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歸家庭的憂心家事,僅管這是個案,一個我們不願看到的結果還是會讓人心酸。。。
一個海歸家庭的憂心家事
【萬維讀者網】在生活中或在網上,我們時而會看到或聽說一些海外華人子女因患心理疾病,選擇逃避現實甚至輕生的真實故事。不久前發生在紐約的慘劇,讓無數華人記住了那個因情而困跳樓自殺的華裔女孩。 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有許多渴望知識渴望致富的國人走出了家門,開始了在異國他鄉艱難創業的過程。在美國,為了立足,第一代移民總是要付出格外多的辛苦。特別是那些剛出國時年紀就偏大的老“洋插隊們” ,他們常常要和家人孩子分離一段時間,他們也可能會在美國不斷地飄來飄去,尋找最佳的機會和歸宿。在走南闖北的求職中,和大人們一起顛簸的還有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們。這些孩子會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要承受經常搬遷和轉學所造成的不適和壓力。因為過分忙碌的生活和瀕繁的搬遷,有些家長確實沒時間也沒心思陪孩子玩,更沒時間和成長期的孩子做些有益的交流。心理素質好一些的孩子可能不會因此受什麼影響,但心理髮育尚不穩定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大人們意識不到的心理傷害。 老王是近期從美國回國任職的一名科研人員。他為人真誠,愛家敬業,也特別能吃苦。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個患有心理疾病的兒子。他這個在中國出生,美國長大的兒子,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老王最初在國內讀博士時,兒子亮亮剛四歲。因為他就讀的城市不在家鄉,老王不得不和妻兒兩地分居了四年。老王博士畢業後,很幸運留校任職。剛剛上小學的兒子就這樣從家鄉轉學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家人團聚安頓沒多久,老王就飄洋過海到了美國。於是,老王一家人再次兩地分居,隔海相望。當他們一家人終於在大洋彼岸再次團聚時,九歲的亮亮經歷了跨國轉學。面對全新的文化和國度,學齡期的孩子感受到了CULTURE SHOCK。 亮亮剛來美國時,英文水平幾乎是零。因為老王工作特別忙,沒太多時間輔導他英文,英文不太好的王太太也在忙著打工。這兩位家長的過度忙碌,無瑕顧及孩子,導致了亮亮的英文水平一直進步不快。亮亮在學校里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感覺很壓抑。為了節省開支,當時他們住的是一個黑人較多的便宜學區。學校里的黑學生經常欺負英文還沒過關的亮亮。因為父母都在忙,亮亮的委屈和不適無處宣泄,他的性格慢慢變得孤僻起來。後來,老王的經濟條件好一些了,他們搬到了好一點兒的學區。這時的亮亮,開始用不安而警覺的眼光看待他周圍的環境和同學。他過分小心和有點兒自卑的性格常被班上的PEERS譏笑。亮亮變得越發孤僻了,言行也開始有些怪異。 當時,亮亮所在學校的醫生曾提醒老王要帶亮亮看看心理醫生,幫他渡過這段心理不適期。可能是咱們中國人比較忌諱心理疾病,老王一直不肯帶孩子就醫。就這樣,一向安靜的亮亮慢慢變得時而大喊大叫,時而摔東西發泄。這時候的老王,只好把孩子帶到了心理醫生面前,但好像有些晚了。在藥物控制下的亮亮,病情時好時壞。因為藥物的副作用,亮亮的身體也胖得變了形。這個變化常常讓亮亮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人也變得更加自卑起來。 在飄泊的歲月中,亮亮終於長大了,現在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紀。而這時的老王卻覺得自己年紀偏大,在美國很難再有發展,無奈中,他選擇了回國。 老王終於停止了漂泊,他唯一的兒子卻留在了美國。現在的亮亮,除了偶爾和同齡人外出散散心,大部分的時間他還是把自己關閉起來。美國大學,還離他太遠。已經二十歲的他,只能靠自己在麥當勞打工,來掙些小錢。本不富裕的老王,也幾乎把自己在美國所有的積蓄留給了亮亮。“我欠孩子太多了” ,一說到這些,老王總是儘量不讓自己的淚流出來。 亮亮一個人以後在美國該怎麼生存?成了老王心中永遠的痛。 在異國他鄉打拼,確實有一些一直在奮鬥的朋友們。為人父母者,不管多忙多累,請多花些時間,陪孩子玩,做他們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微妙心事和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同時鼓勵他們有多種愛好和廣交朋友,也一定會有益處。千萬別忽視了身邊正在成長的孩子和他們的正常心理需求,因為孩子的心是幼嫩的,他們需要大人的呵護。 有一句話說得好,“HAPPY CHILDHOOD LASTS LIFE TIME ” 。是的,幸福快樂的童年是家長們能送給子女最好的人生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