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顏氏家訓》讀後感系列 -風度節操,發自內心
送交者: 點晴 2006年05月21日11:54:58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風度節操,發自內心 —— 禮的精神“禮緣人情,恩由義斷”

點睛

在《顏氏家訓、風操》一章中,顏子推先生說的士大夫的風度節操,主要表現在對人的日常稱呼與各種紅白喜事的禮節上,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言談舉止問題上。然而,其根據在《禮》的精神。顏子說:
我看《禮經》,是聖人的教化:為長輩清理座位撣去灰塵,長輩吃飯時送筷遞匙,咳嗽吐痰,招呼應答,點蠟燭照明,湯水盥洗,都有規有矩,也周詳極了。但它已經殘缺,不再是全書;加上那書上還有些禮節沒有記載,以及因為世事變化而需要改變的禮節,學到一定程度的君子,能夠自我節制度量,代代傳承着、施行着這些禮節,所以世上稱之為士大夫的風度節操。而因為家族門風有所不同,各家的見解互有短長,然而它的實行路線也可以了解,這些過去在江南時,耳聞目睹,深受薰陶感染,就像蓬生在麻中,不用規範也長得筆直了。你們生長在兵荒馬亂之際,這些禮節是你們是沒見過沒聽說過的,所以聊且記錄下一些,用來傳給子孫們。

我們知道,當時南方的世界較為太平,士族也勢力較強,貴族禮儀也保存得較為完整。而北方,經過幾個世紀的五胡亂華之後,早就腥膻熏天,胡風遍地,和今天的狀況相差未幾,禮儀蕩然無存了。人們都在為活命而苟且,為生存而奔波,為溫飽而奮鬥;哪有閒功夫學禮習儀呢,有誰還顧得上士大夫的風度節操呢。

據顏子介紹,風度節操,表現在避諱、取名、稱呼、送迎、離別、喪禮、先人遺物、忌日生日、甚至變故、兵亂、結交等種種方面。當然,這些大部分對現在已經沒有指導意義了,比如,誰也不會為父母的名字而避諱,更不會為別人提到先人姓名而迴避逃奔了。然而,禮的精神不可失,那些因為時代變遷需要更改的禮儀,或古時沒出現過的情況,都應該按禮的精神,“自為節度”,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禮儀規範,成為新的風度節操。

禮,本是出於真情的流露,顏子說:“吳郡的陸襄,父親陸閒被冤殺,陸襄就終身穿布衣吃素食,即使姜菜有切割,都吃不下去;在家只用手掐摘供廚房燒制。江寧的姚子篤,由於母親被火燒死,他終身不忍心吃燒烤。豫章的熊康的父親因為喝醉而被家奴所殺,他終身不再嘗酒。然而禮是因為人出於真情而作,恩情也應該由道義來判斷,雙親中如果有噎死,你也不能絕食吧。”這裡道出了禮的精神實質,“禮緣人情,恩由義斷。”現在人們在強調“禮貌”的時候,你想過禮的精神嗎?

古人非常重視喪葬祭祀之禮,這原本也出自於真情的流露。但有些人也確實是在做作,而有些人是部分的做作。譬如文中提到的避諱,有些人聽到先人的同音字,確實聯想到先人,動了思念的真情;但有的人“聞名必哭”,根本違背了“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君所無私諱。”的訓示,因此十分的做作。還有,在別離的時候,有些人也確實會感動而流淚,然而人性各不同,自然有些人很少流淚的,儘管內心肝腸欲絕,但臉上仍是光輝燦爛;這樣的人,也不可過分責備。這樣就符合禮的精神。

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在父母忌日,以適當方式表達對親人的哀思,理所應當。人不能忘根忘本,父母之恩應當常思,父母之情應當常念。然而思念父母,到了陰魂不散的程度,兒子雖孝,也實屬荒唐。而在處理父母的遺物上,睹物思人,感父母恩德,人之常情,因此父親用的書籍不忍閱讀,父母的遺物不忍使用,似有做作之嫌。難道使用了父母遺物便意味着無情?如此,父母所居房屋豈不廢棄?父母所從事的事業,也就放棄?這即使是出於真情,也不合道義。因為這有違“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聖訓了。

至於給人送生日賀禮,與人結交成為“鐵哥們”,都是一種真情的表示。而不只是“禮貌”。現代人言必稱“禮貌”,行必為“應酬”,都不合禮的精神,都只是一種“走過場”,一種表面文章。真正的風度節操,那應該是一種真情的自然流露,合乎人性的表白,也就是一種真正的“禮”。

禮不是舞蹈,不是靠幾次彩排就能學會的。人表現在外的言行舉止是內部的精神狀態的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高雅。這高雅的氣質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是在一個優良環境的薰陶下逐步養成的,因此禮又是習得的。一個在禮儀環境下生活的人,耳濡目染,就像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而在現代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一切都是“禮貌”,都是“應酬”,沒有誠信,沒有真情,自然不可能形成為之風靡的風度節操。而我們作為家長,在家庭中就應該營造一種習禮的氛圍,摒棄“應酬”,讓孩子從小得到禮的薰陶,時時體會禮的精神,培養他們真正高雅的風度節操。

——《顏氏家訓》讀後感系列之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小聲提醒一下,不要都去學鋼琴好嗎?(
2004: 聰明三段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