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海歸家庭的這個故事讓我心裡很沉重。我不知道像這樣的父母在我們海外的家庭中到底有多少?我也很想知道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人們,覺得最想給孩子的是什麽?我也很想知道,我們覺得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麽?而且我也很想知道,我們在為孩子們做很多的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怎麽想?
勿容置疑,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他們為孩子付出一切,辛苦一輩子就是圖的孩子以後能過得好。但是,即使如此,我們有很多的時候是乎還是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那個結果。
如果說這個海歸家庭的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人相信。但為什麽會有這樣不幸的結果,我想同我們很多的中國父母在同孩子關係中的錯誤認識有關。什麽是孩子最需要的?也許很多的父母會毫不猶豫地說:好的物質生活。甚至有些父母會說:有儘量滿足孩子需要的能力。但我想說: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對他們的愛。當然有些人會說:我們為他們這樣辛苦地工作,難道不是因為愛他們嗎?我們很多的父母不是也對我們說過這些話嗎?是的,在他們來說是這樣的,但孩子怎麽想呢?
不知道好的物質生活是不是真的很重要?上不上名牌的大學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有沒有出人頭地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我想,即使一些朋友說不重要,但面對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依然覺得這是重要的。有些父母說:如果沒有好的物質生活,我們的孩子在班上同學面前可能會抬不起頭。我相信會的,但我不認為這是因為錢的問題,其實這是因為父母對錢的看法影響到了孩子的金錢觀。我們以為,金錢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所以孩子就會因為自己的父母不夠有錢而覺得低人一等。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在選擇給孩子金錢和給孩子一個好的性格上,我選擇性格。重要的不是我們給孩子足夠的金錢,讓他們衣食無憂,而是讓他們知道該怎樣去獲得金錢。重要的不是讓我們的孩子因為學業優良而得到別人的讚揚,而是讓他們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需要他們關心的人,讓他們因為有一顆愛人的心而得到別人的喜愛。重要的不是讓我們的孩子因出人頭地而贏得別人的尊重,而是做一件自己覺得值得去做的事情而得到一種內心的滿足感。很多的父母忙於賺錢,忽視了同孩子的交流。他們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麽,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在哪裡?親情不是僅僅靠血緣來維繫,需要的是我們同孩子不斷地溝通,告訴孩子我們愛他們,讓他們理解父母的想法,也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想法。我不會因為自己不夠有錢就不生孩子,我也不會忙於掙錢而放棄同孩子交談的機會,更不會因為自己不能掙很多的錢而覺得對不起孩子。有錢有有錢人的生活方式,窮人有窮人的生活方式。談不上那種更好,那種更差。
在賀梅案里,有些朋友認為:既然賀梅的父母物質生活條件比貝克家差遠了,我們不如讓小賀梅呆在貝克家好了。我想持這種想法的人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美國的影片,講的就是一個單身的母親在他的孩子被偷走以後,費盡千辛萬苦找回她孩子的故事。這是一個皆大歡喜,母女團圓的喜劇。但故事中也講到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這個以販賣美國窮苦、單親家庭孩子為目標的犯罪集團,他們的理由是這些貧苦的家庭不能夠給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他們可以為這些孩子找到更好的人家。不知道姐妹們是不是覺得他們的想法還有些道理?如果是這樣,是不是就意味着:貧困的家庭就只能由生孩子的權利,而沒有養孩子的權利?是不是貧困的家庭就不該有孩子?我想,該不該有孩子,應該看的是他們是不是真正地愛孩子。
賀梅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把她送給貝克暫時撫養,這到底有多大的錯?我不知道姐妹們怎麽看?但我知道我們身在海外的父母,有很多人也在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把自己的孩子送回中國讓父母看着。我不知道他們這樣做同賀梅的父母有多大的不同?為什麽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覺得可以接受,賀梅的父母的做法我們就不可以接受?而且,身在海外的朋友們都知道,初到美國的時候我們都很不容易,賀梅的父母做這樣的選擇在當時恐怕也是替孩子想過的,而且即使他們當時做得不夠好,我們也需要給這對父母一個改過的機會。這畢竟是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們肯定相當的沒有經驗。
最初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通情這對父母,我覺得他們就是心術不正,有所圖。但後來看到他們的一些報道,特別是看到賀梅的母親挺着大肚子為了爭回女兒而辛苦奔波的時候,我開始反省自己最初的想法了。不管他們當初做得好與不好,這麽多年的辛苦奔波已經足夠抵消他們當年所犯的錯了。我想賀梅的父母,特別是她的母親一定是愛女兒的,不然有幾個人能夠忍受這麽長久的官司的折磨,而且這明顯是很有偏向性的一個官司。
再有就是貝克一家也很讓人覺得可疑。不知道大家覺得一個領養孩子的家庭應該怎樣看他是不是愛這個孩子?我看過很多關於從中國領養孩子的家庭的報道,有些養父母為了養子而親近中國的文化。我覺得這樣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作父母的心態。這樣說不是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想我是任何的人種,我都會這樣認為。想一想,一個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會有什麽樣的問題:他首先發現的就是自己與父母長得不一樣。我們應該怎樣告訴孩子這種不同。騙她嗎?沒有用的,她總會發現自己不是這對父母親生的。告訴實情,那孩子會怎樣想她的親生父母?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是沒人要的?會不會覺得自己被傷害?我想:只有當孩子覺得自己是有根的,自己是有人愛的,才會有安全感。貝克一家的做法,簡直是活生生割裂一個孩子同父母的關係,我想他們肯定在小賀梅面前說了他親生父母的很多的壞話,他們有沒有想過對孩子會有很大傷害?沒有的。他們只想要這個孩子,並不是真心愛她。我不知道他們是出於什麽目的,但後來的一篇報道間接證實了我的這一懷疑。報道說,後來調查發現,貝克家在同小賀梅家簽訂合同之前,就曾經想過要出錢收養一個孩子。即使是已經建立了收養關係,我也會不放心把孩子放在這樣的家庭里。
中國人在海外的,有些家庭過得不錯,有些家庭過得不太好。但我們不應該就覺得過得不好的家庭就不該要孩子。只要我們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要我們是同文同種的人,我們就應該互相幫助。至少我是心痛我們的同胞中有這樣的一個家庭,他們面對母子分離的巨大痛苦。所以我沒有理由不支持賀梅的父母,特別是她的母親。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感念中國古人的睿智,可惜我們的感情在悠久的傳統之間已經變了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