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c1a2n3a:從“面”說開去
送交者: c1a2n3a 2005年06月27日18:08:5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面’是這些天來的熱門話題,大家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什麼原因造成孩子‘面‘, 但對於什麼是‘面‘好像並沒有什麼爭議:該上的時候不敢上,該承擔責任的時候不敢承擔就是‘面‘。 我個人認為,原因無非就是兩個:1。父母過度保護,不讓孩子承受一點壓力,導致孩子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2。父母求全責備,讓孩子總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做,都達不到要求,從而喪失了承擔責任的勇氣。這裡的父母都受過西式教育的薰陶,第一點幾乎不是問題,那就只剩下第二點嘍?

求全責備說白了就是岢求完美,它和‘追求完美‘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是天地之分:他們雖然都有想得到完美之義,但‘岢求完美‘是明知不可能達到完美卻硬要求達到,而‘追求完美‘卻是在默認一個人一件事總是有不完美的前提下,希望能努力接近‘完美‘。

所以要想教育出‘不面‘的孩子,我覺得父母至少應該學會以下兩件之一:1。接受不完美;2。幫助孩子接近完美。如果父母會接受不完美,孩子至少不會喪失承擔責任的勇氣;如果父母能想辦法幫助,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自會有所提高。最怕的就是不能接受不完美,卻又只會一味的指責。

理論了一番,來點實際的:

一提到中國,有些回國走過馬的人就會想到‘物慾橫流,世風日下’,感覺是很重的詞了吧?其實,按我這次回國的感覺看,這幾個詞用得太輕描淡寫了:‘橫流’是水恣意流淌,但畢竟還是在陸地上;‘日下’再下,畢竟還是從上往下。如果光從物慾世風講,現在中國簡直是物慾海洋,世風見底了。可為什麼會這樣?30年前為什麼不這樣?答案很簡單,當時所有的人都窮,想橫流日下都沒機會。

所以這些現象至少說明了中國在走向富裕。當然了,富得快了,自然難免會有暴發戶心理,有為人不齒的舉動。但這種現象不會太長久的,就像暴發戶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不一樣一樣。有人強調貧富差距過大,卻沒有看到這種差距不是建立在窮人越來越窮,而是建立在窮人慢慢變富,富人越來越多的基礎之上。大部分人窮總比大家都窮好了很多吧?沒有一些人先富,怎麼可能有後來的大家都富?同時均富,在哪裡都是痴人說夢,中國人吃這種苦應該是夠多的了。

所以說看中國只有一片黑暗的要不是別有用心的話,就是求全責備。對中國,當然無關痛癢;但是對自己,小心養成了習慣就可能象電影《天下無賊》裡的台詞 – 後果很嚴重。最好還是學會接受不完美。

當然了,不能接受不完美,也行,那就做點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改變。我每次回來,在飛機上都能遇到到中國領養被拋棄的女孩的西人。領養一個女孩,只要管吃管住到18歲,就已經做了兩件善事:1。給了一個孩子無私的愛;2。在孤兒院裡騰出了一個位置給另一個女孩。尤其以這後一件為大,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麼。至於供她上大學麼,比起這兩點來,最多也就算是個錦上添花而已。而且到時候行不行的通,用不用的着,還是三說着,不如從現在做起。

如果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不做這點,還有別的可做,最不濟最不濟的還可以至少做到不說壞話,使得中國本來就不大寬鬆的外部環境別再因此稍稍惡化,讓中國能因此受點益或至少不受害。這其中的收益只要有一元到了需要的人手裡,也算是做了點什麼?

如果連這點也做不到,就全面具備了達到‘面’的條件。想法比誰都高遠,說得比誰都漂亮,事做的比誰都少謂之‘清談‘。小可誤人,大則誤國。當年要不是慈禧那個東西只聽得進清談者的話,大概就不會有辛丑條約,中國人也就不會那麼窮,留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可能早就學成回國大把大把的掙銀子,用不着像現在這樣做着各種各樣的家鄉小吃夢,口水稀里嘩啦流了。當然了,如今在國外的人,誤國是基本沒有能力了,只有提高警惕別誤人了?

廢話一篇,到此打住。 最後講幾句題外話,有人懷疑我為什麼總說中國的好話。我一直認為,在國內的人大多數都可以罵,唯獨絕大多數的出國人員沒資格,因為本就是改革開放的既得利益者。人可以不是聖人,不一定身體力行自己的理想,但至少得了便宜還賣乖,憑着舌頭鬧革命的事,做與不做應該沒什麼疑問吧。

如果有不當得罪之處,請多多包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洛美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