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篇文章的原題是《大道廢有仁義,國家昏亂有忠臣》,這幾天看看這裡的討論,倒是頗符六親不和有孝慈的原意,故意也貼過來,以下原文: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聊天,話題是宋朝的歷史。我就說宋朝是個很有趣的朝代,名將如雲,卻個個都沒什麼好下場,先抗遼、再抗金、最後滅於蒙。名將那麼多,卻整天想着以夷制夷。然後就引出了我朋友一段比較深刻的話,他說:宋朝之所以名將多,就是因為宋朝是個很萎靡的朝代,你想你說得出什麼唐朝的名將麼?有,都不怎麼有名,因為唐朝的時候資源多,隨便派個小萎萎(呵呵,他的原話)出去,就可以打勝仗了,只有在國家萎掉的時候才會出來這麼多名將嘛。說實話,我真是佩服他,幾句話,就把“國家昏亂有忠臣”的道理講明白了。
老子的這段原話就是:“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段話其實對許多社會現象的描述是非常深刻的,比如有很多人寫文章就大罵什麼“中國人素質差,不講文明禮貌”,要是有人面對面跟我這麼說:我就會問:“你看過馬克•吐溫小說改的電影《百萬英磅》麼?你說說看為什麼一個要飯的會變成紳士?”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幼時看過的電影,記得格里高里派克是從嬰兒車裡偷東西吃的,可是就是這麼個乞丐,因為一張百萬大鈔成了紳士,為什麼?因為在社會裡錢就是資源,有了資源,人自然就會講風度、講禮貌了。(我知道有人一定會問,為什麼這麼多暴發戶素質還是差,我想我只會回問一句,這個暴發戶會不會送他的兒女上大學,為什麼?)中國人有錢的時候,素質可比誰都不差,吃頓飯講究可是多了去了,為啥很多都失傳了?不是大家不想傳,是沒錢傳。我到現在還記得奶奶告訴我,她小時候吃飯,吃飯不可以說話,小孩子的筷子絕對不可以越過一個菜去夾另一個菜的,只有等大人或者傭人夾給你。到了我的小時候,那怎麼還可以,桌上就那麼幾個菜,我一個人恨不能都吃完了,哪裡還管得了這麼多。我唯一需要遵守的,就是等爺爺、奶奶、老爸、老媽全部開吃了,才可以吃,窮得就只剩下這規矩了。其實我也知道,要是我的飯桌上有二十個菜,吃吃我面前的四、五個菜也就夠了,可問題是桌上就四個菜,那還不着急吃麼?哪裡還管得了那麼多。要是我奶奶說我素質差,我肯定要她放個十幾二十個菜來再說。殊不知那紳士的國度,不也是海盜出身麼?搶了錢才變紳士的。禮儀之邦的禮儀哪裡去了?不是失傳了,是被搶走了。
如果一個小村莊,資源豐盛,家家過得幸福安寧,大家客客氣氣的,那誰用得着對誰講仁義啊?不用。什麼時候要講仁呢?比如有人窮到要來飯了,你給他就是仁,不給就是不仁;什麼時候要講義呢?有人偷盜無信了是不義,剩下遵守道義的就是義,這就是“大道廢有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