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養三娃的華人媽媽們樂在其中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9月02日18:26:3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在日養三娃的華人媽媽們樂在其中 《中文導報》
不像現在中國的年輕夫婦都是一個孩子,在日華人卻很不同,多子女的夫婦不在少數,而且三個孩子的夫婦也大有人在。在無論社會福利和商業設施都很充實、方便的日本生活,雖然說都有甜酸苦辣,但是也可以說樂在其中。 小付淡定面對育兒路上變化大於計劃 邊看手機邊扒拉着碗裡的剩飯,正看電視的丫頭叫我:“媽!快看電視!”。我轉身看去,她自己播弄在電視購物頻道,在推薦一款護膚品,可以淡斑祛皺。我再看她,四眼相視,她非常誠懇地對我說:“要不你試試?”。這就是我6歲的大女兒,小話癆一個。 我問二妮:“你覺得媽媽要不要買來試試?”“嗯……”看看我,看看姐姐,“不用啦,媽媽很漂亮。”4歲的二女兒機靈鬼一個。接下來,兩姐妹就針對我的皮膚問題爭論不休。一旁無所事事的三妞,1歲多正萌牙期,就趁機拿走遙控器,悠哉悠哉啃了起來。電視節目轉到其他頻道,丫頭一聲怒吼:“我還沒看完吶!”三妞頓時傾盆大雨。二妮又看看姐姐再看看妹妹,輕輕地從妹妹手裡拿走遙控器遞給姐姐,然後抱着妹妹說不哭不哭。這就是我們家的日常。
小付的三個女兒 本人18歲隻身一人來到日本留學,現在坐標神奈川的一處鄉下。某大手公司的小職員,入職第四年就結婚生女,因為日本的育兒福利,所以生完3個閨女,雖然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公司還給我留着位置。現在家庭成員就是以上介紹的馬大哈媽媽,加上三個性格迥異的閨女,還有一個身懷絕技尤其以隱身術為看家本領的爸爸。 我的父母在國內還沒有退休,家中還有年過九旬的老人需要照顧,公公婆婆則是年邁體弱,所以從大女兒開始,就我自己照顧孩子。又因大女兒對乳製品過敏,秉承一碗水端平的原則,三個孩子都是純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到底好不好,不知道。但是當媽的黑眼圈是真的堪比熊貓了。連續7年的睡眠不足,熬夜熬自由都成了習慣,也導致孩子都看我皮膚狀態不好(確定不是護膚品軟廣)。如果要問,值得嗎?答案肯定是,不知道。在日本帶孩子其實相對輕鬆,背帶的普及(真的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會螺旋腿,媽媽能解放雙手就方便很多),便利嬰兒食品等等。在大女兒能夠脫離嬰兒輔食後,我就毫不猶豫決定再生一個。自己是獨生子女,從前不知道那種感受如何形容,長大之後明白那叫做孤獨。陪大女兒去兒童館玩,看到小孩子們咿咿呀呀湊在一起,用她們自己的方式交流,我更清楚,有種陪伴確實是父母所給予不了的。於是乎,二女兒就在我的滿懷欣喜中來到這個世上。她們兩個相差不到2歲,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玩,都黏在一起。看着她倆相親相愛,更加確信了我當初的決定。 二女兒一歲半之後,我就回去工作。她們同時被送到同一家托兒所,漸漸開始了她們自己的集體生活。再也不能跟曾經那樣親密無間,但這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隨着她們摩擦的增多,我也意識到大人其實沒必要過多插手孩子們之間的事情。相信她們能夠逐步學習如何更好解決問題。就這樣工作跟育兒還沒一年,三女兒意外降臨了。實打實的意外,因為對於我原本構思的和睦家庭是個原子彈一般的毀滅。首先,兩位小姐姐的遊樂已經不能僅限於我步行速度可以跟得上,孕期都要提心弔膽扶着肚子陪她們上躥下跳。感謝生命力的頑強,三女兒健康出生。她似乎也就是出生時候得到全家矚目,接下來基本就是見風長了。比起兩個姐姐的成長記錄手冊,她的空白頁顯得是那麼突兀。小時候就是邊餵奶邊給姐姐們讀書,餵飽了之後,她就仿佛消失一般。直到二妮聞到臭味,才能給她換個紙尿褲。於是她就在我不知不覺中第一次抬頭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直到跟着姐姐們後面跑。其實期間各種調整讓我焦頭爛額。非常深刻地感到三個孩子都需要更多的關注,無奈我跟孩子爸都不會分身術。但至少我清楚有得必有失,不能要求凡事盡善盡美。雖然少了父母專一的陪伴,她們在家裡這個小社會環境,能夠體會到相互理解謙讓,如何堅持自我又如何不傷害自己愛的家人。 今年是大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個暑假,放假第一天我跟她一起制定假期計劃表。她會提出幾個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但同時會問,小寶寶可以去嗎?二女兒在托兒所,沒有暑假,每天都是她自己按時上學放學,放學回家路上就賴皮問我,可不可以不去托兒所啊,在家裡跟姐姐妹妹一起玩很開心。至於小傢伙,睡前是由姐姐們負責唱搖籃曲,合唱更好聽。 我呢?為了接下來可以有一份自由時間的養家方式而在三個丫頭的鬧騰中繼續看書。 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想與大家分享,那就是不管是養育一個還是多個孩子,其間變化都是大於計劃的,無論自己如何設計美好的生育計劃育兒方法,實際並不是那麼順利,但我希望告訴大家最重要是我們自己心態端正,為人父母最初最大的希望都是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長,但是隨着孩子長大,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會變化,可能自己就會發生焦慮。還有一點,其實我內心最大的愧疚就是沒法給每個孩子最多的時間,比如老大已經6歲,她本來可以體驗一個人去購物或者和小朋友一起去玩,但因為家裡有小傢伙,我沒法陪她,就很難教老大,但我想孩子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吸取養分而成長,比如我也許不用細緻地講,或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講。我們做媽媽的一定要以不變應萬變,自己要穩住,根據實際情況而育兒,最根本的一點是,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朱沿華:手足,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日曆翻到嶄新的九月,史上最最最兵荒馬亂的一個暑假即將結束……聲音嘶啞、身心俱疲的老母親想到這些,終於有了守得雲開見日出後的笑容。 這個假期成為“史上最最最”的原因是十一個月大、滿地爬的妹妹已經成長為當之無愧的“麻煩製造者”。做家務的媽媽時不時聽到哥哥們或詫異或氣憤的吼叫:“媽媽,你為什麼不管好妹妹?!她撕了(吃了?)我的作業!!!”“媽媽,你快把妹妹抱走,她抓亂了我們的棋盤!!!”“媽媽,快看啊,妹妹爬到閣樓上去了!”於是,媽媽不得不一次次放下手中的活計,飛身跑去救場。 妹妹的到來多少干擾到了哥哥們的正常生活與學習,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之間每天至少“干一架”的節奏。九歲的大哥和七歲的二哥似乎生來就是一對“小矛盾”:一個好動,一個喜靜;一個愛吃肉,一個喜歡素;一個直來直去,一個細膩敏感……於是,處於“狗都嫌”年紀的兩個人每天都要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吵個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經常,聽到鬧得不可開交的聲音跑來看時,怒目相視的兩個小人兒都已哭得淚流滿面,媽媽根本無從判斷孰是孰非。 在養孩子這件事上,1+1絕對大於2。也就是說,多一個孩子帶來的決不是單純多一倍的動能、聲貝和破壞力。在“1+1>2”的基礎上再“+1”,就是一個三寶媽日復一日的焦頭爛額、滿地雞毛。 說實話,在知道妹妹到來的最初,老母親是畏懼的,也想過放棄。兩個哥哥的苦苦哀求讓媽媽下了最後的決心。“媽媽,小寶寶生下來以後你想去工作還是可以去的。我放學了以後可以一邊寫作業一邊幫你看寶寶。”就算明白這空頭支票的可信度無限接近於零,誰又能忍心對那充滿期待的小眼神說不呢?!從那兒以後,兩個原本粗枝大葉的小男生搖身一變成了兩個小暖男。“媽媽,你的東西沉不沉?我幫你拿吧。”“媽媽,這裡有台階,我扶你。” 妹妹呱呱墜地,兩個哥哥興奮得手舞足蹈,每天放學回家都求媽媽讓他們抱一抱,更想出各種藉口要媽媽抱着妹妹去學校走一圈,就為了讓老師和同學都看看他們的妹妹有多可愛。隨着妹妹一天天地長大,兩個哥哥天天都像發現新大陸了似地跑來報告:“媽媽,妹妹好聰明啊!”“媽媽,妹妹好厲害!”雖然,他們的發現在媽媽看來大多是一些“大驚小怪”。原來,這世上不僅有“親馬鹿”,還有“兄馬鹿”。
朱沿華的三個兒女 其實,不僅是兄妹之間,就是看起來南轅北轍的兄弟之間也滿滿的都是愛。在還不太會說話的時候,弟弟看到媽媽訓斥哥哥就會不動聲色地伸出小拳頭給媽媽來一下,為哥哥“報仇”。等到能說會道了,無論媽媽批評哪一個,另一個必然要跳出來替這一個分辯開脫。每天看一樣的動畫,讀一樣的繪本,玩一樣的遊戲,所以兩個人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寂寞。哥哥的同學都是弟弟的朋友。弟弟的困難也是哥哥的課題。無論是玩具還是零食,兩個人都會挑一模一樣的兩份。再好的東西也會想着要給對方留一份…… 雖然爭吵和打鬧從未停止,但孩子們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了包容、懂得了分享、習慣了競爭,身心變得更加堅強。所謂的相愛相殺,放在他們的身上無比地貼切。因此,無論怎樣辛苦,看到兄妹三個相親相愛的樣子,老母親還是會倍感欣慰。終有一天,他們將取代父母成為彼此最可信賴的依靠,相互扶持着走向我們無法抵達的未來。 手足,也許是父母今生能夠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謝雪梅和三個男娃:藝術之家的“未來組合” 接到《中文導報》記者的報道邀請時,正是我這麼多年帶三個娃,並奮鬥事業最艱難的時候。愛人一個月前回國,他父親年近八旬重病,動大手術。愛人放下日本的工作和家庭,回國照顧父親,在中國上海的醫院陪護父親。這些日子我一個人照顧着三個孩子,挑起剛搬遷的學校全部運營工作。中元節期間,孩子突發肚子疼,日本各家醫院都不營業,冒着酷暑帶着孩子去了四家醫院,都不開門,最後找到救急醫院才得到治療。一個人帶三個娃出去玩,老二老三孩子亂跑走丟了,和老大一家家商店,他們可能去的一個個地方尋找,終於在一家玩具小店找到了他們。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我有點喘不過氣。這麼多年,多少艱辛都闖過來,這次感覺真的好累,是堅定信念走下去,還是放棄事業保家庭,開始猶豫......這時候,站出來支持鼓勵幫助我的,是我的日本好閨蜜,大家伸出雙手幫助我,鼓勵我。國內的親人們,自主給我們援助,讓公公手術順利進行。愛人在國內安心照顧他父親,我在日本努力照顧三個娃,做好我的事業。他們的力量讓我重新調整自己,攻破難關,繼續前進。 回首往事,異國他鄉生養三個娃的酸甜苦辣。2006年,2012年,2014年分別生個三個娃,成為三個男孩的母親。在日本異國他鄉,母親早逝的我,無法得到自己父母的太多幫助。婆婆身體抱恙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公公得照顧婆婆,都無法來日本。得不到雙方長輩的幫助,全靠我們夫妻倆自己的力量把三個孩子一點點拉扯大。生老大的時候,也正是愛人創建自己公司的初期,愛人工作非常繁忙,早出晚歸,有時候徹夜不歸。三個孩子都靠自己,都說女人生孩子,需要“做月子”,可是在國外生活,沒有人幫忙,在日本月嫂不是一般人請得起的。經濟條件不富裕的我們沒有請過一天的月嫂,沒有做過一天的“月子”,產後第三天出院後,就和往常一樣,上上下下的事情全部自己做。每天奔跑着生活,忙碌於各種繁瑣的事情。送老大上學,送老二上幼兒園,在家帶老三。背着孩子做飯菜,三個娃背着一個,抱着一個,牽着一個。老三哭了,老二鬧了,老大不好好學習,全部都要一人對應。生活沒有了自我,睡覺再也沒有一天自然醒過,再也沒有參加過一次朋友約會。三個娃輪流無數次生病,自己帶去醫院,三個娃各種防疫針都自己定期帶去打。生活的艱辛和壓力也曾一度出現產後抑鬱症狀,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傷心落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但是生活不是只有苦辣,也有酸甜。當孩子一天天長大,還不會說話衝着你笑。開始會說話了,黏着你叫媽媽媽媽。會唱歌了,給你唱: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那種幸福甜蜜,是醉倒心底的。
謝雪梅和三個兒子 生活的壓力解救我的還有我的音樂。從小彈古箏,來日本之前是國內專業文藝團體的古箏演員。熱愛藝術,不斷追求的我,在二寶懷孕5個月的時候,帶孕參加央視星光大道節目,因為懷着寶寶參加星光還是第一個,導演給我起個名字“未來組合”,優美的歌聲和動人的古箏,感動電視機前的每一個觀眾。帶着三個娃也沒有間斷每天的練琴,娃鬧了背着娃練琴,音樂的力量是無限的。 如今當年央視星光大道的“未來組合”肚子裡的那個胎兒出生長大了,成了一個七歲的壯小伙兒,並添了一個小他兩歲的弟弟。我成了三個男娃的母親,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學習中華文化藝術的環境,團結凝聚了在日華人一線藝術家們,三年前在橫濱中華街創辦了橫濱中華藝術學校,從一開始只有一個古箏學科的教室,發展到24個科目的綜合藝術學校。學校辦的有聲有色,在日華人華僑的孩子紛紛送孩子來這學習中華文化藝術。自己的三個娃也在自己開辦的學校學習舞蹈,武術,鋼琴,古箏,合唱,中文,日語,葫蘆絲課程。孩子們也和我一樣喜歡藝術,熱愛生活。也許哪一天我們母子四人的“未來組合”還會再重返央視星光大道。朝着那一天,微笑面對生活,繼續努力。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