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聆聽和尊重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
送交者: 橋 2018年11月08日22:44:2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最近有個中國風動畫《包寶寶》在網上流傳,很多人說它呈現了大部分中國家庭的相處狀態。 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孩子在房間與朋友聊天聊得火熱,卻在門上貼上禁止進入的警示牌,拒絕和父母溝通。 很多家長都面臨一個難題:隨着孩子年齡增長,越來越難了解孩子的想法。 究其原因,一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想跟父母分享時遇到障礙,或者得不到積極反饋。 二是很多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注意方式方法,還是停留在 “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啊?”“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今天考幾分?” 與孩子交流是一門學問。父母可以從傾聽、反饋和溝通的態度上,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壹-專注聽孩子表達 北京衛視的一檔節目中,孩子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爸爸是一個愛玩手機的人,他是一個手機控。” 調查數據顯示:近七成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忽略感,變得焦躁不安,有的孩子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 和孩子交流時,不要製造溝通的"牆壁",比如邊聽邊看手機、兩手抱着胳膊,這些舉動會為交流製造障礙。
當父母表現出有興趣的姿態時,孩子會很樂於跟你交流。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表達漫不經心,或者總是沉着臉,慢慢地孩子就不願意說了,而且會養成對什麼事都不關心的毛病。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感受到自己語言的魅力,就容易對自己的語言表達不自信。 那些在課堂上發呆、不愛發言的孩子,幼年時可能就缺少好的聽眾。 貳-給孩子積極的反饋 講話中最掃興的是聽到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了。"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 送給孩子最好的讚美,是讓孩子知道他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認真聽到了。 可以通過吃驚的表情,或者“哇!太好了。”的鼓勵式語言,傳達給孩子“你講的事很特別,成功引起我的注意。” 也許你會發現,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如果你想要表現出有興趣的姿態,那麼興趣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
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地方。 很多家長過多干預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自以為是在替孩子考慮、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實質上是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在溝通的態度上,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 就如孩子所說:“當我發現他們能尊重我時,我也是會講理的”。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