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個玲妹妹(上) |
送交者: 圓圓媽 2005年11月05日11:29:5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十多年前,我在北京體院的綜合館於不經意間看到小鍾鈴也是這般笑盈盈地登上場,自此,我便知道她遲早有一天終會出名的,只是沒想到會是這樣地出名,儘管那時知道她的人並不多。。。 在上地成為開發區前,城裡開往北京體院的公共汽車只有一趟--365路,車到圓明圓再往北一站,便到了終點站體院。這裡曾經是個世外桃園,且不說體院校內各種設施齊全的運動場所,單說說校園環境:東邊是鐵路,火車直通西直門,北邊有靶場和馬場,一條小清河便把校園分為北邊的教學區和南邊的家屬區。校大門外未建拳擊館(也叫綜合館)前是一片小樹林,再加上與圓明園連成一片的大片稻田,很有幾分鄉村的泥土氣息。 每到晚上,尤其365的末班車一過,這裡就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校外的路燈昏暗幽幽,路上行人稀少,只有路邊稻田裡的青蛙呱呱的此起彼伏大叫着。走進校園,便是另一個天地。這裡聚集着一群精力最為充沛,性情最為活躍奔放的年輕人。教室圖書館顯然不足以發泄他們朝氣蓬勃的能量,於是就有了宿舍樓了大聲的喧叫,校園裡三三兩兩的打鬧。這邊訓練館裡熱火朝天,那邊洗澡堂門前熱氣騰騰。夏天放露天電影的時候,武術館後便擠滿了人,來得早的在幕前占個好位置,來得晚的在幕後也看得津津有味,碰上好的電影而沒有好的位置的時候,邊上站着也能看一場,反正這裡長(chang)人有的是。如果再把時間往前推些,那時電影不是很多,電視尚未普及的時候,據說常常從體院開出七八輛“斯哥達”大車,載着滿車的人,浩浩蕩蕩開到首都體育館看比賽呢。那叫一個氣派。 體院有兩個門,西邊正門和東門。正門對着馬路,直通圓明園,是學校的門臉。東門正對南邊的家屬區,是內部用門,每天來來往往走在東門路上的多半是校內的師生。西邊正門固然漂亮,但我以為東門的風景這邊獨好。 從東門進來,會看到路邊拐角的一棟樓,這就是體院的運動學校。運動學校與體院的關係既是隸屬,又有獨立。這很讓人想起北大和北大附,清華和清華附中的關係,即既有聯繫,但有不能等同。不過這運動學校可不是什麼附中,不是什麼體院子弟就可以進來的,能進來的人都是身手不凡,要有運動成績的,因此在體院看到個把臉熟的人不是什麼稀罕事。不過當我第一次在東門看到跳高名將金鈴的時候,心裡還是微微激動了一陣。 我喜歡在東門細細地觀察那些運動員,看他們挺拔矯健的身材,看他們粗壯有力的肌肉,欣賞他們靈活協調的動作,聆聽他們率真無忌的語言,這真是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畫。在這悅目的風景中最為亮麗的一道,就要數藝術體操的小MM和舉重隊的大GG在一起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舉重隊的大漢們喜歡逗起藝術體操隊的小妹妹們玩,而那些花蝴蝶般的小姑娘們也總喜歡在這些大哥哥們身邊黏來黏去。那真是一種粗獷和嬌柔的強烈反差對比啊,觀者無不忍俊不住。那時的小MM們幾乎都是一樣的打扮:下身是緊身的健美褲,上身運動服,一樣標緻俊俏的模樣,一式的馬尾巴往後一綁,露出一水兒光潔漂亮的背兒頭。可能唯一不同的是MM頭上別的發卡數目,有的一兩個,有的則三四個。這些小隊員選進來的時侯多半很小,還在上小學。而運動學校的文化課只設有中學課程,小隊員上學只能往南走到家屬區去上那裡的清河五小。這樣區分小MM和大MM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她往南還是往北。 藝術體操國家隊的集訓地就在體院,因此,與其他項目的運動隊不一樣,體院的藝術體操隊員實際上代表了國家水準,她們都是千萬里挑一挑出來的。這樣的MM,別說那些大漢們,連我看得也心動。 我從沒想到過有一天我也會有一個這樣的小MM,直到天上掉下個玲妹妹。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