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法治還是人治?
送交者: Box 2006年11月15日16:06:19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很好的帖子。我覺得家庭和諧、社會安定根本在教育,身修家齊。出了問題才到
法律,不得已而為之。任何社會人治是根本,法治社會立法、司法都是人去建立
、去執行,人還有對法律的解釋權。「法治社會」是相對意義的,法治的形成和
運作都離不開「人」,法治雖然有制度和監督,但人的能量很大,人往往能駕馭
法律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法治的本質還是人治。

法治社會的思維方式缺乏「人本」精神,一種文化缺乏人本教化的傳統和自信,
才會存在「人性惡」這種普遍認知,才會不重人的教化人治而重法治,律法繁複
,律師滿地爬的社會絕不是什麼好社會,從最淺處看,就是維護社會安定的成本
太高,而且治標不治本。

我們習慣講中國社會是「人治」而非「法治」,這是很大的誤解。不論歷史、現
代,中國社會繁榮時期都是真正的人治時期,衰敗時期往往正是嚴刑峻法的「非
人治」時期。那什麼是真正的「人治」?社會以教化、教育為本,個人以修身、
齊家為本,就是「人治」。人治不了等而下之,才用法治,用法治而不重人治教
化是一條死路,從根本上講羅馬帝國就是這樣滅亡的。而整個西方文化除了宗教
之外,世俗文化不存在完整的人文教化的人治傳統,所以我一直認為西方文化是
二元的。

那麼「人治社會」是什麼樣子的?“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
有志 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
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 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
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
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
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
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 武、
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
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
小康。”“大同”是天下為公、路不拾遺、井然有序的理想社會,而“小康”是
修身齊家、溫馨和睦、講究禮儀的親情社會,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人治社會」。

中國現在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就是走出「法治」社會的思維,回歸「仁
治」傳統。而仁(人)治社會最終還是要以人為本(不是以法為本),從人的教
育、從回歸傳統人文精神入手,沒有修身齊家,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

情治還是理治?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jael:怎樣才能彌補孩子母愛的欠缺?
2005: danqin:我也是單親父親
2004: 如何申請美國的名牌大學
2004: Confessions of a Harvard Interviewer
2003: 早期的兒童教育和健康
2003: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