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我送兒子回國留學zt
送交者: Bach 2004年01月15日20:13:24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我送兒子回國留學zt

送交者: skII 2004年1月08日17:27:29 於 [卑詩華人社區]http://www.bbsland.com


  美國家長崇尚兒女獨立的生活方式被不少華人奉為經典,李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扭曲了人性,他覺得東方式親情的滋潤對兒子的成長更重要。於是,他反其道而行之,將兒子送回國內“留學”。

  我的朋友李松是遠涉重洋的留學生,在獲得綠卡定居美國後,他卻將剛滿9歲的兒子送回中國“留學”,並將這種“留學”形成家庭制度堅持不懈。這在當今以送兒女去歐美等發達國家留學為榮的國人看來,多少有點另類的味道,他卻告訴我,送兒子回國“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串門是一門必修課

  今年39歲的李松北大博士畢業,於1998年留學美國,僅用3年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美國獲得了綠卡。身在異邦,李松很思念親人。為了讓妻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1998年10月,他將妻兒接到了美國。
  一家團聚後,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了,李松和妻子王艷每天都忙於工作,只好把才4歲的兒子李達送到幼兒園裡。由於李達不會英文,和其他美國小孩玩不來,顯得很孤單。李松和妻子開始輪流利用休息日把兒子接回來,給他惡補英語。一年後,李達終於合群了,夫妻倆也鬆了口氣。沒想到,這個問題剛解決,又冒出另外一些更棘手的問題。

  2001年4月,李松邀父親李澤發到美國探親。那天,他特意帶着李達早早開車到亞特蘭大機場等候父親。李達卻不解地問:“他不可以打車來嗎,為什麼要去接他呢?”李松向兒子解釋:“他是你爺爺,是爸爸的爸爸。”李達還是不明白。此時的李達已經上學了,接受的全是西方的一些觀念,所以當爺爺李澤發看見孫子要擁抱他時,他卻後退了幾步,用英語叫起來:“你耽誤了我半天功課!”更讓他不可接受的是,總是爸爸媽媽給爺爺買這買那,也不要爺爺出錢。他問爸爸:“怎麼不AA制呢?”李松告訴他,爺爺跟我們是一家人,不用分得這麼清楚,他直搖晃腦袋:“不對,我是你兒子,可我成人後也要自食其力的。爺爺早已是成年人了。”滿肚子意見的他對爺爺若即若離。

  李松和妻子哭笑不得。也就從這時起,夫婦倆覺得兒子的問題已不可小視。2001年底,李松從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畢業後和新澤西州立大學研究所簽約,從亞特蘭大市郊遷到了新澤西,隔河就是紐約曼哈頓。李達到了新的環境,小小年紀也感到了壓力,笑聲少了,朋友少了,還有了“親情淡漠症”。妻子說孩子鍛煉鍛煉有好處,將來獨立性更強,李松則不認可。美國家長崇尚兒女獨立的生活方式被不少華人奉為經典,李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扭曲了人性中的本色。他越來越覺得東方式親情的滋潤對兒子的成長也很重要。

  一番深思熟慮後,李松開始籌備送兒子李達回國“留學”,學習東方的優秀文化和為人處世之道。2003年8月11日,李松帶薪休假,帶着兒子回國“留學” 了。臨行前,李松給兒子介紹了一些中國的名勝古蹟和風土人情。此時的李達對中國已經沒有什麼記憶了,父親描述的一切勾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

  回到北京,李松首先帶兒子遊覽。兩天時間裡,他們遊覽了長城、故宮、頤和園、十三陵等名勝古蹟,將東方文化的神奇充分展示在兒子面前,李達對這些文化驚嘆不已。

  隨後,李松帶着兒子回到了長沙。經過幾天來中國文化的薰陶,小李達面對前來迎接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大幫親人,若有所思地點頭:“我明白了,這叫做‘禮尚往來’,我們在美國接過爺爺,所以爺爺他們現在來接我們……”李松不失時機地教導兒子:“這麼多親人放下自己的事情,不管再忙再辛苦也趕過來接我們,為什麼?因為親情,一種親人之間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感情……”

  當天,李松帶着兒子回到爺爺李澤發家裡。李家是兩房一廳,有些擁擠。外公外婆還有很多親友都在李家吃飯。李達見十來個人圍着一張桌子一起吃,有點不適應,滿桌菜餚他很少動筷子。親友陸續回家後,李達就去提包: “爸,我困了,去賓館吧。”爺爺奶奶這一下樂了:“嗬,去賓館?就在家睡!咱一家一起多叨叨。”李松則在一旁告訴兒子:“爺爺奶奶的家就好像是咱們自己的家一樣啊!”李達見爸爸不支持,只好作罷。

  沒想到,第二天上午,爸爸就要帶他出去“串門”。李達不解:“不是來見過了嗎?”李松告訴兒子:這麼多年不見了,得去外婆叔叔阿姨家走走,不然這趟就白回了!

  串門也是一門必修的功課?李達覺得好彆扭。到外婆家後,表姐表兄端詳着他說,幾年不見,他長成大孩子了,還好奇地問他在美國的學習生活情況。這一下,李達來了興趣,滔滔不絕說南道北。說完了,也要表姐表兄說中國的生活,他對中國的學習玩樂都非常感興趣。

  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一晚後,當李松再帶他去叔叔阿姨家時,他已不那麼認生了,此時的他只想結識更多的中國人,想知道更多的中國事。

  一連五天,李達都跟着爸爸在長沙串門走親戚。每次進門,李達就會說“您好”,出門也不忘說“再見”。在這些日子裡,他對父母的親人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他們三口之家背後還有個龐大的親友團。

  串了一圈親戚後,8月21日,李松又領着兒子去串“長沙大門”,看長沙的名勝,從嶽麓山到世界之窗,從烈士公園到博物館。馬王堆出土的千年女屍讓小李達連連稱奇,他不解地問爸爸:“為什麼美國沒有如此神奇的寶貝呢?”李松適時給他解惑:“東西方文化各有千秋,就像一個人,你有你的長處,他有他的長處,都值得學習和借鑑,千萬不要固步自封,鑽進死胡同出不來……”

“從“環境教育”中學到關愛

  李松把這次中國之行稱為李達的中國“留學”記。一個星期後,他就不再帶着兒子到處跑,而讓李達自己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表哥表姐這些親戚一起玩。
  爺爺李澤發是和李達接觸最多的人。李澤發見李達喜歡打乒乓球,就冒着酷暑,帶着小李達去賀龍體育館打球。此後,每天下午2點30分到6點30分,就是小李達的練球時間。爺爺李澤發每天都陪他去,如果臨時實在脫不開身,小李達的外公外婆就陪他去。小李達開始沒覺得什麼。一天,他們在去體育館的途中,突然下了大雨。由於沒帶雨具,爺爺心疼孫子,就摟着李達,自己則淋成了落湯雞。到體育館後,李達見爺爺不去換衣服,不禁說:“爺爺,你回去換衣服啊!”“沒事,爺爺曬一下就行了。”李澤發站在火辣辣的太陽下,不一會兒就汗如雨下。小李達以為爺爺真沒事,就玩起了乒乓球。而李澤發也硬是陪了他整整一個下午!

  直到當天夜裡,李澤發發起了高燒,咳嗽不止,醫生說是忽冷忽熱得了感冒,小李達才明白:爺爺並不是沒事,而是為了陪他!

  在李達過去的觀念中,他認為爺爺這種陪練是多此一舉,放飛孩子才是正常的。見爺爺臥病在床,他哭了,邊哭邊說:“爺爺,你再不要陪我了……”

  此後,為了不讓爺爺和外公外婆為他奔波,李達就自己偷偷去體育館打球。李松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到長沙的第七天晚上,李松帶李達看了一場電影。李達發現一個奇怪現象:不少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小孩在賣花。等他們看完電影后,那些賣花的小孩還在路邊徘徊,一個小男孩看見他們,馬上跑過來遞上一枝花:“叔叔,買枝花吧。”

  李松見李達羨慕的樣子,掏出10元錢買了一枝花並問小男孩:“你為什麼要賣花呢?這麼晚還不回去,家裡人不擔心嗎?”小男孩不知說什麼好,淚水吧嗒吧嗒流了下來,跑開了。

  李達有些不解,問爸爸,這些孩子這麼小就自己掙錢了,應該高興才對,怎麼哭了呢。李松耐心解釋,說這些兒童大多是家裡太窮被迫出來賣花的,哪裡還高興得起來呢。李達又問:他們這麼小為什麼要出來掙錢呢,他們的父母呢……李達聽着父親的解釋,仿佛若有所悟。他忽然把自己身上的零花錢全掏出來,跑到那些花童身邊,買這個一枝,買那個一枝,抱了一堆花回來,神情竟有幾分傷感。

  李松後來注意到,李達每次看到那些行乞者和花童的時候,眼裡似乎還有了些憐憫。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事情。李達在美國很少接觸底層貧民,而且在那種金錢至上的國度,貧窮是可恥的,他瞧不起窮人,但現在,他的思維已轉了個彎,他發現情況並不那麼簡單。

  9月1日,李達居然失蹤了。首先發現這一情況的是爺爺李澤發,出於對孫子的慈愛之心,他平時即便不跟孫子在一起,也會時刻注意孫子的去向,對李松要李達多走動多觀察的要求也不以為然。但今天李達早晨起床後,說到樓下玩玩,可這一走到中午還沒見個影子。

  大家分析了一下,鎖定李達可能去的幾個場所,先打電話去查詢,但結果都沒有,家門口迎賓路附近也不見李達。李澤發和老伴急得哭了,李松也有些急,要知道,李達平時是很守時的。親友也紛紛出動,兵分10路,展開了全城大搜索。李澤發和老伴去了李達最愛去的賀龍體育館,查過每個角落,問遍所有路人,還是一無所獲。

  到下午4點,還是不見李達。李松急了,這一次帶兒子回國“留學”,妻子就有些不願意,如果真出了事,妻子那邊怎麼交代呢?正在這個時候,他的手機響了,一聽,竟是兒子李達打來的,李達表示歉意,說是忘了時間,所以沒能回家吃午飯,他說要在外面吃了晚飯再回來。李松忙問他在哪,李達開始不說,後來才告訴他,在高橋附近的一處垃圾場。

  李松立即和眾親友趕了過去。只見在一處堆滿破爛的荒坡上,小李達正和一個年紀差不多的小男孩一起。這個小男孩是李達前天認識的,今天是特意到小男孩“家”里做客,因為怕家人反對,他就來了個先斬後奏。看着小李達弄得黑糊糊的臉,李澤發抱着他哭了,他卻掙出來,站到小男孩身邊:“這是我認識的朋友小貝,我要和他一起玩通宵!”

  眾人啼笑皆非。李松卻答應下來:“李達,我們帶着你的朋友一起回家玩好不好?”李達立即拉着朋友的手歡天喜地地雀躍起來。

  這是李達最開心的一天。李澤發和老伴給他的朋友小貝穿上了嶄新的衣服,還給小貝剪了頭髮,打扮得乾乾淨淨。他們兩人玩玩具,捉迷藏,還到烈士公園賞月。聽爺爺和爸爸說到要資助小貝上學讀書,李達更是開心得不得了。

“治癒“親情淡漠症”

  9月5日,王艷打來電話,她最關心的就是兒子李達在中國過得習不習慣,還擔心兒子回國“留學”會平民化。李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他在中國認識了朋友,打算呆在中國……”
  接到媽媽的電話,李達馬上如數家珍似的將他這20多天的收穫一一匯報給媽媽。遠在異國的王艷聽了兒子的話,心中生出一股感動,她發現兒子懂事多了。

  李達開始有意識地了解中國,包括一些生活中的瑣事,由過去的被動轉變為主動。一天,他聽爸爸跟別人說起美國的醫療費用昂貴,他就慫恿爸爸在國內換牙。一筆賬算下來,李松配牙只花了1000多元,而在美國至少要花2000美元,是中國的十幾倍。李達這一下樂了,又逼着爸爸配了一副眼鏡,只花了400元。

  李達搞不懂,中國物價便宜,人情味濃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熱衷出國呢?在長沙的這段日子裡,幾乎天天有人向他爸爸打聽去美國留學的事,李達人雖小,卻看得出來,很多人都想將自己的兒女送到國外。有一次,李達忍不住問爸爸:“中國很好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一起多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出國?”

  李松告訴他,從經濟上來講,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要向美國學習。但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很多方面值得美國等發達國家借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關鍵看需要學哪一方面。李達懂了,他俏皮地看着李松說:“所以爸爸你要到美國留學,卻又要帶我回國‘留學’,對不對?”

  在長沙的20多天,李達的情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由關愛而滋生的親情已根植於他的心靈,中國的傳統人情也開始被他接受,他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距離拉近了,尤其喜歡爺爺李澤發。

  很快,他們就要回美國了。9月8日,王艷從美國打來電話,問他們返程的時間,李達撲到爺爺懷裡說:“爺爺,我跟着您好不好?我喜歡這裡,不想回美國。”

  李澤發開心地笑了。過去因為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導致孫子跟他存有隔閡,如今一家人相處得親密無間,他能不開心嗎。

  最後,因為李松要在北京講兩天課,李澤發便提議,李松先走,李達在長沙玩兩天,再把他送到北京,這才把事擺平。

  得知兒子現在的狀況,王艷又驚又喜。沒想到兒子的“親情淡漠症”讓這次“留學”給治癒了,這大大超出了他們當初的預期目標。她開始配合丈夫,並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制訂了一個定期到中國“留學”的方案:每年回中國一次。其實,李達賴在中國不走就是想“逼”爸媽表態,卻不知正中爸媽下懷,得個各自歡喜。

  9月10日,李澤髮帶着孫子前往北京和李松會合。此前一天,李達還去長沙育英小學看望了得以重新上學的小貝,兩人惜惜相別。

  9月12日8點50分,李松父子在北京機場登機。

  有人給李松算了一筆賬,這次帶兒子回中國“留學”花了6000多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萬多元。但李松夫婦卻認為——這錢花得太值了。

 
《知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