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教育子女也是提高自身 |
送交者: 歡樂頌 2011年06月28日09:01:54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最近廖女士的一篇《人間母女情,歸心值幾何》點擊量之大,引發的討論之熱烈,為我在萬維所僅見。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大概是由於戳中了我們許多家長的痛處-孩子沒拿父母當回事兒,至少表現出來的是那樣。除了言語不敬之外,還有就是沒有感恩之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應得的。我的一個中國同事就抱怨兒子:每天的早點必須做得不一樣,如果連續兩天的早點都是同樣的東西就不吃了,有時候吃了也沒好氣兒,嫌做得味道不好。還有一種現象不多見卻也不是不存在的:孩子看不上自己的heritage,比如嫌父母的英文差,穿着不體面,不懂得社交(social),不會玩兒,生活沒有情趣,極端的甚至不願見父母在學校露面。
這些現象從表面來看是因為孩子缺乏孝心所致,所以想稍微討論一下“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被認為是每個華人必須擁有的品質。為什麼應該要提倡“孝”,“孝”背後是什麼。其實人需要“孝”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以德報德:父母之愛是世上所知的最大愛,對最大愛當然必須也以最大愛來回報,因此“孝”的背後是“仁”。對為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給予恭敬和回饋,其本質不是什麼“父為子綱”的絕對服從,而是實踐“仁”,培養孝心即培養仁心。可以想像,如果對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都沒有愛心,則不必指望是位仁人。
讓孩子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大概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麼相對應的東西應該就是西方的宗教,總之培養仁心、愛心這些東西必須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根源(我把宗教看成是西方的傳統文化)。現代社會不太講究這些,總是推崇那些“有用”的、能帶來實效的東西。
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或者說更廣的,仁心愛心呢?我也沒什麼好招兒,只能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首先是言教、不停地言教,用我一個朋友的話就是“對牛彈琴也要彈”,堅持彈,永遠也別嫌煩,指望立即見效是不現實的,但是有機會就要說(通過各種事例),為的是加強印象,我還是那句話:家長當做是部播種機,收穫可能是遙遠的以後。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也必須行得正,做到知行合一。對此我有個深刻的教訓值得分享,有一次在繪畫課上我女兒問她的老師:你為什麼這麼胖,是不是吃了好多垃圾食品(why are you so fatty? did you eat a lot of junk food?)。後來當另一位老師告訴我這件事時,我很想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然而我卻不能怪女兒,首先因為她太小,口無遮攔,不懂得什麼話不可以講。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在飯桌上總笑話美國胖子,並且經常用junk food來形容美國食品之劣,孩子都聽到耳朵里去了。這次事件使我們不再用junk這樣的詞,改用“unhealthy”之類的euphemism,也不敢再提胖子的事。
所以,得到的教訓是:在家裡講什麼話一定要當心,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強的,也不要以為說中文孩子就聽不懂。要避免張家長李家短的、比這個比那個的,任何對孩子成長具有負面效應的話題都要極為謹慎。
進一步反省後,更發現其實對於胖子的偏見也是有問題的,或者籠統地說貶損任何“劣等”事物都是種不健康的態度,每當這樣做的時候人就偏離了仁心。因此對人對事持有一種普遍尊重的態度是應該讓孩子樹立的一種觀念。有些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就持不尊重態度,自己就瞧不起自己的母國,如果言談話語之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這種印象,如何能夠給孩子對自已的身份定位(identity)帶來好影響呢?
如果說對孩子持之以恆的進行言傳身教是一種戰略,那戰術上應該注意的就是要時時照顧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我本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差,因為小女是那種“屢教不改”的孩子,所以常常一着急就沖她嚷,孩子當然就更容易着急了,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效果不佳,即使她按你的話做了也是別彆扭扭的,十分勉強,下回又要從零開始。所以我發覺每當處於這種家長急,孩子也急,雙方對吼的狀況時,就必定是一個雙輸的敗局了。因此,每當這種情況快要發生之前,應該是家長首先冷靜下來,等過一陣子孩子也平靜下來再討論問題。之所以家長要先退一步是因為與孩子相比家長理應是更富於理性的一方,如果家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則更不能指望孩子自控。家長吼了半天,結果僅僅是讓自己的氣出去了,那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發脾氣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一件事。但對孩子來說,由於心理上是處於抗拒狀態,根本不可能接受任何意見,因此教育也就沒有實質效果。
現在越來越覺得,教育孩子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提升自身的一個過程,在身心上都必須付出很多。
最後就是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不要因為孩子犯了個大錯誤就情緒崩潰(比如那個B-word,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在俚語中的用法,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壞)。以本人為例,從小到大犯過的錯誤太多了,比這個還嚴重的都有不少,現在不也是個正常的公民嗎。每個孩子都會有幼稚的時候,只要底子打好(家長是播種機),後勁兒慢慢就會發出來。
以上這些想必其他網友也說過多次了,沒什麼新鮮的,如果讀者有好主意也希望能教我。
最後一個建議是我的一個台灣同事給的,他五歲來美,所有課程都是在美國念的。根據他上大學的經驗,他告訴我:不要給孩子解決所有的經濟負擔-要讓孩子自己貸款上學。他的理由:他上學的時候家裡把所有的費用都包了,結果他每天就是party time,據他說在當時凡是自己有貸款負擔的學生學習都很用功,知道錢是要還的,要靠自己的performance;而那些富家子弟就是party,反正畢業經濟無憂。由於他這個親身的教訓,他決定今後不給兩個兒子上大學提供任何費用,完全讓他們自己貸款,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認真起來。
從原則上講,這確實是一條強迫孩子感恩的好主意,在實踐上可以變通一下,比如考慮幫孩子還一部分貸款,如果孩子的成績達到了期望值。
相關文章: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寶寶最愛:大熱天裡的清涼遊戲 | |
2009: | 天宇: 小寶貝日記(III-3) | |
2009: | 幸福人生講座(七十五):如何判斷一個 | |
2008: | 回答三妹的問題 | |
2006: | 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要離婚,鬱悶 | |
2006: | 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要離婚,鬱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