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國孩子眼中的《新華字典》
陳亦權,《民主協商報》
約翰是我們學校所特聘的外語教師,春節期間,他讓遠在英國的妻子和孩子一起來到中國和他團聚。
他的孩子小約翰在倫敦讀中學,也從課堂里學會了一些簡單的中文,和我們溝通起來雖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還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沒幾天,小約翰就和我那同樣是正在讀中學的兒子混熟了,時常一起玩遊戲看書,兩個人還時常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語,古今南北地聊。
有一天晚上,小約翰很有興致地說要自覺中文,他一會兒翻《成語詞典》學成語,一會兒翻《新華字典》掌握字義,正這麼翻着,突然,他衝着我大聲喊:“陳老師,為什麼‘豬’的解釋是這樣的?太不可思議了!”
“豬”的註解有哪兒不對了?我好奇地走過去看,只見字典上這樣寫着:“豬:哺乳動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製革,糞是很好的肥料!”
我看了看後對小約翰說,這是正確的,小約翰沒點頭也沒搖頭,但內心裡卻似乎保持着他自己的某種想法,他沉思了片刻又自言自語的說:“這是對‘豬’的 解釋,那‘牛’字的解釋又是怎麼樣的呢?”他刷刷幾下就查到了“牛”字,這下,他似乎更加驚訝了,他用不可置信的口吻大聲念了起來:“牛:哺乳動物,趾端 有蹄,頭上長一對角,是反芻類動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車,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小約翰用驚訝的神色看着我,我也很納悶地看着他,這沒有什麼不妥啊,本來就是這樣的嘛!
小約翰眨了眨眼睛,居然又來了主意,要去查一查“驢”字的註解,我不禁也好奇地站在一邊看着,查到“驢”字後,只見上面寫着:“驢:哺乳動物,像馬,比馬小,能馱東西、拉車、耕田、供人騎乘,皮可制阿膠!”
小約翰似乎對眼前的這本字典失望至極,他問我這類字典是不是給中國學生學習用的,我告訴他說大多數時候是學生們用的,但成人有時候也需要。小約翰聽了嘆了一口氣說:“這太令人震驚了,居然這樣解釋這些動物!”
我納悶地說:“你覺得字典上的解釋是錯的?”
“當然,而且還是非常錯誤!”小約翰說,“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大自然里的每一種動物和人類都是平等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要愛惜它們,幫 助他們,保護他們,而不是去利用它們,你看字典中的解釋,不是用來吃,就是用來做勞動工具,甚至要把他們殺死後做成產品,這完全不是他們的朋友應該做的事 情,我覺得那些註解會讓中國的學生從認字開始就覺得動物並不值得尊重,會覺得動物只是用來殺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來使喚勞動的工具,甚至是一種產品,這和 ‘保護動物’的呼籲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小約翰的這番話使我怔住了,從他這個角度去理解,字典里對一些動物的解釋確實缺乏“尊重”與“平等”,不是站在“朋友”的立場去介紹,而是站在一個屠夫的立場,對動物做出了殘忍的,不人道的,野蠻並且自私的註解。
一個外國孩子眼中的《新華字典》居然存在着這麼嚴重的問題,而我們這些天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又有誰去想過這個問題呢?這值得我們反思,甚至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