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baydad同習南懷謹 |
送交者: 燕燕媽 2005年08月26日10:12:0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第五部長短經 這是引證一段歷史的經驗,說明部下與長官之間爭執時處理的方法。 或曰:叔孫通阿二世意,可乎?司馬遷曰:夫量主而進,前哲所韙,叔孫生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率為漢家儒宗,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撓,大直若詘,道同委蛇,蓋謂是也。 這是另一個歷史故事。漢高祖平定天下以後,最初是沒有制度的,每天上朝開會,文官武將和他吵,亂七八糟,簡直沒有辦法,而叔孫通本來是秦始皇時代的一個儒生,他為了要保持文化道統,也曾跟過楚霸王,意見行不通,後來跟隨漢高祖。而漢高祖也是拿讀書人的帽子當便壺用的,見讀書人就罵,所以叔孫通最初連飯都吃不上,什麼氣都受。有學生問起什麼時候才能達到保持文化道統的目的,叔孫道說不必心急,現在是用武力打天下的時候,用不着我們讀書人。 等到漢高祖平定了天下,他去見漢高祖,建議制定禮法,漢高祖曾經斥他說:“乃公天下馬上得之”——意謂:“格老子,我的天下是騎在馬上打來的,你讀書人算什麼?去你的!”這時叔孫通就頂他了:“陛下天下可以馬上得之,但是不可以馬上治之。”就是說:“天下你是打來了,但是將來治理天下,不能永遠打下去呀!”漢高祖這種人,在歷史上是真正了不起的領袖,個性固然強,可是別人有理由,他一定會聽。所以聽了這話認為有道理,問該怎麼辦?叔孫通於是說我替你擬訂計劃,建立制度。漢高祖立刻答應,教他去辦。幾個月以後,把所訂的制度禮儀“朝班”都演習好了,再請漢高祖出來坐朝,漢高祖一上朝,那種儀式,那種威風,真和當年打仗亂七八糟的不同。儼然是大漢皇帝的氣派。這時他這一舒服,才知道讀書人有這麼大的用處。 這裡是引證,當漢高祖還沒有起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叔孫通有辦法自保:在秦始皇死了,二世接位以後,召集知識分子開會,向大家說,據說外面在造反,有沒有這回事?那些知識分子聽了以後,都說真話,說外面有許多人在造反,並勸二世改過,惟有叔孫通說,外面沒有造反,只不過是些小偷而已,是亂傳話說造反的,二世聽了叔孫通的話,認為很對,非常高興。可是叔孫通講過這個話,自己就溜走了,他知道秦朝這個政權沒有希望了。所以這裡提到叔孫通“阿二世”,(阿就是阿諛,拍馬屁,阿曲,歪曲事實,將就對方的意思。所以古代一個知識分子,在寫文章時,都不隨便下筆,社會大家認為對,自己認為錯了,就不應該隨便跟大家的意見寫,如果跟着大家人云亦云,就是“曲學阿世”,違反真理。拍社會、拍時代的馬屁是不應該的,這是中國讀書人的精神。)是一個知識分子應該的嗎?《長短經》的作者,於是引證司馬遷對這件事的批評,也就是他在史記上留給我們後人,對歷史的看法。 剛才說過了叔孫通對歷史的關鍵之舉,如“朝班”的制度,自漢代由他建立以來,雖然歷代各有不同的沿革,但一直到清朝末年,實行了幾千年。我們再從文化史的觀點來看,叔孫通是了不起的人物,自漢代以來,這幾千年當中,實際上的政治體制思想,一直受他的影響。所以司馬遷反對一般人對叔孫通小節方面的批評,他是從大處着眼下筆,他說叔孫通“量主而進”,從這句“量主而進”,我們就看到,王充說《史記》是一部“謗書”,毀謗漢朝的大著作,換句話說是毀謗歷史的大著作,但在當時不大看得出來。如用的字句,司馬遷是斟酌又斟酌,像“量主而進”這四個字,用得非常好。就是後世說的“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好的鳥如鳳凰,絕不隨便落在一般樹上,一定落在梧桐樹上,否則寧願停留在半空盤旋,絕不下來。一個人則擇主而事,古代君臣、主僕的關係分得很清楚。“量主而進”就是測量測量老闆,跟隨他有沒有意義,前途有沒有希望。“前哲所韙”前輩的哲人——代表賢人、聖人、有道德學問的人,都認為這樣是對,是應該的原則。這兩句話八個字,已經把一般人對叔孫通的評論推翻了。 司馬遷再為這個“生”字作申論說:叔孫生希世庶務——叔孫生的“生”字是“先生”的意思——就是說叔孫通在秦始皇這個時代,為了要繼承文化,不致中斷而留傳下去,希望有個好的社會,執行正統的文化,等到好的時代來了,好做一番事業,制定文化精神的體制。進退之間,他看得很清楚,在秦始皇這個時代,他沒有辦法,只好跟着時代變,並沒有完全依照古禮,所以他非常懂得適應時代的環境,以應變達到最後的目的,結果目的都達到了,他跟隨漢高祖,最初在漢高祖忙於軍事的時候,等於當個附員,閒的差事,拿一點薪水,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到後來,他開創了漢朝的文物制度,成為漢代的儒宗。 司馬遷更進一步引申,古代所謂君子之人,“直而不挺”,像一棵樹一樣,世界上的樹都彎下去,只有這棵樹是直的,但這棵樹也很危險,容易被人砍掉,所以雖然直的,但有時軟一點而並不彎曲。自己站住。站住以後,在這種時代也是很難處的,不願意跟大家一起浮沉,就顯得特別,特別了就會吃虧,還要配合大家,但配合大家,和大家一樣又不行。在“致曲則全”的原則下,必須保持着一貫的中心思想。所以真正直道而行的人,就“大直若詘”,看起來好像不會講話。“道同委蛇”,作人的法則,好像太極拳一樣,跟着混,而結果達成他的目的,這就是叔孫通的作法,結果他不但開創了漢朝四百年的制度,更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制度。 這是說臣道的宗旨,一個人在時代的變化中間,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文化、為個人,要站住已如是之難,站住以後要達到一個為公的目的就更難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