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兒童教育和健康
《邁向個性的教育》-----華德福教育,廣東教育出版社
黃曉星
早期的兒童教育的首要任務不是智力發展和而是健康成長,健康的身體不但是學習的基礎,而且是為了迎接精神個體而建構一個健壯身體,完成這個精神個體在物質世界的使命。早期兒童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完全健康地體驗自己的發展步伐,讓他接觸適當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以加強他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身體的塑造成型,從而完成第一成長階段的成熟期。這樣,孩子才能以同樣的喜悅、力量和學習動機走向小學而成長得更加健壯,並承受小學階段的各種考驗。幼兒從出生之後到六、七歲階段中,他的任務是充分發展身體,讓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完成細微的區分。這時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切,包括人們講話的語調、行為舉止都不加以判斷便接受了,但是,他們會檢討家長和小朋友們的態度和價值觀,直到學齡之前才結束一個完整的器官形成過程,成為一個值得利用的“工具”以供未來生命的成長。也就是說,幼兒可以藉由這個健康的身體,勢不可擋地向外發展心靈與精神的獨特性。
現代主流的教育都認為孩子越早進行智力開發越好,把各種名目的早期教育施加給孩子,孩子的負擔越減越重,超負荷兒童的年齡越來越低,甚至,連一個肉團團都不放過,躲在媽媽胎盤裡的嬰兒也要進行胎教。不管胎教理論和實踐是否有建樹,但是提倡的胎教倒是給商人帶來了不少商機,社會上五花八門胎教的課程、教材、聲帶和電子設備應有盡有。有商業利益,自然就有不斷的相關媒體和書籍甚至權威人士來鼓吹胎教的好處,並教導消費者如何使用這些商品。
如果存在着胎教的話,那應該是媽媽在懷孕期間謹慎選擇食物,所謂謹慎選擇並非僅僅是關心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是否豐富,而是應注意到食物的品質、能量、生機和活力。懷孕中的媽媽(實際上,所有的人也應如此)應該尋找自然活力農耕方式種植的食品,如果辦不到,也應該選擇有機種植的綠色食品。一份高品質的食譜,並非僅僅是大魚大肉和山珍海味,而是儘可能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與其他不潔食品。現代農業為了食物的美觀與方便保存,使用了大量化學殺蟲劑、人工肥料和食品添加劑,很容易因此而破壞了這些食物的生命力,並把有毒物質殘留在植物和動物中。
孕婦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如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電子輻射。如電視、電腦和複印機等電子設備在運行時都會發出很強的電子輻射或靜電,這些對胎兒的成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另外,懷孕中的媽媽要堅持每天散步,這對孩子來說有着不可估量的好處。散步可以增強胎兒的呼吸能力,戶外活動可以增加陽光和氧氣的吸收量,而且有利於自然分娩。事實已經證明,勞動多的農村婦女比勞動少的城市婦女平均分娩時間要短很多。最後,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是每個醫生和過來人的忠告。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本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現代人卻找出種種藉口把本來很自然和簡單的產婦分娩,搞得複雜化起來。在物質主義和市場導向的推動下,剖腹生產甚至形成了一個很大規模的產業。人們由於對這方面知識的缺乏,百分之百地向醫生和媒體宣傳投降。產婦知識的缺乏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普及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聞所未聞。
第二,現在的產前教育已經變成了產品介紹和推廣會。
第三,相關的教育諮詢和資訊貧乏。
第四,很多將要做媽媽的人,其實還是一個孩子,那怕是三十有餘的大齡產婦也不見得有做媽媽的心理準備。
我的兒子是在英國出生的。當時,太太在醫院檢查到懷孕之後,不久就收到醫院寄來的通知,要求定期到醫院去做檢查和參加產前教育,或者選一個時間在家裡等醫生上門檢查,或選擇社會團體提供的免費產前教育。我們領略了英國政府對人民的照顧和負責之後,選擇了醫生上門檢查,最後也選擇了讓醫生來家裡幫助太太分娩。由於是在自己的家裡,需要什麼,喝什麼,吃什麼一切都很自由和方便,我們親身體會了在家裡分娩的好處。既不要輪流守候和送飯,也沒有作息時間的限制和遵守醫院那些缺乏人性的規定;既沒有其他病人的呻吟和孩子的哭鬧,也沒有缺乏經驗的護士在一旁手忙腳亂,更沒有醫生在一邊恐嚇:“不剖腹就有生命危險。”
現代人迷信了現代醫學之後,順其自然的生殖傳統已不被人們重視,對自然不屑一顧,甚至大逆其道。孩子經過母親的生命通道,對孩子和母親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經歷,點點滴滴的人生體驗都有着深奧的生活意義。人們不在意這些微妙的經歷,並在講究多快好省的思想支配下失去了生活的意義,在一個不講究生活意義的社會中生活,教育也就無從着手。
在嬰兒或兒童早期階段,不該在學術和智力上提出過高的要求,因為學到的知識終究要被忘記或者過時,很多科學知識和技能也不能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而且,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對兒童來說,絕大部分應是在玩耍和娛樂中學到的。但是人文知識需要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才能深入到孩子的內在心靈,早期的兒童教育應是進行人文精神的薰陶。孩子早期的內心需求不是科學知識和生活技能,而是精神食糧和價值觀念,孩子的價值和道德觀念是在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中形成。雖然孩子可以開發的潛力無限,但是也要分階段平衡地開發。孩子的成長需要有一個過程,在什麼年齡階段需要什麼,幾乎是每個人成長都要經過的途徑。很多家長由於工作忙碌,什麼東西都可以給孩子,就是無法陪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生活。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跟父母在一起,接近最給予溫暖的人在精神上才有機會和他們交流,同時孩子還需要與其他夥伴一起玩耍,並在跟朋友的交往和衝突中學會與人相處。
接觸自然是兒童早期教育和成長的重要部分,在接觸大自然中健康地成長。自然的成長能發展他們的身體,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免疫機能。醫藥、熱敷、淋浴、油、飲食及各種療法都是為了增強他們的身體組織以對抗兒童期的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疾病。雖然許多父母仍然會讓小孩接種小兒麻痹、白喉、破傷風等疫苗,但是兒童期一些較輕微的疾病是良好且必要的,如感冒、出痘等。只有培養兒童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才能抵抗未來世界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的各種病原菌及濾過性病毒。很多孩子就是在早期不斷的教育中失去了健康,如視力下降、身體發育不良、心理障礙、厭世等等。
現代人過於依賴醫學技術,濫用藥物和抗生素,令許多病原菌已經無法用抗生素消滅了。所以除非真正需要,否則儘量不要讓小孩使用抗生素,像阿斯匹林之類的止痛或感冒藥,僅僅掩蓋病象,並非真正能治病的藥更是要儘量避免,因為它們只會令身體的抗病能力減弱而已。近年來,兒童及少年患氣喘、過敏、糖尿病的病例大增,這些體質虛弱者易患的病,可以說和近年來過度使用預防針,以及濫用抗生素和掩蓋病象的藥物有着不可分的關係。
我在美國紐約生活的地區,反對濫用免疫的人們通過一個叫做“病人有權利(”Patient Has Right)的民間組織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堅決抵制政府強行給孩子種一些不必要的疫苗,他們發動當地居民給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衛生部和教育部等首腦要員和主要部門寫信,表達他們的關注和抗議的理由,一直鬧到國會。最後,華德福學校和一些私立學校爭取到了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疫苗的權利,有些家長只為這個原因而把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就讀(美國的公立學校都需要持有免疫證明才能上學)。
人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免疫系統,如果不給這個免疫系統發揮其職能,免疫能力就會消退。人的智能也一樣,可以自我完善的。人出生之後,相當於父母為孩子畫了半個圓,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責任,而且都有能力去畫圓的另一半。信任孩子就是尊重孩子,也是承認了孩子內在的素質。孩子內在的素質就是孩子天生具有的素質,從小就給孩子提供機會參與生活,可以增強孩子對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