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成長(之八) |
送交者: 黎昉 2004年02月10日20:28:2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孩子應該上名校嗎? 我過去一直認為,能上名校的話,當然讓孩子上名校啦,這還用問嗎? 上名校的好處,自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諸如名校師資力量強,學術水平高,學生優秀,可以使孩子開闊眼界,更上一層樓,將來找第一份工作時是十分有利的敲門磚,而且名校的文憑終身都是一個“金匾”,等等。。。 當然,現在有很多開明父母,已經認識到,名校並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中外許多成功人士甚至沒上過大學或大學都沒畢業,最經典的代表莫過於比爾。蓋茨(雖然他曾邁入名校哈佛)和麥可。戴爾了,兩人都因在學期間忙於辦公司而最終放棄學位。可是這畢竟是少數天才們走的路,並不值得大多數人效仿,大多數父母也不會因此就認為孩子不用念大學了,何況,這兩位也是按照常規道路,高中畢業進入了大學的門,他們的父母當初也沒打算讓他們不讀大學。 名校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進了名校也不一定成功。我在美國讀書是在州里的大學,曾上過兩門課是由講師授課的。有意思的是這兩位講師都是名校畢業的博士,課也上的非常好,他們在該大學的不同系裡任教多年,不帶碩士博士生,也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不用找科研經費。以世俗的眼光看,他們在大學裡不算成功,因為大學裡講師位置是可有可無的,一個系裡可以一名講師也沒有。 進名校雖然不保正成功,但只有好處,絕沒有壞處吧?不一定。 我讀大學的時候,也算是當時國內的名校吧,反正不是省里的高校,無法和美國的名校比啦,小巫見大巫。我記得下一屆有兩個女生都得了精神病,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造成的,其中一人我印象特別深,據她同宿舍同學講,她是南方某省的一個縣裡考來的,她是縣裡遙遙領先的第一名(其實當年考入我校的,如果不是大城市來的,地區縣裡都是第一二名才能進我們學校),進大學後,她的成績並不算差,中上等吧,可她習慣了當第一名,怎麼也無法接受中上游的現實,所以她從早到晚地學,不和同學一起參加任何活動,同學買好了電影票送給她看她也不看,最後在三年級時發病了。另一位女生則是在一年級下學期,成績不好,拼命用功,失眠,上課無法集中精力,晚上又拼到半夜,惡性循環,最終也是得了精神病。 我本人在校時也不是優等生,充其量也就是中游,但由於同班女生個個厲害,在女生里我算最差的,又全住在一間寢室里,我在大學四年的感覺也不好,自信心也受到影響,心裡雖然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但處在劣勢總是不好受,承認自己不行對年輕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我也想過如果我上了省里的大學會怎樣? 到了工作崗位後,我漸漸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係。雖然考進我們學校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好學生,但是進了學校後再按好壞順序排一邊隊,還是有第一名到最後一名,這非常殘酷,就象各國優秀的運動員代表着每個國家的最高水平,可是到了奧運會上,還是有第一名和最後一名之分。 大學畢業時雖然我也嚮往讀研究生,但自知競爭不過,畢業那年就沒有考。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又到另一所名氣更大的大學讀代培研究生(一了我的研究生情結),更是體會了競爭的殘酷,一起的幾位全是男生,沒有一人“憐香惜玉”幫過我一下(孩子的爸爸當時是男友,即不是我的同行,也不在一個城市),好在我那時心理比較成熟,能體會他們也是泥像過河。總算連滾帶爬拿到了碩士學位,發誓以後再不讀書了。這所大學邊上有一條鐵路,聽那裡的師生說,以前年年都有自殺的學生,其中多數是選擇在那條鐵路上臥軌,但我在那讀研的幾年只聽說一起自殺未遂的,不是臥軌。 後來我又到了美國,我不是自己考出來的,我是陪讀太太。我真是不想再讀書了,但那時中國的文憑沒人承認,要想不在中餐館裡端一輩子盤子,就只好硬着頭皮回到學校去炒現飯(再讀碩士),加上我的專業又是那好找工作的熱門之一,不上學也說不過去,幸好只是在州里的大學混,沒有象國內那麼競爭激烈。 美國大學和中國的環境大不相同,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學生因壓力大而神經或自殺卻不是中國的大學獨有的。幾個月前,新聞周刊(NEWSWEEK)舊話重提,訪問了一名美國母親,她幾年前因兒子自殺告了哈佛大學,他兒子在自殺前已有精神問題,在接受治療,可是哈佛大學沒有在意,她兒子死了校方也不知道,直到人體器官捐助機構打來電話她才得到消息。 當了母親之後,也常常會想到女兒大了幹什麼的話題,雖然女兒還小,將來幹什麼還看不出來,她到時也未必聽我的話,正確地說,是由她來選擇,做為母親我只能提參考意見。可是我能給她什麼忠告呢?我當年內心的苦腦我母親也沒留意。他們那一代人經歷了文革的動亂,慶幸孩子進了大學都來不及,哪裡還能想那麼多呢?我來了美國這些年,思想開明了許多,我希望等我女兒面臨抉擇的那一天之前,我把我的經歷以及我看到聽到的都已逐步地講給她聽了。 朋友在美國一個州里的大學做助理教授(ASSITANT PROFESSOR),曾先後招過兩名畢業於名校的亞裔女孩,這位朋友現在自己也是青春期孩子(TEENAGER)的媽媽,所以她和兩名女學生的交流比老闆更多了一分母性的細緻。這兩位父母來自不同地方的亞裔女孩,都是被父母一手推進(PUSH)進名校的,大學四年是她們生活中不愉快的四年。因為進名校後她們沒有太多潛力了,感覺很吃力,到了朋友的實驗室她們也是表現平平的那類。起先朋友以為她們來自名校,到了州里的大學會覺得心應手呢。 亞裔父母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很深,從正面看,亞裔子女在美國受教育水平平均最高,好學校里亞裔學生的比例遠高與亞裔人口在美國的比例,這些統計結果,我作為亞裔人,每每為之驕傲;但從負面看,多次看到諸如此類的報道:亞裔家庭因逼迫孩子功課太多而鬧的與父母不和,孩子心理負面表現(孤獨無朋友),上父母期望的學校,學父母指定的專業。。。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時,我就提醒自己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還有一位女孩的爸爸告訴我,他女兒在高中畢業時排名第四(那是一個上了NEWSWEEK前百名的高中),按成績她也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但是這家爸爸按女兒的興趣特點推薦女兒選則了州里的大學(也是很好的州立大學),那女孩覺得雖然她成績很好,但她很明白,她是用功型的,班上男同學有些排名雖然落後一點,但非常聰明,只要多用一點力,就會成績比她好。她爸爸也覺得女兒沒有一門課因特別愛好而非常突出,所以選專業就按女兒的特點來選。去年這女孩大學畢業了,在工作那麼不好找的情況下,她得到五份聘書(OFFER),全是有名的大公司,她挑了一份最具挑戰性的工作。真為她高興,也羨慕她有一個開明的好爸爸,這也是我要學着做的。 我想,讓我的孩子一生幸福是我的最終目標。能夠上名校,有一份成功的事業固然是會讓孩子有幸福感的,但這不是唯一的途徑,也不是必需的途徑。 首先,孩子自己感到一生快樂才是他(她)的快樂,而不是要讓我(父母)感到快樂,孩子是為他(她)自己活着,不是為父母活着。如果我的孩子在成年的時候,告訴我,她不想上名校,甚至不想上大學,她覺得到理髮店給人做頭髮(或者當廚師做飯,等等)是她最大的快樂,我想我可能做不到馬上就爽口答應,但我一定會認真考慮她的選擇,她也許會因為愛好而成大器,比如開個連鎖店什麼的,也許只是想過個沒有太大壓力的小日子,無論是哪一種,我都會和和她好好反覆談一談,而最終尊重她的選擇,當然也準備她選擇錯誤,走了彎路而吃苦。 其次,上什麼樣的學校,要看孩子的能力而定,就是分數夠了而被名校錄取也不一定說明孩子就適合上名校。如果孩子十分努力,用盡了所有的潛力被名校錄取,也許這樣的孩子還是不上名校的好,因為孩子很可能到了學校很吃力,年輕人心理不夠成熟,處於被動局面而自信心受到打擊,神經失常,甚至走上絕路都是不奇怪的,但這樣的孩子並非一定沒有大出息,知道努力的孩子反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這樣的孩子上壓力小一點的學校可能更合適,沒準大學畢業後再去名校讀碩士博士也不遲,那時孩子也許心理更成熟自信了。 再次,培養孩子高情商比什麼都重要,真有出息的孩子去哪裡都不會被埋沒的。 最後,作父母的要對自己的孩子很了解,在孩子困難時給予及時恰當的引導,以防孩子走進死胡同。千萬不要為上名校而上名校,把孩子送進名校就高枕無憂,光記得得意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