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6) |
送交者: 小悟空 2006年11月09日15:58:3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6)-----簡單的生活與長不大
先把前面的幾篇link一下。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1)----艱難的自我表達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91964.html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2)——不優秀的恥辱感 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92131.html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3)——關於贊同和尊重 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92251.html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4)-----Anxiety and managing 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92662.html 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5)-----Anxiety and managing 續 http://www2.bbsland.com/child/messages/93157.html
---------------------------------------------------------------
這一篇要說的,不光是我家的問題,應該還挺不少見的。 小悟空經常做夢,夢裡的情境多半是教室、考場;夢裡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同學,尤其是中學同學;夢境的內容一般都是正常的上課、自習、考試、上下課進出教室等過程被怪異的事情突然打斷,比如陌生人的槍擊,侵略,怪物,或者教室所在的位置突然變換了,變成在海上、船上之類的,或者同學忽然變成了怪物、壞人,或不見了;夢裡的感受都很一致,就是對出現的狀況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不知所措,但又知道必須儘量冷靜和機智的應付,迷惑、緊張和害怕,貫穿整個夢境。 小悟空有時候也幫別人解夢,但是一致解釋不了自己的夢境為什麼反覆出現這個模式。昨天和男朋友吵嘴,吵完之後又一次很悲觀,覺得自己不適合與人相處,只適合以個人生活。於是男朋友對我講了如下的話: “你不是不適合與人相處,你是從來沒過過兩個人的日子。從小到大只是在學校里,就算工作也是如此,接觸的人和與人接觸的模式都差不多。以前的男朋友,有也跟沒有差不多。你沒怎麼接觸過別的樣式的人際關係。你就像是個小班幹部,所有的情緒反應只有兩種——管管大家的事兒,和怕被老師、家長批評。一有其他的狀況,你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你看你的夢裡都是教室啊,上課啊,同學啊,還淨是中學同學,這說明在你心裡,這些就是你對生活的概念。你其實就是個背着書包上學的小女孩兒。” 我覺得他說的是很對的,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小悟空的生活,從來都是很簡單的。這並不是說我什麼都不會,衣來伸手,五穀不分什麼的。前面幾篇,尤其是第三篇里,都詳細交待了我成長的環境。歸結起來,生活環境簡單有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因為長期被重視被愛護,我放不下身段去維護自己的利益,總覺得像是在與別人討價還價,好像不很光彩的。理智上我知道這不僅沒什麼不光彩,而且很必要,但情緒上卻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阻止着我去說 “I want...”, "I need...", "I deserve...", 我也很難對別人的要求說NO。一般人會以為,這樣的結果無非是自己多吃虧,但吃虧也可以是福,多寬容忍耐,不計較,就沒事了。但其實問題並不這麼簡單。拋開自己的權利、責任、義務與他人的權利、責任、義務之關係不談,只說說可行性的問題。想得到,或者認為自己應該得到,但卻又不會去要求,如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也就罷了,但更多時候,是自己的確需要的。寬容和忍耐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它替代不了‘缺失的需要’的功能。對別人的要求不會說No,因此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別人的事情,往往結果是自己的事情匆匆忙忙的做不好,也常可能耽誤了與其他人的約會和合作。一邊因為別人忙得團團轉,一邊把自己的事情和自己與其他人的合作弄得亂糟糟,還又累又委屈,這就是小悟空的生活常見的樣子。 二是在簡單的生活中,我沒學會扮演多種角色。人在社會中自然會有多種角色,小悟空是我父的女兒,是老師的學生,是我同桌的同桌,是我朋友的朋友,是所在中心的一個成員,是學生所用網絡資源的IT service,甚至可以是某個陌生人走路時腳被踩了一下之後一抬頭看見的那個正在說sorry的人。往往人們不用自己去選擇,被擺到相應的位置,自然就成了這個角色,但很可能扮演不好這個角色。 小悟空10歲以前,父母都很忙,上班也遠,課餘時間又多,作業又少,放學了之後幹嘛都是自己安排。那時候很幸福啊,大院兒里有很多同齡孩子,可以隨便瘋玩兒,玩兒夠了就回家看書,看到天黑了該開燈了,大人也會來了。中午飯自己管,可以去包子鋪吃,可以去鄰居家吃,可以去同學家吃。那時候車也少,治安也相對好,有時候還自己跑好遠去買菜,買什麼也我說了算。有一年爺爺來帶我,但去哪兒溜達也都是我領着爺爺走。那時候好像生活沒啥不舒服的,除了父親有時候發脾氣。 10歲以後就不一樣了。家從市郊搬到了市里,父母上班離家都近了。那時候午飯之後,下午上學之前,女孩子們都早早回到學校一起跳皮筋兒,但我不可以,必須回家睡午覺,雖然我沒有一天睡得着。放學了要立刻回家,我再也沒放學後去同學家玩兒過。周末別的同學經常互相去家裡玩兒,但是我不能,偶爾可以,也必須是我父母對孩子和家長都熟悉的人家,必須是離我家近的,而且嚴格限制時間。父母也不是不允許同學來我家玩兒,但是必須他們事先知道,也必須是他們認識的孩子。有幾次印象深刻的挨父母收拾的記憶。有一次規定五點回來結果五點半了才回來,被罵不守信用。有一次沒事先和父母打招呼就領着同學會家玩兒,還男女都有,還象棋撲克娃娃的鋪了一地,結果我送同學下樓,正好父親回來進屋,當時盛怒,同學也嚇得蹭蹭逃竄。還有一次私自去了家很遠的一個同學家裡,要做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結果一天都沒玩好兒,從頭到尾緊張得要命,生怕回去挨罵。如此一段時間之後,我也老實了,自動自覺地少出去玩兒,少找同學,人家找我我不去,就在家看書。 父母自然有父母的道理,怕我出危險,怕我跟壞孩子學壞,怕我休息不好。我也的確沒出危險,的確沒學壞,的確每天都休息好了,但也付出了代價。10到17歲之間,形成自我意識的這個年齡,沒能去發展興趣,沒學會自主的掌握時間、精力和情緒,沒經歷足夠的初級交往。在這個年齡,人開始從小孩子長成大人。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想想以前的經驗和教訓,計劃一下,打算一下,直到自己要承擔可能的結果,然後就自然的去做,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自己頭腦,豐富自己的經驗。這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務。但我卻在此時按照幼兒的方式生活。別人開始長成大人,我則成長為一個更出色的幼兒。儘管生活方式很像幼兒,但我生理上仍然在成長,有越來越多的想法和欲望。隨着越來越多的想法和欲望不能順利表達,我也“學會”了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望。 三是與同齡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讓我變得不合群。我的不合群,不是因為性格孤僻怪異。相反,因為我通常表現隨和,家裡大人更是不容易看出來我不合群。父母對於我同齡的小孩子的“低級趣味”一向比較不屑一顧,他們希望我的娛樂要高雅,不能俗氣,時間長了,一切有“俗”之嫌的東西我都不太敢接觸,怕被“高雅”笑話。我熟悉民族和傳統的通俗唱法,熟悉革命歌曲、蘇聯歌曲,民歌兒,可我不好意思和朋友去卡拉OK唱歌,因為我不會幾首流行的。更何況我張不開嘴,因為我會跑調。別人唱歌就是為了玩兒,我則要特意勸自己才能出來一點這樣輕鬆的心態。類似的,我很少玩牌,從不打麻將,從來沒去過蹦迪,沒去過酒吧,沒去現場看過球,很少看娛樂節目或肥皂劇,說到影視歌明星的名字我很少知道,很少去逛街,甚至很少閒聊八卦。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在過清教徒的生活。驚訝之餘我問當時的男朋友怎麼看,他的反映讓我更吃驚——你才知道啊!現在回顧我的生活,朋友們會和我有感情上的、事務上的、學業工作上的、生活上的交往,但很少有消遣、娛樂上的交往。然而因為興趣和樂趣的相投而聚在一起,恐怕是唯一一種自己能絕對說了算的交往了,我的不合群,不可說不顯著。 娛樂如果沒有了樂趣,就算高雅了,又能怎樣?娛樂讓人放鬆,讓人有朋友,讓人有機會為了自己的興趣去交往,在輕鬆的氣氛里不知不覺地交往了。我也不是任何娛樂方式都沒有,打球,游泳,爬山,攀岩之類的興趣也能幫我放鬆。但同齡人都會的那些日常的放鬆和娛樂我不會,才是帶來困擾的因素。十幾歲的我,缺失的不僅僅是娛樂,更是重要的交往學習。 四是交往的對象單一,讓長大後的我不能與形形色色的人相處自如。“夕孟母,擇鄰處。” 父母教育我注意交往的對象,這本身沒有任何的毛病。實際上他們也並沒有極端的規定我的交往對象。但是因為父母對我的極大權威,我也的確是聽話又服管的,是非常尊重和相信父母的,加上他們灌輸給我的觀念,我在自己沒有任何主觀意圖的情況下,成了基本上都和“品學兼優”的學生接觸,或者和很善良,很有個性的同學接觸,下意識的會與有“俗氣”愛好的同學缺乏認同感。“屏蔽”任何“不好”的東西到了二十多歲,我才明白過來,“屏蔽”根本不是辦法,面對別人自私或者惡意的行為時,我不但反映慢,看不懂,而且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生活中自然也有很多不涉及好壞之別的選擇要做,和身邊人的交往當然更不能以品性的優劣、興趣的雅俗作標準,而我卻越來越不生活在一個簡單的世界。簡單的我越來越難以適從。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我這五年 | |
2005: | 臨時ID123:天使與魔鬼 | |
2004: | 瘦孩子變壯實的"八樣菜譜" | |
2004: | 當我第一次見到從未見過91歲爺爺的時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