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藤爸藤媽們說幾句話 |
送交者: 悠悠山 2017年04月06日01:36:0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最近藤校發榜,幾家歡喜幾家愁,捧藤的有,拍藤的有,怎麼樣的都有。 我記得四年前在子女壇,大家羨慕的比較多,那時候不少藤爸藤媽們很是誠懇地分享了不少育兒經驗,那會兒我是得益很多的一個。學了一年之後,我心裡已經很清楚一個出色的學生該具備的素質是什麼了。 今年我注意到子女壇比以往接地氣一些,過去象UM等等類的學校大家是不太討論的,今年討論就比較多。同時呢,這個拍藤的帖子也是此起彼伏,然後我發現,今年藤爸藤媽出來剖心剖肺出來給大家分享經驗的就不多。 比如大家常拍的藤娃專業問題,怎麼都是CS呢?我本身作為碼工,想了好幾天才有了點眉目。 我們老留學生剛來的時候,都是一窮二白的,基本都去餐館端過盤子,有的英文不好的,沒資格端盤子只能去後廚房洗碗。 好不容易混到了畢業,乘着IT的強勁東風找到了工作,這個英文問題又浮上了水面。我見過多少很牛的人,寫起程序行雲流水,說起話來舉步維艱,磕磕巴巴想做個presentation一肚子話講不出來。所以別人都說,看老中的水平,別聽他說話,就直接看演示就好了。 因為這個破語言問題,讓多少碼工競折腰啊。 可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和她們,是在這裡長大的!他們英文很好,數學也好,邏輯也好,環境也好,條件也好,如果做了碼工一定比老子做的好。 至於別的專業,父母英文這麼差,賺的都不錯,更何況是孩子們了,這個是捷徑啊!所以父母才想讓孩子做這行。 這樣想想,我就特別了理解為什麼很多孩子最後都在父母的影響下做了碼工。 一個人的經歷,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 象我們這種奇葩肯讓孩子學音樂的,因為我自己本來就是23歲從文科轉理科,周圍也是不少不正經上班非要創業的各種奇葩,這些奇葩們生活的也都還不錯,所以我敢讓孩子學音樂。 奇葩的經歷,決定了奇葩的思維方式。 奇葩這樣想:實在不行可以轉行嘛。 話說回來,碼工不愛做,孩子也可以轉行嘛。 比如前段時間罈子裡貼的David Chan就是沒有違背父母願望去了哈佛,畢業之後自己選擇了去朱麗葉學音樂,之後去紐約謀職,年紀輕輕拿到了大都會樂團第一小提琴手的位置。 出色的孩子,到哪裡都閃光。 藤爸藤媽們不在乎別人怎麼笑話爬藤,自己悶聲發大財,孩子至少在一個階段到了一定的高度,父母心裡驕傲和安慰才是最真實的。 至於別人拍,拍就拍唄,越拍就越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我記得幾年前寫兒子故事的時候,一個孩子去了S的藤媽給我打電話,很明顯她非常不善於表達,但是熱烈地跟我講了一個多小時,圍繞的中心都是自己如果小心翼翼守護孩子的熱情,如何一直鼓勵孩子,在孩子挑戰不想做Asian Stereotype的時候,儘量給孩子空間,最後孩子去了S,大一比較低落,之後一直努力,到了大三帶領團隊比賽的故事。我知道她有更多的話,更多的故事想告訴我,但一時半會兒沒法理順所有思路。 在文學城碼字的這幾年,我見過太多有深度的父母,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顯山不露水的牛氣着。 如果不服氣,看看多年前本壇寶書《子女上名校,父母談心得》,那裡面父母非常坦誠地分享了孩子成長的各個方面,不過是一個罈子啊,能出那麼一本書是多少父母的無私奉獻。那些可都是藤爸藤媽,花多少心思在養孩子的。 藤校好多所,但願我們子女壇開闢新藤校名單,擴展藤校領域,不止這8-10所學校,繼續認真討論如何讓孩子真正發展自己的健全人格和多種興趣,最後水到渠成找到自己心儀的學校。 現在競爭越來越白熱,養孩子必須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所以說,與其花時間拍藤,不如把自己孩子養成大樹,讓藤來纏你,然後孩子還不稀罕去,那就真的到了牛爸牛媽的至高境界啦! PS: 教育不止是銀子,還有很多人文思想,好學校是擴展人眼光的地方。很多無形資產,非銀子可以衡量。(來源: 羽衣飛飛)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