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出國留學生,當初很少會想到孩子會成為日後海不歸的主要因素之一。出來時大家都是費了很大力氣的,主要是衝着中西巨大的經濟,科技和政治差異。剛出來時,大家也多年輕,拼命提高英文,拼學位學歷,找工作,積攢國際貨幣,搞移民身份,學車買車買房等等,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剛上學時,也只是按照國內教孩子的主要戰略,要求孩子學習必須優秀,文體愛好也要注意培養。
應該說,我們在海外的多數學人的孩子是比較優秀的,進入頂尖百分之五或六不是少數。而且我們也驚喜地發現,與國內同輩人相比,在這邊養育孩子的成本並不算高。從嬰幼兒食品用品,到兒童醫療,福利,到上學的開支,西方國家對養育孩子的家庭都有很好的福利計劃照顧。尤其對於兩個及以上孩子家庭,中西差別十分明顯。
特別是對於五歲以內的幼兒,國內由於人口稠密,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不達標,還有濫用抗菌素等問題,孩子十分容易生病。一旦感冒發燒,便常需要注射大量抗菌素,令人實在為之不安。國內父母的醫保多數不覆蓋孩子,因此嬰幼兒的醫療也是一筆家庭不可忽視的開支。
學校教育海內外差異巨大。對於學齡期兒童與少年,國內多年的應試教育已成積弊,使孩子們學業負擔十分沉重。相比之下,在海外的孩子們功課何其輕鬆!可是從幼兒園忙到高中畢業,最後要上一所不錯的大學,還是在海外的孩子們相對容易得多!況且經過高校大擴招,國內即使是昔日那些重點大學,學生生源也不如前。更要命的的如今的高校教師們,忙於科研,創收,社會兼職等,對本科生教學的重視程度比八,九十年代相差甚遠。這樣即使是海歸回國在國內重點高校工作的同胞們,也是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花大價錢送到海外來上大學。
如此一來,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輕鬆快樂的少兒期,以及隨後上他(她)們理想的大學學習,留在海外便成了很多人的必然選擇。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孩子們的漢語水平。我們的孩子在海外受教育,多數漢語程度難以與國內同齡人相比。在國內上完小學初中,來這邊考上國際一流大學的比比皆是;可是要讓我們的小鬼子回去念初高中,升國內頂尖大學,卻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是否可以作結論,為了孩子,我們不應該海歸了呢?
且慢。我們的下一代,漢語就差了如此一大截。到孫子那一輩就更不敢想了。
猶太人亡國後兩千年,散居世界各地猶太人的民族認同依然清清楚楚。200年後的美歐澳華人還會有華人的氣味嗎?在海外的我們能把根留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