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培養系列之一: 夫妻關係與子女成長教育 |
送交者: 李昶 2006年11月21日16:39:1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大概是巧合,最近幾家社區機構和報紙都想約我辦講座談這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是因為我日常工作就是專門從事兒童、青少年及婚姻家庭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現在把自己日常的工作感受與研究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寫這個題目還有一個原因:約兩個月前,我在多倫多舉辦一次婚姻家庭講座,當其中談到家庭婚姻不合可能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時,我觀察到聽眾中好些人掉下了眼淚。這更使我想寫這篇文章來與大家共同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婚姻關係不合是十分常見的現象。據我的觀察,這個比例相當高。據美國1994年的一次統計,第一次婚姻的離婚率約51%, 而第二次婚姻的離婚率約38%。那麼想想還有很多婚姻不合但並不一定走到離婚這個程度上的家庭呢?這總的百分比該有多少?雖說華人的離婚率遠低於這個數,但筆者讀到的資料顯示中國大城市的離婚率也追近20%。同時不要忘了中國人口基數大。按照這個比例,中國人的破碎家庭實際數目可以說是驚人的。 有些研究文章說,單親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不一定比雙親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有更多的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我不清楚這些結論是怎麼來的。但搞研究的人都知道,研究的結果與你採樣的範圍以及研究方法有極大的關係。也有的研究文章說,在一個混亂的,劇烈爭吵的,虐待的,暴力的,憤怒的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其心靈上的創傷遠會超過一個平靜的單親家庭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是同意後一種理論的。 那麼有矛盾的、爭吵的、不離婚的家庭呢?這樣的家庭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這就要看做夫妻父母的是怎樣處理他們自己之間的關係,看他們怎麼處理家庭矛盾以及怎樣對子女解釋了。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婚姻家庭矛盾的出現和加劇過程中,孩子是在哪一個年齡段上。這點是極其重要的。 一般來講,婚姻家庭爭吵不合,對兒童的心理和性格發展的負面影響最大。許多人認為,孩子小,不懂什麼,所以夫妻之間怎樣叫罵爭鬥都沒關係。孩子大了,青少年了,開始懂事了,家庭問題、矛盾衝突會對他們產生更多的影響。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 我們講兒童,一般是指青春期到來以前的孩子。法律規定為12歲以下。這裡涉及的不是孩子小,懂不懂事的問題,這裡涉及的是兒童大腦發育和神經細胞作為一個系統的連接問題。 一個正常人的大腦神經細胞,從理論上講有近千億。而人大腦的發育,在青春期到來以前應該有約90%的部分已經完成。而從理論上講,每個腦細胞有可能大約有 15,000種聯接方式在聯接點上進行聯接。這也就是說,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接方式,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方式。 再說白一點,人的性格的培養和建立,人的情緒和行為方式,在青春期到來以前就基本定型。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老。”英文中說: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都是指這個意思。這裡的根本原因是,兒童的大腦神經細胞在10-11歲以前,已經進行了大規模地發育和聯接,聯接以後就定型,無用的聯接就會斷掉。你自己可以去算算兒童大腦會有多少種可能的聯接方式。成人的大腦神經細胞的聯接,因為已經定型,聯接方式實際上沒有兒童多。 這也就是說,在兒童的成長期,環境、心理、情緒對他們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有創傷性經歷,受虐待的經歷,如果是生長在一個成天爭吵叫罵的環境中,如果所必須的物質關懷缺乏,都會影響到兒童的心態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兒童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接或產生錯誤聯接。這就是為什麼從人格研究的角度上講,一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東西:他的性格、情緒表達方式,行為模式,都會在兒童期基本定型。 這裡順便提一句:人們經常搞不懂,兒童為什麼會學習語言那麼快、那麼順利,尤其是移民們的孩子,可以流利地在2-3種語言中進行轉換,而成人學習一門外語,學很多年,還是覺得難以說得很地道。這裡的原因是:要把一門語言(或幾門語言)掌握得像母語那樣流利地道,這個過程一般是要在兒童大腦神經細胞進行大規模聯接完成之前進行。這裡還多說一句:想送孩子們回國的父母們,在把孩子們送走或接回來時,最好能考慮到孩子語言學習發展與年齡之間的問題。 兒童大腦的發育,神經細胞的聯接,還會影響到大腦的許多功能:如記憶力(記憶力,即指保留信息能力,是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對信息的編碼(encoding, 將信息移植於大腦存儲系統中)和解碼(decoding, 對信息的理解解釋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目測空間能力(Visual-spatial ability)——即對符號、幾何圖形、圖畫、空間距離的識別能力;執行功能——如做決定和執行任務,信息處理速度;數字運用和數學推理;以及對假性詞彙信息的解碼能力(pseudo-word decoding ability)——即對不帶意義、荒唐、不合邏輯的詞彙信息的識別能力。以上這些部分,是大腦功能的核心部分,如果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受過較大刺激或負面影響,以上這些功能就可能會發展不完全或有部分功能喪失。 夫妻之間的矛盾衝突,一般來講是會影響到孩子的。至於孩子受到負面影響的程度,其一取決於孩子年齡的大小;其二取決於夫妻(父母)之間的吵鬧不合程度的嚴重性。父母關係越惡化,孩子就會感受到越驚嚇、情緒心理傷害就越深。如果孩子小(12歲以下),因為這是關鍵時期,可能受到的傷害會更大一些。 整個兒童發展心理學的核心部分,是“親情聯繫” (Attachment),而許多兒童心理、情緒、行為問題,都是從這裡派生出來的(這裡不包括遺傳問題、基因問題、以及人們還未完全弄清楚的先天因素,還加上酒精、化學物質、放射物質對胎兒的影響)。如果兒童期的這種親情聯接的關係受到影響或中斷,比如父母長期吵鬧打罵或分居離婚,這種親情聯繫受阻或隔斷,對兒童的心理創傷一定是不小的,有的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充滿吵鬧、暴力的家庭,很有可能會孕育出有以下一方面或幾方面都有問題的孩子:比如有反叛心理、行為過失,不認真學習,對權威(包括父母或老師)的抗拒心理,不遵守紀律或社會公德,懶惰,不能安排好時間,沒有組織管理能力,反社會心態或行為,仇視他人,尖酸刻薄,焦慮症或憂鬱症,暴力傾向,濫用酒精或毒品,過早發生性關係(進入青春期以後)等。 我個人認為,做為父母,當我們把孩子帶入世上,培養他們成長,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身心健康地在相對寧靜、溫馨和諧和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這時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我心裡不舒服要發脾氣,也不僅僅是對配偶還有多少情感的問題,也不單是對異性或配偶是否能產生“化學反應”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去抱個二奶、二爺感覺青春刺激的問題,這裡是對一個孩子——一個生命成長一生負責任的問題。 作為成人的父母,你當然可以有權利跟着你的感覺走,愛則合,不愛則分。但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是:無論長期劇烈爭吵或分居離婚,你有沒有考慮過對孩子的創傷性影響?
這種心內的撕裂與分裂往往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扭曲、情緒的變態或行為的過失。孩子的內心痛苦和憤怒找不到宣泄口時,也可能內化為(Internalizing)轉為反對自己的心態或行為:如憂鬱症,焦慮症,飲食功能失調,自虐或自殘行為,或以生病的方式來吸引轉移父母之間的矛盾衝突; 或是可能外化為(Externalizing)對他人的攻擊性行為,易發怒,在家裡、在學校與家長老師對抗,或不良行為:如撒謊、偷盜、破壞公物、不遵守公共道德。再大一點,這些孩子中有些可能發展出反社會反法律行為,或過早發生性關係,或涉及毒品酗酒。 筆者見過不少父母,孩子出了各種心理、情緒、行為問題,來找專業人士幫助,這時他們都還堅持認為這只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大人的問題。有的家長還有這樣的態度:這孩子的問題,交給你了,由你負責給治好。他們看不到要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調節大人之間的關係,要解決婚姻家庭中的矛盾衝突。 家庭系統理論,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研究夫妻關係、婚姻家庭矛盾對每個家庭成員的影響,尤其是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要想糾正這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要從大人做起,來調整各種關係,爭取轉化解決矛盾衝突,而不是將矛盾衝突轉移到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去。要多給孩子們以愛和關懷,要建造一個相對和諧穩定的家庭環境,孩子們才能健康地成長。 最後還要提一句:我們都曾走過彎路,無論是單親還是雙親家庭的父母,為了孩子,我們都要好好活着,調整自己的心態行為,把孩子們培養成長起來,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和幸福。 這篇文章主要談了夫妻關係與孩子(尤其是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之間的關係,下一部分將講婚姻家庭問題對青少年的影響。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也歡迎有不同意見者加入探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