個新聞都讓人爆炸。” 三,投資環境與安全因素 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人曾說其選擇移民的原因:一、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讓,他讓投的不掙錢;二、各種稅費太高;三、現在貧富差距這麼大,說不定哪天又要均貧富,太沒有安全感了。另外,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很多都是要人際關係來解決,隱形的東西太多。為了做成一筆生意,除了要在正常競爭秩序上勞心費神以外,還要另外動多少歪腦筋,才能得到本該屬於自己的利益。如果相關政策能夠更加完善,保護企業家的切身利益,競爭機制更加透明,減少潛規則帶來的不安全感,誰又願意背井離鄉? 與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財富相比,現在移民的人群不是為了簡單的生存需求而離開,他們要追求安全感。也許他們都很熱愛這個國家,也想在發財後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但渴望這個時代能儘快進行體制變革,給很多致富試圖思源的人創造更適宜生存的陽光、空氣、溫度和水。不然就有可能導致致富者人人皆有罪的杯具。首富黃光裕的鋃鐺入獄是耐人尋味的――誰的罪與罰更多呢? 社會仇富,政策又不穩定,有錢的人誰能有安全感呢?移民到了國外,可以享受到更為安全的保護,無論是經商還是從事其他行業,資產相對來說,比較安全。有錢人也會擔心,自己的財富會不會被懷疑來路不明?還有一個原因:很多人都有的“私有欲”,但是,這個想法在國內無法實現。比如想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譬如土地、房子。在國內,是無法滿足個人的這種“私有欲”的。“房子說到底是租的,土地也只有使用權。個人是沒有財富的完全支配權的,因為,都是公有的。 四,其它優惠 通過移民後的身份轉變,很多老闆在不放棄中國的掙錢機會的同時,還能獲得在發達國家的種種好處。比如,在拿到發達國家的身份以後,來去很多國家可以免簽證。獲得外國國籍,或者拿到綠卡,對於富人們來說,也是一種非常便利的出入各國的方式。相比中國護照的十幾個免簽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的免簽數量分別為125個、120個、130個和122個。 許多移居美國只為持有綠卡、以便自由往返美中兩國的大陸新移民,數年後,都十分自然地希望申請加入美國國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護照享有的全球最高禮遇—-免簽證前往世界150多個國家。華人有旅遊、探親、商務需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在美國護照免簽證國家和地區名單附上。與此相反的是,目前持中國護照前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甚至包括歸屬中國特區的香港、澳門等地,都要申請簽證或入境許可。 移民帶“移”走了什麼? 相對少數的投資移民之外,技術移民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群體。近十年申請各國技術移民的數量與投資移民相比,大約為20∶1。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體面、收入頗豐的中國中產精英同時向加拿大移民局遞交移民申請。也許,甚至焦點不在於“精英”或其“綜合的理性”,而是,他們的離去,帶走的是一個國家在其成長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技術、能量、財富,乃至變革中再出發的信心。 另一個龐大的數字是:自1978年以來,有106萬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僅27.5萬人回國。流出海外的78.5萬青年才俊,相當於30所北大、30所清華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主動權。要想留住精英人才,關鍵在於留住他們的心,根本在於共建一個公平、正義、誠信、法制的生存環境。只有“軟實力”強大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越來越多的人,以奮鬥的名義,以未來的名義,而選擇了移民。原本應該是一個社會支柱的財富和知識精英,紛紛選擇遠走他鄉。他們帶走的,不僅有他們自身數十年發展所累積的智識和財富,更嚴重地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帶走了這個社會的靈魂,帶走了那種激勵個體奮發向上並努力改造社會的精神。面對中產階級的遷移,我們不要把愛國聯繫在一起,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是,為何,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富豪,不願居住在中國。 不用說,現在已經移民或正在移民的人,都是現階段中國的精英。無論哪個國家,精英流失,絕非流出地之福,但是,要想遏制這種移民潮,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們以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給他們安全感。如果一個社會的“心”走了,就可能成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歸攏人心,留住人,讓人在這個社會生活有尊嚴,才是社會去“空心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 文章轉自作者博客 【大紀元2016年12月21日訊】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美好的毛線創意! ! | |
2013: | Susan八年級校園生活(08)--八年級( | |
2013: | 高伐林:今年提前度過平安夜(組圖) | |
2012: | 望那兒一汪:鄰家大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