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五十九):朋友有信
2005-08-12 09:24:00, 蔡禮旭, 3515, 0/1612, 原創 , (1)
當別人都不誠信,你的兒子誠信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
「朋友有信」,朋友這一倫也是至關重要。小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很多人在影響他,小孩在六歲以前,誰給他的影響最大?父母,所以你看孩子都會說「我爸爸說,我媽媽說」。等到他們上了小學之後,開始改口了,「我老師說」;上了初中之後,中學之後,他會說什麼?「我朋友說,我哪一個同學說」,所以朋友這一倫的影響性會隨着年齡日漸重要。所以我們看出了社會的人,基本上跟父母之間互動就沒有那麼多,往往都是朋友在影響他,所以好朋友、壞朋友對一個人影響就大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個人事業要有成,往往是朋友多方相助,所謂「出外靠朋友」。「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親近善的朋友,「如霧露中行」,就好象一個人走在雲里,走在森林裡,還有淡淡的霧氣,「如霧露中行」。雖然這些霧氣沒有馬上把你的衣服弄濕了,「雖不濕衣」,但是「時時有潤」,你雖然衣服沒有馬上濕掉,但是其實這些露水時時刻刻都在滋潤你的衣服。這個就是比喻朋友的言語行為對我們的一生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所以選擇朋友至關重要。
我們來看一下「朋友有信」,這個「信」是指信用,也指信義。「義」就是正當的事,也就是說朋友相交往也有道義,也有應該盡的本分,所以信除了信用之外,還含有本分的含義在裡面。我們來看這個「信」字,其實我們剛剛講的四個倫常裡面,需不需要信?都需要。我們看父子要不要信?要。你父母無信,家裡面孩子都不相信你。所以孔夫子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沒有信用,連在家庭都不能立足,在社會也很難立足。所以為人父母答應孩子的話,你自己可要信守承諾,而在答應以前最好還要謹慎考慮,答應了對孩子有沒有幫助,你不能常常開支票,到時候滿足他了,不見得對他有好處,所以不要輕易答應,這個要很謹慎。
君臣關係要不要信?要,不然你帶領一個團體、一個企業就很難讓人家服氣,因為你說話都不信用,人家就不相信你。甚至於政府跟人民要不要信?要有信用,這樣人民才能夠遵守政府的規定法令。在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有一個「商鞅變法」,諸位有沒有聽過?聽過了。當時候為什麼商鞅要拿一根很長的木頭,然後要求把這個木頭從南門拿到北門給他十兩銀子?他為什麼會用這個做法?我們也從這裡看到,當時候的秦國人民對於政府相不相信?對,已經不相信,所以要重新樹立信用。但是一開始也沒有人拿,所以十兩銀子到最後加到五十兩,後來有一個工人覺得說,不然試看看,他就把它拿過去,政府就頒了五十兩給他,因為這件事,所以人民了解到政府現在是言出必行。當然這件事件以後,政府也要持續守信才行,你不能做了一個這個,三天以後又朝令夕改,那人民能不能相信?就不可能相信,所以君臣要有信。
夫婦要不要有信?要,夫婦都無信了,這個家庭穩不穩定?那就很危險。但是現在夫婦之間很多話都不敢明講,很多還各自有私房錢,沒有辦法誠心就沒有辦法團結,所以人與人相交往還是要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才會愈來愈和樂。
很多人說誠信是美德,但是現在好象不適用,有沒有?現在很多的家長覺得德行很重要,但是他那個「覺得」常常還會動搖,「教了誠信,到時候人家都騙我兒子怎麼辦?」當別人都不誠信,你的兒子誠信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會發生所有的人都要找誰來負責這件事?找誰?找你兒子,你兒子就變總裁了。你把事情要交給誰?交給言出必行的人,你的事才有保障。所以當別人都不誠信,只有你兒子誠信,他是大有機會。所以我們看事情要會去分析,會去推理。而現在商業確實比較多爾虞我詐的現象,但是騙得了一次,騙得了兩次,能繼續騙下去嗎?不可能。而且很多商人還覺得要逃稅才行,其實這些動作能夠贏得底下的幹部對他的尊敬嗎?不容易。而且逃稅是最傻了,為什麼?你逃稅一塊錢是欠多少人一塊錢?幾億人,你欠幾億人一塊錢,來生還要做牛做馬,那太傻了。所以你能夠捐一塊錢,你能夠繳一塊錢,那你太聰明了,你這一塊錢幫助多少人,幾億人,所以人不明理都會做出一些損害自己的事,還自以為聰明,這個太冤枉了。
所以商業裡面我們只要堅持信用,當這個信用愈來愈堅固的時候,事業絕對有成。而人往往都是很急於求速,都是想要趕快獲得利潤,所以在這個急於求速,想獲得利潤的這個欲望之下,往往都會做出犯法的事情來,所以很多企業家的下場是什麼?是鋃鐺入獄,到最後東窗事發還被關起來。所以我們說人生還是要走正道,還是循規蹈矩的好,你能夠堅持德行愈久,你的後福無窮。
我舉一個例子給諸位朋友聽,盧叔叔他輔導的公司當中,有一家公司是做森林遊樂區,那遊樂區非常漂亮,那個樹藤這麼粗,那個植物都上千年了,所以這個森林遊樂區的芬多精含量是全球排在前面的。這位老闆因為愛護這片山林,所以不肯砍樹,他已經負債很嚴重了,人家都勸他,你砍一棵樹就有幾十萬,可以減輕你的債務,他還是不願意,他覺得要愛護,我們說「愛惜物命」,這些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看它的建築很有意思,有一棵大樹長在這裡,他為了要讓這棵大樹留下來,還把他的房子移進來蓋,所以處處看到他有這種仁慈之心,不只對人,還對萬物。
所以因為有這樣的存心,這位盧叔叔雖然已經封刀了,已經不出來了,不再幫企業解決問題了,但是由於這個人存心太好了,他重出江湖幫他的忙。而這位朋友已經虧了十二年,所以他假如沒有這種仁慈之心,他就感不得盧叔叔來幫他忙。結果剛好在第十二年,盧叔叔來幫他忙的時候,他的遊樂區挖到溫泉,本來遊樂區已經很漂亮了,又挖到溫泉,第十三年賺的錢把前十二年虧的錢都賺回來,所以人只要有這種仁慈之心,確實後福無窮。盧叔叔接着又跟他講,一個人爬得愈高的時候就是愈危險的時候,就接着給他很多提醒。所以他沒有這樣的愛心,沒有這樣的誠信,就感不得這麼多的助力過來。所以我們人要對道德有信心,要好好的遵從聖賢教誨來做人,才能夠讓一生有很好的誠信。
朋友有信,朋友相處當中要有信義,我們看一看古代的讀書人對待朋友是什麼態度,在《孝經》裡面有一句話叫「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一個讀書人只要肯勸誡他的朋友,他一生就不至於會身敗名裂。一個人最容易犯下過失的時候絕對不是低潮的時候,而是人生很發達的時候,往往會得意忘形,這個時候只要有好的朋友,他一定會盡他的本分來勸告我們,所以你人生很多危機能不能逢凶化吉還要靠你的好朋友,所以勸誡朋友是我們為人朋友的本分。請問要勸誡朋友以前要有什麼基礎才行?你今天認識他三天,然後就跟他直言不諱嗎?行不行?不行,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度上才行。所以《論語》裡面有一句話說「君子信而後諫」,當朋友信任你的時候,你才可以勸誡他;不信,還不信任你,你就勸誡他,「則以為謗己也」,他就會覺得你是不是找我麻煩,你是不是在毀謗我,所以勸別人要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
很多人都說他很正直,他很會規勸別人,但是朋友都不接受,他會覺得這些人都很沒有善根,都很不受教,問題在誰?還在自己,我們沒有審時度勢,沒有先從信任紮根基。而且規勸別人還要看看時機情況,所謂「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你稱揚一個人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稱揚,但是你要規勸一個人要在私底下,因為他的什麼東西還沒有賣出去?他的面子還沒賣出去,所以你要給他留面子,不然他會惱羞成怒。所以很多人沒有這個洞察能力,旁邊還有一堆朋友,你馬上就指出他的缺點,他內心在那邊想「你給我記住」,所以一定要信任才行。而信任是不是一朝一夕?「我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他就信任你了?也不是,必須在什麼基礎?你懂得付出的基礎。而付出要能洞察別人的需要,你要常常觀察別人需要才能做好付出,才能取得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