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讓孩子變聰明的捷徑 |
送交者: longjin 2004年04月12日00:54:44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什麼樣的孩子才算聰明?有的認為孩子早走路、早說話是聰明,有的認為2-3歲就能背誦大量古詩和兒歌是聰明,有的認為剛進幼兒園就能唱幾首外語歌和計數至100是聰明……由此,父母們紛紛競相在孩子很小時就讓他們看識字卡、背誦古詩、學外語和計數,期盼著培養出神童。 儘管學齡前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非常好,但如果父母只注重培養孩子的機械記憶能力,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那麼即使孩子擁有出類拔萃的“背書才能”,他們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喪失表面上的智力優勢。 所以,我們提倡年輕的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機械記憶以外的能力,其中除動手能力之外,還包括理解、分析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這些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最簡單有效的首推有效交談。 儘可能地和孩子談話 一個人在與他人對話中反應速度的快慢,往往標誌著他整體智力水平的高低。經常交談不但可以加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促進孩子的邏輯思維。孩子們聽的、說的多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擴展談話內容 父母和孩子就某一問題交談時,不妨把談話內容由淺入深地稍稍擴展一下,除了可傳授一些相關的知識技能外,還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這一問題的全過程,如開始怎麼想,後來想法怎麼起了變化,以及為什麼做出改變等等。從這種對前因後果深入分析中孩子獲取的智力進步往往要比談話內容本身大得多。因為孩子可以父母的思路為借鑑,逐步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利用孩子的好奇進一步反問 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常常喜問為什麼。對此有些父母頗感不耐煩,甚至批評孩子“鑽牛角尖”。相反,一些聰明的父母會充分利用這一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大好機會。他們往往不馬上給孩子答覆,而向孩子反問幾個“為什麼”,爭取孩子自己思考並找到合適的答案。 不局限時間 不要以為談話該在特定時間進行,睡覺前、晚飯後、幼兒園來回接送孩子的路上,隨時隨地都可尋找到開闊眼界和心胸的話題。多揣摩孩子的心理與興趣,把握時機,從而使親子雙方都能產生快樂的感覺。 不設定內容 有的父母在與孩子談話過程中總教導孩子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久而久之孩子會放棄實話實說的勇氣,對你關閉心靈之門。做個敏感的父母,傾聽他的任何表達,才能幫助你充分洞察孩子的內心世界,挖掘他的靈氣。這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耐心和尊重是有效的前提 和孩子談話時,耐心和尊重極其重要,有耐心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表達,缺乏耐心的父母則會將孩子推到沉默的邊緣。請記住,你怎樣跟你的同輩談話,就該怎樣跟你的孩子談話。不要讓談話演變成對孩子的教導甚至訓誡,更切忌對孩子大加斥責。 與孩子的“朋友悄悄話” 如果你能做到每星期至少有一次與孩子說“朋友悄悄話”,就會發現自己是一個遊刃有餘的父母,孩子輕易就可以與人溝通。 運用孩子的語言方式 能否讓孩子熱情愉快地參與交談,與他的積極性是否被激發有關,運用孩子小社會的語言則是激發孩子積極性的一條佳徑。運用孩子小社會中的語言與孩子進行交談,他自然會產生一種親切感、親近感。即使當他談興不高的時候,也會在不經意間被你吸引、帶動。有了興趣自然談話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和孩子一起談趣事 據有關專家大腦研究表明,每天堅持花半小時和孩子談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在智力上、感情上促進他的健康發展,並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感情紐帶,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詞彙和概念,激發他的思維能力。 重視他的問題 對孩子在談話中提到問題或困惑予以高度重視,必要時可對孩子的談話做簡單筆記,幫孩子分析並整理自己的思路,以便能在下一次談話時給孩子提出良性的建議。 提供線索和提示 較難解決的難題,可給孩子一些線索或提示作啟發,時間長了,孩子便養成了愛動腦筋的習慣。 與孩子一起探討 如果問題連父母也回答不了,千萬不要胡編亂造或簡單省力的用“我也不知道”來應付孩子。父母最好的應對方法應是:坐下來與孩子一起探討。如遇見生字可一起查字典和百科全書;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專家。從中孩子們不但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認真鑽研的頑強精神。這些素質對孩子的成才是必不可少的。 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善於獨立思考並愛鑽研的孩子往往很具獨創性,常顯示出能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或從同一事件延伸出多種聯想的能力。要知道,思維方式的多元正是一個人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對於孩子做出的第一個正確答案,爸爸媽媽不妨在作了肯定後再問:還有沒有更好的?研究顯示,這種“逼問”可激活孩子的思維,促使他認真反覆思考,並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件事。父母如能這樣持之以恆,孩子會變得更聰明。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