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結論我是同意的,那就是僅靠中文學校沒辦法學好中文,原因這位老師基本上講到了,我不再重複。但在這裡我想就自己的經歷提一個異議。文中這位老師提到,為了強制孩子學中文,他如果用英文(或其他語言)問問題,家長就拒不回答(不回答孩子的外語提問)。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做法。不論我們學習外語,或者學習中文,語言最根本的宗旨是為了交流,不能本末倒置,捨棄交流去成全一種語言的學習。我的長女在五六歲時,我曾採用了這位老師的強制方式,但又是女兒想就自己的一些想法求得我的幫助,當她用英文提出問題後,我提醒她:“請用中文重提這個問題”。她稍作停頓,說:“Never,mind。”然後轉身離去了。我立刻意識到我犯了一個非常愚蠢的錯誤。我因為要督促女兒學中文,卻無意間堵死了她渴望和家長交流的語言通道。當她不能用中文完整的或是說深刻的表達自己時,她選擇了放棄。也許她並不在意你強制她用中文表達生活瑣事,但深層次的交流,會讓她望而卻步。而這種強制可能最終導致一種反感,使孩子儘可能的避免和父母交流。當事情真的走到哪一步,恐怕就不是我們能控制和挽回的事了。語言說到底是個工具。中文在國外甚至只是個額外的工具而已,當然很重要,不應該失去了一個工具的本徵意義。
常帶孩子回國是個不錯的行之有效方法。
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學好中文。但退一步講,這個希望除了中國情結外,還有些實用的目的。多一種語言,就多一種能力。對許多家長來說,也許後一個目的在潛意識中的地位實際比重更大些。如果是這樣,也許我們不妨也解放一下自己,去努力說服孩子們學中文,但也不必太勉強他們,如果他們不願意的話。就像不必太勉強他們學鋼琴一樣。有些孩子,會在有一天對中文感興趣的,原因未必那麼理論化,就像有些孩子有一天突然開始對其他某一個學科感興趣一樣。我最終放棄了對女兒學中文的強制,給她自由用任何一種她覺得方便的形勢和我們交流(我覺得這比學中文更重要)。幸運的是她終於有一天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不僅僅是中文),她現在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中文,聽說讀寫都不差。而且還去台灣同胞辦的一所中文學校義工做助教(她自己沒上過一天中文學校),教孩子們繁體字(她現在簡繁兼通)。說到底,還是個興趣問題。我現在對老二的方式時,我堅持和她講中文,但不限制她講任何語言。也許她將來會像他姐姐一樣“學貫中西”,也許不會。隨她去了,只要她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