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字, 如: 翔,秋,強,全,曉 等別指望美國人能夠發出來,他們還會錯的千奇百怪。 你每天要接觸的客戶,供貨商,同事多了,不可能教得過來。糾正一下對方,下次對方也不一定會注意的,更不是每個人都想學。 想學的,有些字教十幾次也不會。名字僅是一個符號而已,英文名沒什麼大不了的。扯上種族主義世界觀,這個外教顯然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角度道德評判。在國外生活學習,叫原名是種尊重, 我也理解人家的善意。 但也請理解我們的難處和方便,用英文名,不一定是否認自身傳統文化,更別扯上種族主義世界觀。 在中國人之間,我從不用英文名。 想讓別人叫英文名還是中文名, 請尊重我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中國學生不需要“英文名字”(zt)
過去16年來,我一直在給很多英語非母語的學生上英語課。我的中國學生中有98%的人給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字”——有的很不錯,有的很可笑。儘管多數外教認為這是在中國教書的一個現實,但我對此從沒感到舒服過。我希望所有的中國學生重新考慮他們所捲入的這種潮流。名字不僅是名字,還是一個人的身份標記。
恕我直言,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這麼普遍地)這樣做。我在中東、東歐和拉美教書時,學生們都沒取“英文名字”。他們的名字同樣很難發音,但沒人期待他們取個洋名。我的阿拉伯、巴西和羅馬尼亞的學生們都原原本本地保持着自己,沒人覺得必須培養出美國化的或英國化的一面。
而且,沒有所謂的“英文名字”這回事。我在洪都拉斯教書時,花名冊上充滿叫Carlos的人,但到中國後看到花名冊上這個名字時,我感到困惑。Carlos並非英語名字,而是具有西班牙血統。“這到底怎麼回事?!”我認為,中國學生挑選“英文名字”時,事實上是在選白人的名字,這些名字都能追溯到西方的一段歷史時期,當時絕大多數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但如今我們已不再生活在那種世界。當你選擇一個非常白人化的名字時,是在顯示一種種族主義世界觀。
有種觀點認為學語言的人需要取個新名字以便全心投入學習及相關文化。實際上,學語言可能是一種轉型經歷,但無需刻意地進行英語化改變。你就是你。
我決定叫學生們的中文名字,就像他們的父母那樣叫他們。誠然,對我來說記住並準確發音這麼多中文名字,還是挺困難的,但我覺得有責任這樣做。父母為孩子取名時都很慎重且帶着極大的愛。叫他們的原名是種尊重。我親愛的中國學生們,無論在英語課堂上還是在國外生活學習,請保持自己的(中文)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