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傑:應該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
送交者: 羅國傑 2006年10月28日16:36:1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訪著名倫理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羅國傑 傳統文化: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記者:在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關繫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方向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已經進行了較為廣泛的討論,也取得了一些共識,但在有些問題的認識上,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作為著名的倫理學家,您是怎樣看待傳統文化的呢? 羅國傑:要想談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什麼是傳統文化?一般來說,傳統既包含着舊的、過時的、與新的時代精神相違背的糟粕;同時,也包含着優良的、人民的、與新時代精神相一致、能夠在新時代發揮作用的精華。這就是說,傳統既包括着過時的、偏狹的謬誤,也包含着科學的、共同的、為全社會所需要的合理的因素;傳統既有其特定的、歷史的局限性,又有其能夠在整個人類社會長期發揮作用的積極內容。關於文化,近代以來,中外學者曾經對它下了許許多多的定義,據西方人類學家的統計,到1952年,他們所收集到的關於"文化"的定義,已有164種之多。從1952年到現在,又過了將近50年,外國的學者對"文化"定義又有多少,已無法統計,而且最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很多從事文化工作研究的學者,對什麼是"文化"的定義,也提出了很多見仁見智的意見。我比較贊同把文化分成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了解自身、完善自身的過程中所創造、積累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狹義來說,文化是指反映在觀念形態上的一切意識的、精神的、心理的東西的總和,其中主要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哲學、倫理、政治、法律、教育、科學、宗教、藝術等等方面的內容。當然,從一定的意義上看,這個界說,可能是窄了一些,甚至會被一些人指責為片面性或忽視、割裂了文化的整體性。但我還是這樣認為,因為如果把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成果都包括在"文化"這一範疇之內,在有些情況下,"文化"的內涵就顯得過於寬泛。 那麼,什麼是傳統文化呢(我想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文化",主要是從"文化"的狹義方面來說的)?傳統文化是指整個人類所創造的、反映在觀念形態上的一切意識的、精神的、心理的東西的總和,其中主要部分就是哲學、倫理、政治、法律、宗教、藝術等方面的內容的總和。不但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由於歷史的原因,還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化、不同的地區文化等等。民族的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延續,是一個民族得以發展和延續的精神支柱,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總是和它的優秀的、燦爛的文化傳統聯繫在一起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數千年來一脈相承同我國的優秀的文化傳統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在一段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西方文化中心論的思想盛極一時,認為西方的文化優於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是我們今天應當堅決予以摒棄的。中華民族悠久而輝煌的文化傳統,是我們今天需要認真加以繼承和發揚的,但是,我們也應當反對東方文化優越論或中國文化中心論的思想,要用正確的態度,兼采中西文化之長,以創造出更高的人類的精神文明。 總的原則:“批判繼承”,“綜合創新” 記者:在傳統文化中,既有優秀的,能夠在今天發揮積極作用的、推動社會前進的、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的部分,又有過時的、不適應今天時代發展的、阻礙我們前進的消極的部分。這兩部分往往是相互聯繫和相互滲透的,不可能機械地加以割裂。請問怎樣處理好兩者關係呢? 羅國傑:傳統文化既是一種社會前進的包袱,又是一種開拓進取的動力,既有着因循守舊的保守傾向,又包含着革故鼎新的進步趨向。如何正確地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說到底是如何正確處理這兩者關係的問題。如何處理好這個關係?我們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原則,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兩點: 一個是在根本態度上,要堅持批判繼承的原則,這是毛澤東早就指出的,是我們到今天仍然應當堅持的一個正確的原則。"批判",就是要批判它的糟粕,批判它的過時的、不適應今天時代發展的、阻礙我們前進的消極的方面;"繼承",就是要發展和弘揚它的優秀的,在今天能發揮作用的、能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的方面。毛澤東說:"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反對的是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即看不到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的"燦爛"的文化遺產,或者片面地認為,既然是封建社會中所創造的文化,就必然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今天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那麼就應當統統加以摒棄。這種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對於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是極其有害的。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這種虛無主義的思想,曾經影響着一部分人,使人們不能夠用正確的態度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自從90年代以來,經過充分的討論,我們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要不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的問題上,取得了共識。同樣,對於一切外國的、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是不是還要吸收呢?無產階級能不能吸收和繼承資產階級的文化呢?對於這個問題,毛澤東同志早在1940年1月所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說:"中國應該大量吸收外國的進步文化,作為自己文化糧食的原料,這種工作過去還做得很不夠。這不但是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還有外國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資本主義國家啟蒙時代的文化,凡屬我們今天用得着的東西,都應該吸收。"但是,在一段時期內,這一十分正確的認識,在實踐中並沒有得到實行,相反,拒絕外來文化,把資本主義社會中所創造的一切文化都不加分析地加以排斥的現象,妨礙了我們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繼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認識到吸收和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達到了新的共識。但是,又出現了另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就是無批判地吸收和繼承西方的文化及其個人主義的政治、倫理的價值導向,這在實際上,就是要走"全盤西化"的道路,是同社會主義的方向背道而馳的。正像毛澤東所指出的:"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元批判地吸收。"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在當時就是有針對性的,今天看來,仍然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思考和體會。這裡應當特別強調的是,我們既不能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拒絕一切外來文化和中國古代的文化,我們一定要如同"對於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一定要"送進唾液胃液腸液",進行認真的消化和吸收,決不能囫圇吞棗、各取所需,更不能不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是膚淺地、一知半解地從其中摘取某些片言隻語,而是要把一切外國文化和中國古代的文化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後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 一個是在繼承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堅持"綜合創新"的原則,這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張岱年先生所提出的。他說:"我反對東方文化優越論,也反對全盤西化論,主張兼取中西文化之長而創造新的中國文化。我這種主張可以稱為'綜合創新論'。"(張岱年:《文化與哲學·自序》)。根據我的體會和認識,這裡的"綜合",從大的方面看,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說在中西文化的研究中,要審慎地加以研究和比較,要把握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的特點,認清兩者的精華和糟粕,注意綜合中國和西方文化思想的成果,並根據時代的要求,進行創新的努力;一是說,在研究中國古代的文化中,對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決不能從一派一家出發,也要綜合各個時代、各個學派的思想,如儒、墨、道、法等,認真加以綜合和研究,從而創造出適應今天要求的新思想。"綜合"是一種全面的、比較的、分析的、鑑別的綜合,是與創新緊密結合的一種綜合。"創新"是一種在綜合基礎上的新的創造,是根據社會發展、歷史進步和時代要求所進行的一種嶄新的文化建設。 兼容並包,貴在應用 記者:在總的"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前提下,我們對繼承外國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應當有所區別吧? 羅國傑:是的。對於外國文化,我們應當採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怎樣對待外國的一切文化遺產,毛澤東曾經提出過"洋為中用"的思想,即一切外國的文化都以其能否為中國所用為根本原則。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做的報告中指出:"我國文化的發展,不能離開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交流,博採各國文化之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建設的成就,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在這裡,江澤民提出了一個"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從根本上來說,"洋為中用"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這兩個原則,是相通的。分析起來,這兩個原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思。首先,對世界上一切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化遺產,我們要加以繼承,必須是以建設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主要出發點和根本目的,也就是說,要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文化;二是要有利於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繁榮、發展和全面進步;三是在繼承和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成就和博採各國文化之長的時候,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堅持社會主義的道路和方向,要堅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注意防止封建思想的復活,高度警惕某些西方國家對我們的"西化"和"分化"。只有如此,我們才算是貫徹和執行了"洋為中用"和"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要發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大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鼓舞我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同時,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捨、擇善而從,積極吸收借鑑國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動我國文化的發展繁榮。一切有利於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精神境界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於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管理方式,都要積極研究借鑑。要始終高舉社會主義文化旗幟,在文化觀念上決不照抄照搬,在發展模式上決不簡單模仿,堅決防範和抵禦各種腐朽落後的文化觀念侵蝕幹部群眾的思想,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這裡,總書記也鮮明地提出了對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古代文化的原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辯證取捨、擇善而從"。 關於如何對待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問題,我覺得還應該提倡"以今為主、為今所用"的原則。毛澤東在談到中國古代文化傳統時,曾強調要貫徹"古為今用"的原則,也就是說,在繼承中國古代文化的問題上,一定要認識到,我們之所以要重視中國的古代文化傳統,決不是為了頌古非今,更不是讚揚任何封建的毒素,而是要有利於社會主義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是為了發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以今為主",就是說在繼承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時,要從當前的需要出發,要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實際出發;"為今所用"的原則,就是要經過我們的文化創新,賦予中國古代文化以新的時代的意義。總之,"以今為主、為今所用"的原則,決不能理解為庸俗的、膚淺的、實用主義的貼標籤的簡單做法,更不是牽強附會地生拉硬套,而是要經過消化和吸收,經過批判和繼承,使這種綜合創新,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服務。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GIRLMOM同樣的問題 | |
2005: | 六六:請把你的牙齒給我,我是牙齒小仙 | |
2004: | 為天國和人間的母子3人祈禱! | |
2004: | 怎麼養女兒---個人觀點--開玩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