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教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6月14日16:01:3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會意>、<形聲>字 小篆:「教」,從 、從孝,是執以教導人者。「孝」音教,作效解,上之以示儆,下順之而從所施為教,其本義作「上所施下所效」解。即長上對下輩指導督責之意。 其義為: 1.教化曰教。如《管·弟子職》「先生施教,弟子是則」。 2.規矩曰教。如《書·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注五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3.訓誨曰教。如受教、就教、請教等。 4.令曰教,命令之稱。如《易·管》「聖人以神道設教。」 5.教育曰教。如《詩·周南序》「教以化之。」 6.傳授曰教。如《孟·滕文公》「教人以善謂之忠。」,又如教課、教書等。 7.訓練曰教。如《焦仲卿妻詩》「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 8.使曰教。如《朱熹·答梁文叔書》「教人如此發憤勇猛向前。」 小篆「教」,從孝、從 。是象形文字,像手有所執持之形,含舉手做事之義,換句話說,就是實踐、落實。故教之原義就是讓人們學習如何力行孝道。《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此,無「孝」不成「教」,「孝」乃「教」之本。有了孝作為根基,才能受教有地,一切的教育才能擴展開來,才真正能化育人民。 為什麼教育的根本,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人與人之間,不論貧富貴賤,都會自然產生五種關係:父子關係、君臣關係(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和朋友關係。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係。五種關係正常運轉的自然法則就是中國傳統的教育主旨: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婦恩愛、兄弟和睦、朋友有信。 如果不了解這五倫關係、違背其運轉法則其結果必是:個人難以立身處世、家庭不和、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淪喪、國家失去了安定興盛的人道根本。是故,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 現實為我們證明: 懂得孝的孩子,知道自己要用功讀書,不令父母擔憂;懂得孝的孩子,會在生活中關心體貼父母,順父母心願地點滴做起;懂得孝的人,會愛惜自己的身體,起居有常,不使父母擔心;懂得孝的人,知道在工作中,敬業樂群,以請父母寬心。 敬愛父母者,自然會和睦親朋、尊敬老師、領導與同事;敬愛父母者,自然能自重守法,謹慎做人;敬愛父母者,就有博愛大眾,忠誠國家的人品基礎…… 由此可見,落實孝道才是握住了教育的根本。反觀我們現行的教育,不論在家庭抑或在學校和社會都偏重在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如何做人的教導。這樣培養出的人,不懂得如何按自然的法則處理人與人的關係,社會亂象定會愈演愈烈。目前青少年嚴重的道德問題(如殺父軾母等令人髮指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無疑是失去傳統做人教育的必然結果。失去了人倫之本的社會,即使科技再發達,也會迷失為人類服務的方向。 教就是孝的落實。從這字的結構,我們可以體會,蘊含在漢字中古人深邃的智慧。《論語》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恢復以孝為本的人倫教育,是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神聖的責任。 http://www.chinavegan.com/2005/welcome_to_china_vegan@2005111132712.htm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