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周玉新: 敢為天下先
送交者: 周玉新 2005年09月20日22:39:5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敢為天下先
——訪聖陶實驗學校

中國,是有着悠久文化的古國。八十年前的昨天,新文化的主將們宣判了傳統文化的死刑,而八十年後的今天,被淘汰出局的“四書五經”又昂然走進了學生的課堂。坐落於北京遠郊密雲縣溪翁莊風景區的聖陶學校就是這樣一所集傳統文化教育與九年制義務教育於一身的私立學校。

在西方文化橫行的今天,季羨林先生就曾斷言: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張岱年先生也曾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今社會中,傳統文化正在各個方面顯示着其非凡的吸引力與活力。在各方提倡“素質教育”,以避免學子們“高分低能”的今天,聖陶實驗學校能給我們帶來些什麼?

早在1987年,趙朴初、葉至善、冰心、曹禺、啟功、張志公、夏衍、陳荒煤、吳冷西等九們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就深感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存在着斷代的危險,並發出《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在1992年以老舍先生兒子舒乙先生為首的一批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就已經開始進行創辦傳統文化教育學校的研討,關於這所“傳統文化學校”的發展規劃也經數次討論,十易其稿,聖陶學校的校舍由一位有志於教育事業的老先生夏荊山無償提供使用。校名定為“聖陶”,一為紀念教育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二因“聖陶”二字出自“陶育聖化,致名英偉”,意在偉大傳統的教化下,造就培育傑出人才;三是因為舒乙先生認為,“聖陶”二字亦可理解為“使教育更加神聖”。聖陶學校董事長舒乙先生表示,創辦這所傳統文化學校並不是以贏利為目的,其學費每年每人15000元,這在私立學校中可以說是最低的,並且不收贊助費,而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即將斷代的深深憂慮。縱覽中國近代史,可以發現,在中國近代史上,歷代傑出人物均有一個共性: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代表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縱坐標和近代世界文明發展脈絡的橫坐標均充分延伸。而現在在我國,則過於重視這一橫坐標,而忽視了縱坐標的作用,甚而在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之時,往往會採取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這種現象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憂慮。創辦聖陶學校的目的,就是為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為社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

聖陶實驗學校作為一所由致力於教育工作的學者們創立的私立小學,與其他私立小學顯著不同的特點不在於其硬件設施的完備上,而是其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需要加學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的教學大綱。在這裡,四書五經、琴棋書畫、笙管笛簫、武術氣功等,都成了學生們必修的正規科目。這在解放後的中國教育界尚屬首次。其目標就是通過整個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有所提高,從而使學生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並培養一批學貫中西、融貫古今的學者。他們所聘用的教師,均是持有上崗證及高級教師證的高級教師,並注意結合學生的特性及性格特點,適當聘用男女教師。在接收學生之時,尤其注重學生家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及對聖陶學校所使用教育方案的認同情況。在聖陶學校辦學初期,根據幾十年的經驗及許多學者的學識及其直覺,如果還不搞傳統文化的教育,就為時已晚,現在是傳統文化“存亡續絕之際”。與公立學校相比,聖陶學校顯然具有顯著的特點,其生源主要是北京,亦面向全國。在已收學生的情況來看,學生家長的職業構成相當複雜,他們中既有商人、個體戶,也有幹部、教師、學者和農民,而這些人中,大多是屬於文革期間被耽誤的一代,他們多希望自已的孩子更多的掌握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今,學校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信任。但令學生家長放心的是,孩子們在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的性格變得開朗,生活自理能力也增強了,並且有了主見。他們大多數在選擇讓自已的孩子來聖陶學校,首先是因為自已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也希望下一代能多受點這方面的教育,並且覺得聖陶環境好,辦學思想對路。但他們也大多存在一點顧慮,就是孩子受這種教育,會不會影響他們日後的再教育。

作為現實與理想相妥協的產物,聖陶學校的創辦者們為了以後孩子們在社會中的就業問題,並沒有忽視學生的現代文化教育。學生們的多數時間仍在學習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課程,在此基礎上校方才適量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幾項科目,以及英文和計算機等輔助課程。當然,他們學習普通課程的時間比普通學校要短,但聖陶的宗旨是向時間要效率,向時間要成績。在正常時間,學生仍在學習義務教育的課程,在加課時間,各年級各班才自行安排學生學習《詩經》、《三字經》、《百家姓》、古典音樂、國畫、武術、英文民謠、計算機等課程。在學期末,通過利用與公立學校所使用的同樣的期末考卷測試表明:聖陶學校的學習成績並不比公立學校的成績低。在實踐期間,我們隨機聽取了學生所上的課,學生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積極及其表現力是我們在其他學校所難以見到的。而聖陶學校在辦學同時,尤其重視發展學生的特長,注意學生的自由發展,並且在已有的學生中已冒出了一批佼佼者。在聖陶開展特色教育時,並不象解放前的私熟那樣進行呆板的教學,而是與九年制義務教育本着動靜結合、相得益彰的原則同步進行。校方力求讓學生們在玩兒中背經、彈琴、作畫、打拳、唱詩,將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娛樂化,輕鬆活潑、培養興趣,以彌補小學算術、語文課枯燥呆板的不足。這在現今公立學校中存在的以分為本,不在意學生個人發展,社會普遍提倡“素質教育”之際,聖陶實驗學校的辦學模式不能不說是為我們指出了一條道路。歷史證明了:從晚清“五四”的那幾代中國人,既有古典文化的底蘊,又有西方科學的薰陶,知識結構較為全面合理,這些為他們的成材和崛起創造了重要的條件。聖陶實驗學校就是要培養這樣一些精通中西文化,學貫古今的學者。

在管理機制上,聖陶實驗學校完全採取“聘任制”,做到以人為本。舒乙先生任董事長,王志遠先生任副董事,劉蔭芳女士任執行校長,冰心、趙朴初、啟功等人任學校的名義校長。在選擇教學老師之時,特別注重教師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態度,並要求每一個教師在上任之前提出一個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業績決定某一個教師的去留,而不會出現在某些學校中存在的因人情而難以辭退的現象。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根據小學生記憶力強於理解力的特點,首先充分開發小學生較強的記憶力。他們認為,在小學生記憶力較強的時候,應該讓他們儘可能多地記一些東西,而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隨着他們理解能力的增強,逐步理解、掌握所學的東西。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主要運用小學生較強的記憶力,並在可能的情況下讓其理解,以促進其記憶。但其記憶的過程也並不是純粹的機械記憶,而是利用各種方法簡化記憶的難度,同學們或唱或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般記憶所感受不到的樂趣。

作為國內首座倡導並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一所私立學校,聖陶實驗學校不服輸的精神讓人欽佩,但其效果究竟如何還不得而知。在辦學的過程中,它終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衷心希望它能好好地走下去,也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指出一條新的道路,在心底里,我們也期待着它的成功。當然,這離不開創辦者的艱辛與大眾的支待。

96哲學09623029周玉新

http://www.zhse.com/more.asp?typ=2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北美父母的苦衷--兒女送父進班房
2004: 一點關於教育孩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