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哈佛女孩劉亦婷6
送交者: bmgc 2004年04月26日15:36:0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B:磨練耐煩心——有意培養孩子對單調乏味的耐受力,讓孩子養成不單憑興趣做事的 好習慣。
  經驗告訴我們:再偉大的事業也是由無數細節組成的,包括很多必要而又單調乏味的細 節。但好奇心讓人類天生缺乏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需要有意磨練,才能養成不單憑興趣做 事的習慣,彌補眼高手低、缺乏恆心的弱點。我們的做法是,讓孩子從小養成分擔家務的習 慣,通過長期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對單調乏味的耐煩心(分擔家務是整體素質培 養的重要方法,耐煩心只是收穫之一)。
  婷兒從3歲起開始洗自己的碗勺,後來又逐步增加了收飯桌、倒垃圾、拖地、給盆栽花 木澆水等家務活。我們則經常誇獎她態度認真,欣賞和讚美她的勞動成果,讓她體驗勞動的 價值和樂趣。在磨練耐煩心的過程中,我們反覆強調這一行為準則:“想做又不該做的事, 要忍着不做;該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堅持把它做好。”並用科學家們不厭其煩地探索發明發 現的故事,為婷兒樹立“按需要做事”的好榜樣。比如說,德國細菌學家埃利希(諾貝爾獎 得主)為了發明殺菌劑,實驗了606次才獲得成功,“606”也因此而得名;愛迪生發明電燈 的時候,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才找到合適的燈絲……
  前人的經驗使婷兒懂得了“興趣只是一個開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種認識對適應 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都很重要。在申請留美的作文《繼父的禮物》中,婷兒把從小養成的 行為習慣精煉地概括為:“該干就干,干就干好。”這種理性的態度和自我調控的習慣,促 使婷兒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
  愛玩的天性,可因勢利導
  怎樣順應愛玩的天性?我們的做法是:認清愛玩心的利與弊,通過遊戲化的方式,讓0 —12歲的孩子“玩得認真,學得快樂”,以勤奮努力、熱愛學習的狀態進入青春期。
  愛玩心的利弊分析:
  利——愛玩心也是源於人類天生的探索衝動。嬉戲、模仿、嘗試、遊歷、聊天……各類 遊戲都與人的能力發展密不可分。喜歡嬉戲的天性有利於培養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發展運 動能力、人際能力、協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喜歡模仿、嘗試的習性有利於學習掌握各種 操作方法和技能,發明技術和技巧,把體育運動和各類藝術發展到日臻完美的境地。喜歡游 歷有利於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喜歡聊天有利於鍛煉口才、磨礪思想,發展表達能力和理解能 力。聊天是一種探索和展示精神世界的遊戲,是很多人的最愛,不論是有趣的、親切的或是 深刻的談話,都讓人心情愉快,樂此不疲。對喜歡的人來說,寫作或閱讀也是一種迷人的精 神遊戲……
  弊——人類的愛玩心隨意性太強,缺乏目的性、持久性和計劃性。如果放任自流,就會 停留在“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原始狀態,難以形成長遠規劃、克 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動力。“嬉戲度日”的習性如不加節制和改變,很容易發展成不思進取 、好逸惡勞的惰性。耽於空談、光說不練,也是人類常見的毛病。
  愛玩心的引導方法:
  A:認真玩耍法——鼓勵孩子專注地玩,認真地做,增強行為方式的計劃性、目的性和 持久性。
  小獅小豹都要在撲咬遊戲中學習捕獵謀生的技能,人類兒童期的遊戲也具有學做一個社 會人的性質。孩子在遊戲中養成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都將構成整體素質的一部分。
  在人的行為方式中,“認真”是質量和效率的保障,需要從小培養。只要孩子能專注地 玩,認真地做,哪怕是玩沙、玩水、玩蹦跳,都有利於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在小婷兒專心玩玩具、畫畫、看書的時候,大人都儘量不去打擾她,還要誇獎她認真。 大人經常用“是否認真”做評價標準,孩子就會有意識地追求認真。我們給小婷兒當玩伴的 時候,總是精神飽滿,認真投入,給婷兒提供好的模仿對象。婷兒4—5歲的時候很喜歡玩“ 托舉”遊戲,當她指揮我們抓起她的兩隻手一隻腳,好讓她懸在空中扭來扭去地“造型”時 ,我們總是憋住笑(怕她誤會成嘲笑)認真執行她的指令,任她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完了 還要問她:“你看我們夠不夠認真哪?”
  態度認真或不認真,是可以模仿和傳染的。婷兒也模仿過敷衍了事的行為。那是小學三 年級時,婷兒在“爛班”學會了懶洋洋地做課間操,還特意表演給我們看,那敷衍了事的懶 模樣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玩笑之後,我們便精神抖擻地做操給她看,並告訴她:“做操要動 作到位,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別人都懶洋洋地做,你卻朝氣蓬勃地做,就能成為班上 的好榜樣。”婷兒採納了我們的意見,認真做操,很快就被老師請到隊伍前面領操去了。
  在認真投入的玩耍中,孩子很容易進入尋求方法的狀態。孩子經常在遊戲中體驗到思考 的樂趣和方法的奇妙,就會成為愛動腦筋想辦法的人。幼兒園階段,我們曾建議婷兒用“主 動安排”的辦法協調“小朋友爭當媽媽”的矛盾,讓婷兒嘗到了“主動安排”的甜頭。從8 歲開始,婷兒就開始使用“列清單、定計劃”的辦法,統籌安排學習、生活與玩耍的時間,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婷兒迷過一陣繡花,迷的就是各種針法的不同 效果,她還繡了一塊手絹送給姥姥。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婷兒每周要去郊外的公園玩一次激 光步槍打靶。頭一次摸槍,10發只打中3發。教給她“三點一線”的瞄準要領後,婷兒興趣 倍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耐心和細心。她夾緊雙臂,屏住呼吸,把“準星—缺口—目標”瞄 了又瞄,居然打了個10發10中。管理人員同意她放棄獎品(幾個泡泡糖)再打10發,又10中 。以後再去,婷兒總是沉着耐心地檢查完所有的瞄準要領才扣扳機,幾乎每次都能打個滿堂 紅。
  婷兒知道,繡花和打靶之類的活動既是玩耍,又是磨練細心、耐心和沉着的機會。讓孩 子懂得這些,有利於孩子建立“不斷完善自我”的意識。為了磨練忍耐力,5年級暑假婷兒 玩過“打賭捏冰一刻鐘”的遊戲。為了鍛煉身體和磨練毅力,婷兒小學4—6年級中午放學回 家後,放下書包就在長沙發上連做50個仰臥起坐,高中時自己增加到每天100個。中學階段 的鍛煉都是她自己安排的:寒假裡堅持晨跑,暑假裡堅持晨泳,高中階段每次都要游夠2000 米(分成10段游)……這些活動對增強行為方式的計劃性、目的性或持久性,起了很好的作 用。孩子學會了安排計劃和堅持不懈,就能控制和調節“嬉戲度日”的原始衝動,該幹什麼 的時候就認真投入地幹什麼。
  (關於“捏冰一刻鐘”,說“過分”的人也有,說“我能捏更久的人”也有,需要專門 解釋幾句。“捏冰”雖說是一次忍耐力極限訓練,對婷兒來說,卻只是一次好玩的遊戲,這 一點,她當年的日記是最好的證明。另外,我們年輕時都學過一點醫,對健康的重視遠遠超 過一般家庭,所有的訓練都會在有把握的情況下進行。捏冰也是大人先嘗試過,知道不會造 成傷害,才會讓婷兒嘗試。其實,冬泳和芭蕾訓練比捏冰“殘酷”得多,繡花或背圓周率比 捏冰“溫柔”得多,這些都是磨練意志的好方法,只不過捏冰的時間成本更低,遊戲色彩更 濃而已。
  我們清楚地知道,婷兒頑強拼搏的意志力主要來自日積月累的“再堅持一下”,捏冰只 是一個有趣的小插曲而已。光能忍捏冰的一時難受,並不代表具備了堅持不懈的毅力,更有 意義的磨練是:長期堅持“想做又不該做的事,要忍着不做;該做又不想做的事,要堅持把 它做好”。有人監督的時候是這樣,沒人監督的時候也是這樣;干正事的時候是這樣,玩兒 的時候也是這樣。能如此,何愁性格不堅韌。)
  B:快樂學習法——用遊戲的形式開發智力,促成“學習=快樂”的心理。
  對於“玩與學”的關係,早教專家馮德全教授的《0歲方案》有一個精闢的觀點:“有 益的玩就是學,有趣的學就是玩。”婷兒的童年就是如此。小時候,婷兒最愛在戶外散步或 到野外郊遊。在大人的啟發下認識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總是讓婷兒興趣盎然,大 人則趁機培養她觀察與思考的好習慣。婷兒3—12歲時,我們常陪她下跳棋或五子棋,在游 戲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婷兒8—9歲時,爸爸在學習技能訓練中又當教練又當啦啦隊,把枯 燥的單項訓練變成了有趣的自我競賽。另外,奧林匹克數學題本身就是一種智力遊戲,只要 循序漸進,孩子也會樂此不疲……
  除了“在玩中學”或“把訓練遊戲化”,大人賞識激勵的態度也是讓“學習=快樂”的 重要原因。我們堅持對婷兒多鼓勵少批評,從來不用學習活動(如寫字、做題等)懲罰孩子 ,也不用超出孩子能力的任務刁難孩子,儘量讓學習與“鼓勵—努力—成功—快樂”相聯結 ,使婷兒順利地形成並鞏固了“學習=快樂”的心理。
  在正常情況下,0—12歲的孩子一般都具有依戀和崇拜父母的心理特點,只要父母用賞 識激勵的態度陪着做小朋友的事,孩子就覺得是某種有趣的遊戲,缺少玩伴的獨生子女更是 如此。這就給父母提供了用遊戲化色彩提高孩子學習意願和效率的機會。只要學習的難度恰 當(在孩子昨天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時間長度恰當(小學生學20分鐘休息5分鐘),並堅 持鼓勵為主,讓孩子在學習中反覆體驗被愛的滿足與成功的快樂,孩子就會越學越起勁,成 為發自內心熱愛學習的好學生。
  需要注意的是,初一前後孩子進入了青春逆反期,渴望“心理斷乳”,遊戲化的學習方 式就不靈了。能讓中學生感到快樂的學習方式,是不斷驗證“我能自己搞定!”為了適應青 春期的心理變化,我們及時調整了和婷兒的溝通方式,不再扮演“導師和玩伴兒”的角色, 改用“模擬同事交往”的方式跟婷兒打交道。督促學習的方式也改為:請婷兒自己制定複習 計劃和時間安排表,並通過試運行調整到切實可行。我們只定期詢問實施情況,對婷兒的匯 報與解釋,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升上高中,婷兒便進入了高度自覺狀態,“督促學習” 從此成為歷史。
  “學習=快樂”的心理在順境中容易保持,在逆境中卻容易喪失。有些原來成績拔尖的 學生升上初、高中之後,由於競爭的級別和對手變了,雖然努力依舊,成績卻再難拔尖,原 本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學習,也變成了一想就煩的事。這種焦慮的心情既妨礙理解和記憶, 也妨礙考場上的正常發揮。
  為了防止婷兒陷入這種心態,我們很早就讓婷兒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婷兒 從不認為有人比她強是怪事或壞事,反而為有人為自己“領跑”而高興。小學四年級下學期 轉學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婷兒從轉學前的第一名變成了這個班裡的第17名,驗證了“天外 有天”的話,她坦然接受這個事實,期末又衝到了前三名。考成都外國語學校的時候,婷兒 小學畢業成績是年級前幾名,初中入校成績卻是120人中的第89名,我們和婷兒都為擁有這 麼大的上升空間而感到高興。初中階段婷兒的成績常在1—10名之間波動,高中階段常在1— 5名之間波動,她總是樂觀地說:“波浪式前進才符合規律。”擁有這種心態,學習競賽就 是你追我趕的快樂遊戲。
  還有些中學生厭學,是不願面對“我居然跟不上”的落後現實。我們從這些讀者來信中 了解到,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非常渴望把學習搞好,但小學或初中留下的漏洞較多,妨礙理 解新知識,較難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分數和名次常常讓他們眼裡無淚,心中泣血!
  要想讓“跟不上”的孩子快樂地學習,必須改變“學習=體驗失敗”的惡性循環。簡單 而有效的做法是,退回到漏洞較少的階段開始補漏。例如,小學6年級數學語文都不及格的 學生,數學補漏可退回到4、5年級的課本一道道地“過”例題。語文補漏可退回到複習聽寫 小學的全部生字和複習全部生詞的解釋,並口頭組詞、造句。補完語文基礎知識的漏洞,孩 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僅少寫錯別字一項,就能多得不少分,一些原來 看不懂的題目也能看懂了,又能多掙一些分。在循序漸進消滅漏洞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 其實我能行!”並重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當然,在補漏和追趕進度的過程中,自信心和毅 力都不足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和老師的持續關注和鼓勵。
  好勝的天性,要揚長避短
  怎樣順應好勝的天性?我們的做法是:認清好勝心的利與弊,通過“正面誘導法”和“ 自我挑戰法”,引導孩子自信而不自負;頑強而不頑固;好勝而不嫉妒。
  好勝心的利弊分析:
  利——好勝心也是來自遠古的生存本能,是推動人類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原始動力。好 勝心讓人天生喜歡成功和讚揚,有利於培養自信心、獨立性、榮譽感、責任感、頑強意志和 上進心,可以順勢發展適應能力、競爭意識、主動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好勝心常和好奇、 愛玩的天性融為一體,推動人們試探腦力和體力的極限,刷新種種紀錄。奧運會冠軍和黑社 會老大好勝心都超常的強,但價值卻有天壤之別,除了社會原因之外,好勝心的發展方向不 同也是重要原因。
  弊——好勝心天生伴隨着盲目性和排它性,讓人常犯自以為是的錯誤,有理沒理都愛占 上風。如果放任自流,難以克服主觀武斷、虛榮嫉妒、沮喪自卑等人性弱點,既妨礙客觀地 認識問題,也妨礙成功地解決問題。當遭遇挫折時,好勝心既可能在虛擬幻想中找出路,也 可能在歪門邪道中找出路,甚至在毀滅中找出路,其破壞性值得警惕。
  好勝心的引導方法:
  A:正面誘導法——在德、智、體、美、勞方面鼓勵孩子積極進取,在遵守規則方面鼓 勵孩子自律服從,在強化競爭意識的同時強化平常心。
  多鼓勵、少批評、巧激將,是誘導好勝心的好辦法,能有效培養孩子對正面事物的興趣 和自信心。我們從鼓勵婷兒在幼兒園努力掙紅星開始,不斷引導她認同社會規範,追求正面 價值。我們相信“願積跬步,終至千里”。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婷兒每個階段都有 一些不難達到的小目標,只要努努力就能夠得着,然後再提出新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最初 主要由父母提,初中起便過渡到主要由婷兒自己定計劃、設目標,我們則扮演啦啦隊和智囊 團的角色,為婷兒加油打氣或指點迷津。
  在誘導好勝心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促成正確的價值觀。具體做法是:
  讚賞前進方向,而不是前進速度;
  誇獎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努力的結果。
  這種有選擇的鼓勵方式,能讓孩子把自信心建立在“方向正確,堅持不懈”之上。不論 前進到哪一步,不論領先還是落後,只要“方向正確,堅持不懈”,孩子就有理由感到自豪 。這種只給動力不給壓力的方法,使婷兒對正面事物的興趣越來越大,自信心和實際能力也 越來越強。隨着孩子競爭力的增強,我們儘量創造條件——如轉學、擇校、支持參加各種競 賽等,鼓勵婷兒不斷擴大眼界,拓展胸懷,到更大的範圍、更高的水平上去追趕先進。
  在鼓勵婷兒積極進取的同時,我們有意在遵守規則方面鼓勵婷兒自律服從。因為人類社 會是有禁區的,法律就是禁區的邊界。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自覺自愿地遵紀守法,是健康 成長的前提之一。我們從小讓婷兒參與制定生活與學習的行為規則和獎懲制度,逐步學會全 方位自我管理——這是一種一舉多得的培養方法,制定規則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執 行規則更是需要戰勝自我的毅力。孩子心中有數,知道怎樣有獎怎樣有罰,就能養成自覺遵 守規則的好習慣,堅持追求正面價值(詳見本章《婷兒怎樣實現“自主發展”》一節)。
  在消除“井蛙心態”強化競爭意識的過程中,我們還非常重視讓婷兒學會保持一顆平常 心。所謂平常心,簡而言之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種重要的心理素質,既需要父母的 言傳身教,也需要孩子的親身體驗。比如說,婷兒上學後,我們反覆強調:“平時要努力, 考試允許得0分”;“凡事只要盡力而為了,就可問心無愧”……我們的體會是,家裡始終 保持着這種輿論導向,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而豁達的心態,遠離“驕傲、嫉妒、虛榮、攀比 、報復、灰心、自卑、絕望……”等與好勝心密切相連的人性弱點,積蓄向正面目標前進的 後勁。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孩子的志向會逐漸明確,追逐理想的激情會統率着人 類天生的探索衝動,持久地推動孩子發奮努力。
  B:自我挑戰法——鼓勵孩子向人性弱點挑戰,通過完善自我增強競爭實力。
  好勝心讓人喜歡占上風,常常有人為了保面子、爭輸贏而聽不進正確意見,甚至文過飾 非、強詞奪理,即使有理,也喜歡得理不讓人。這些情緒化的行為既妨礙團結,又妨礙進步 ,是成功的大敵。
  為了讓婷兒擺脫好勝心的負面影響,我們既給婷兒講道理,又給婷兒做榜樣,還設計了 一些有效的“剎車”措施。我們明確規定,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只辨正誤,不爭輸贏。在發 生爭執的時候,只要錯在父母,我們總是痛快認錯,絕不文過飾非,並要求婷兒效仿。在產 生誤會的時候,我們事先約定要把對方往好處想,並主動進行自我批評,寧說“可能是我表 達有誤”,不說“也許你沒聽清楚”,更不說“你幹嗎故意……”。這種薰陶和訓練,使婷 兒很早就懂得了:狡辯不足取,虛榮不足惜,坦率認錯最明智,自我批評消怨恨。
  無庸諱言,天性的力量是強大的。在發生爭論的時候,即使是我們,也有被好勝衝動牽 着鼻子走的時候,婷兒也一樣,尤其是錯不在己或對方得理不讓人的時候。但由於平時就有 挑戰人性弱點的意識,我們和婷兒總是能及時想起:應該坦率認錯,應該自我批評……這類 理智戰勝情緒的成功體驗,使婷兒對挑戰人性弱點、努力完善自我,始終保持着濃厚興趣和 信心。
  每個孩子的特點都不一樣,個性弱點也不一樣,有的自卑感強,有的嫉妒心重,有的魯 莽急躁,有的不思進取……但不管是什麼弱點,總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屈服於慣性”。向 自我挑戰,首先就是要掙脫慣性,一步步地改變原有的行為方式,最終做到積小勝為大勝。 比如說,活潑的孩子容易粗心。婷兒8歲時,我們對她提出“把粗心變細心”的要求,婷兒 把粗心當作妨礙自己進步的大敵,積極參與提高細心程度的一系列專項訓練。經過一段時間 的努力,婷兒克服了作業粗心的弱點,明顯地提高了競爭實力。
  不少中學生讀者來信說,他們很清楚自己存在哪些毛病,但總是改不了,希望我們能設 法幫他們改變現狀。我們的辦法很簡單,也很有效,那就是:掙脫慣性——堅決地向自己的 舊習慣挑戰,並設法贏得這一挑戰!具體做法是:仔細回顧平時“犯毛病”的過程,找出每 次“犯毛病”的第一個念頭或動作是什麼,然後設計一些相當於踩剎車的措施,來防止“啟 動毛病程序”。
  比如說,有位讀者原定看完某個電視節目就去學習,但電視一開就關不了,學習的計劃 總是泡湯。究其原因,是關機之前習慣於把每個台都瀏覽一遍,遇到感興趣的節目忍不住又 看起來了。要想防止這種情況,不妨設計三個措施,或者節目一完馬上起立,頭也不回地去 學習;或者每次都直接關機,防止換台又看;或者學習任務完成之前根本不開電視機。如此 堅持下去,就能形成新習慣。
  惟一的問題是,你能不能管得住自己?管得住,你就能戰勝慣性。希望每個想擺脫自身 弱點的孩子,都能不斷贏得自我挑戰,成為自己的主人,生活的強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