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哈佛女孩劉亦婷9
送交者: bmgc 2004年04月26日15:36:0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C:利用有益活動對孩子價值觀的影響,形成建設性的個性特徵。
  個性特徵有“建設性”與“破壞性”之分。證明這一點很容易。請讀者比較一下描述個 性的幾個詞組:懦弱—勇敢—魯莽;孤僻—熱情—張狂;脆弱—堅強—頑固;拘謹—靈活— 輕浮;粗疏—細緻—死板……顯而易見,諸如此類的個性特徵及其不同的強度,對個人發展 及團隊協作都具有某種建設性或破壞性。
  由於有益活動對建設性行為要求較高、較多,能讓孩子體驗到各種行為的“促成作用” 或“促敗作用”,孩子會在趨利避害的天性推動下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利促成。孩子經 常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習慣於採用建設性的行為和心態,有助於形成建設性的個性特徵。
  以我們知道的幾個優秀程度不相上下的孩子為例,他們都有熱衷參與有益活動的特點。 在2002年被哈佛本科錄取的兩個大陸高中生中,來自深圳的男孩馬啟程,熱愛發明創造,曾 在高二發明“腳用鼠標”,並在國際競賽中獲獎。來自北京的女孩於海思,在“國際邏輯與 數學競賽”參賽獲獎期間,曾在俄羅斯的雅庫斯克體驗過零下47℃的嚴寒。還有一位被芝加 哥大學本科錄取的深圳女孩容憶,她從小熱心公益事業,為環境保護付出的努力產生了國際 性的影響。另一位被芝加哥大學錄取的廣州女孩何暢,她當學生會主席時曾組織同學去農村 “扶貧”。還有婷兒的高中學弟高睿,他課餘熱衷於採集製作標本和觀察養殖動植物,身為 文科生仍奪得了全國生物競賽一等獎。他的申請材料包括用電子郵件發送自己採集製作的標 本照片,雖然托福成績只有580多分,仍以對生物的熱愛和學習潛力贏得了一所美國大學的 全額獎學金。(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不認為只有全獎留美的學生才優秀。相反的,我們深 知國內大學藏龍臥虎優秀學生多得就像滿天的星星數不清。在此僅以全獎留美的孩子為例, 只是因為美國名校的招生方法是以綜合素質與個性特點為篩選標準,他們從同樣的篩選中勝 出,更能說明“相似性”與“獨特性”的關係。)
  從事文藝創作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性格即命運”。命運是什麼?命運就是過去的經歷 和未來的經歷。在招生或招聘的過程中,招收方往往會通過個人的獨特經歷來識別申請人的 個性特徵。比如婷兒,她從小享有重視智力開發和性格培養的家庭教育,一直是品學兼優的 好學生;初中參加國家級電視台反腐敗主題的電視劇拍攝,感受到民心所向和協作的重要性 ;高中看到垃圾部落的生存狀態,引發對社會發展和人生理想的探索;在應邀訪美的各項活 動中,多次表現出獨立思考的深度和表達主見的勇氣……這些獨具特色的個人經歷,生動地 顯示着她的個性和素質。招生委員會很容易從學業差不多優秀的申請人中注意到她。
  個人的獨特經歷為什麼會成為識別個性特徵的重要參照點呢?一是因為經歷的獨特程度 具有可比性,如競賽獲獎或課外活動的級別是省內、國內、還是國際?二是因為特殊經歷通 常會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內心體驗,並在孩子的性格、智能結構、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等方面 留下烙印。那些具有正面價值的經歷和內心體驗,自然會增加個性的含金量。父母若想讓孩 子的個性鮮明突出,不妨大力支持孩子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細心體察和傾聽孩子的內心體驗 ,並及時給予引導,儘可能讓孩子擁有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心路歷程。
  有人擔心精心培養的孩子會缺乏個性,千人一面。這種憂慮是善意的,也是多餘的。因 為天下沒有一樣的父母,也不可能有一樣的孩子。就是同樣優秀的素質體系,也有千差萬別 的組合搭配,和無法複製的個人經歷。英國心理學家邁克爾?J?A?豪在研究中發現:
  對一個人最直接、最強有力的影響是此人獨一無二的個人經歷。不論家長多麼努力,他 們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孩子的經歷,部分原因是一個人的經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生理特 征和條件。就算是一對雙胞胎,雖然父母總是平等相待,但二人在經曆日常生活和活動中所 獲得的體驗也會有重要的差別,從而決定了興趣和能力的不同。
  正因為如此,雖然上面提到的幾個孩子相同之點很多,但並不妨礙他們各有各的個性。
  需要擔心的倒是有人習慣於“把毛病當性格,把缺陷當個性”,這種抱殘守缺的態度, 必然會妨礙個性化培養的成功。
  個性化培養之三:
  承認差別,量身定製培養方案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承認個性差別就是要把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具體化,以便設計個性 化的培養方案,因材施教。
  婷兒的成長過程就是個性化培養的一個實例。在我們對婷兒因材施教的過程中,主要注 意了這樣四點——A:在形成“中心興趣”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揚長“避短”。B:在提高 綜合能力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揚長“補短”。C:要承認差別,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教育 ”。D:要立足現實,鼓勵孩子“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
  下面一一道來,供讀者參考。
  A:在形成“中心興趣”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揚長“避短”。
  孩子小時候,那些具有表演色彩的能力和興趣,如唱歌、跳舞、演奏、畫畫和一些球類 、棋類等,很容易在人們的讚揚聲中得到強化。不少孩子因此迷上某種藝體活動,並走上搞 專業的路。但是藝體專業對於身體條件大都有一些特殊要求,不是人人都適合,家庭有無培 養某種特長的優勢,也是不可忽視的競爭條件。我們見過一些中心興趣與天生條件錯位的人 ,為了成為專業藝體工作者,他們一廂情願苦苦奮鬥十來年,仍然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這 種打擊相當痛苦,對孩子的時間資源也是極大的浪費。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形成 中心興趣的過程中,缺乏有遠見的引導。父母如能正視孩子的主客觀條件,有利於幫助孩子 及時調整中心興趣的發展方向。
  我們希望婷兒長大能上她喜歡的學校,將來能在她喜歡的領域自由馳騁,因此希望她之 所愛恰好是她之所長,避免把中心興趣凝聚在沒有競爭優勢的愛好上。我們的做法是,把發 展多元智能與提供專業培訓相區別,對婷兒興趣強烈但又缺乏遺傳優勢的方面,我們既不打 擊,也不提供專業培訓(以免強化到迷戀的程度)。婷兒3歲左右曾經熱衷於在鋼琴上即興 作曲,但手不夠大不利於彈琴——當時也買不起鋼琴;4歲時曾一度渴望跳芭蕾,但遺傳基 因中看不到身材方面的競爭優勢。對這些興趣,我們僅僅用欣賞的態度鼓勵她自娛自樂,結 果,婷兒的音樂智能發展得很好,觀舞和跳舞的興趣也長盛不衰,又沒有“入錯行,難發展 ”的痛苦。
  婷兒6歲前後也曾學過一年電子琴。我們的動機很明確,只想藉此促進智力發展和培養 “干正事”的習慣,所以沒上電子琴班,而是在媽媽指導下自學自練。大人只要求她手形正 確,每天堅持練習30—45分鐘。因為沒有進度壓力,婷兒的自學興趣一直很高。婷兒彈了兩 本《小湯普森練習曲》,又從《拜厄》第45條開始接着往下練。因為學會了“把難點化整為 零來攻克”的辦法,婷兒越練越有自信心。能彈媽媽彈不了的曲子,也讓小小的她感到自豪 。後因學校布置的作業太多,實在抽不出時間彈琴,才逐漸停了下來。婷兒中學住校後還忙 里偷閒彈鋼琴玩,至今仍熱衷欣賞各種音樂和演出,興趣濃得很。我們認為,對於不準備走 藝體特長生之路的孩子來說,進度和考級遠不如保持興趣和培養自信心重要,大人切莫因為 投入了較多時間和資金,就忘了進行此項“投資”的原始動機。
  B:在提高綜合能力的過程中,要引導孩子揚長“補短”。
  著名的“短板理論”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在中小 學階段,孩子自我認識的能力有限,較難發現自己的哪塊木板最短,父母要像智囊團一樣, 定期幫助孩子分析尋找妨礙整體水平提高的短板在哪裡,並想出解決辦法,引導孩子把短板 加長。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學業進步,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尋求突破,不斷前進” 的方法,為自主發展積蓄後勁。到目前為止,婷兒仍然在用定期反省的方法尋找需要加長的 短板。
  婷兒中小學階段的尋短工作和學習周期聯繫較緊,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試後,配合學校安 排的小結、總結、家長會以及向各科老師諮詢的機會,順勢進行,但不局限於學業。我們的 做法是,一看整體素質的各個方面有什麼不足?二看具體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有什麼缺陷? 然後再對症下藥,缺什麼補什麼(詳見第五章《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小學篇》)。需要注意 的是,孩子尚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肯定不止一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應該堅持一 段時間只集中解決一個問題的原則,以免孩子無所適從,反感牴觸。
  比如說,在小學階段,我們指導婷兒分段解決了“體育鍛煉、計算速度與準確性、書寫 速度與準確性、爛班不能正常上課、防止近視加深”等等問題。在初中階段,我們引導婷兒 分段解決了“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制定有效的複習計劃、初步建立起能力體系、樹立遠大的 人生目標”等問題。從高一起,婷兒明顯進入了良好的自主發展階段,開始主動地從父母和 老師、同學、課外讀物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精神營養。學習上的短板,完全由她自 己去尋找和加長,我們則集中考慮用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充實她的精神世界。那時候,每個周 末的愉快談話,都像一次精神大餐。
  可以說,“及時補短”和前面介紹過的“提前輸入”是我們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提前輸 入像播種,及時補短像追肥。肥料選得准,來得及時,莊稼自然就長得壯。
  C:要承認差別,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教育”。
  中國父母對孩子有很多相似的願望,孩子的情況卻是千差萬別的。要想把美好願望變成 現實,必須了解這些差別,為孩子提供“量體裁衣式的教育”。
  比如說,活潑的孩子要側重於訓練持久性和細緻程度;老實的孩子要側重於訓練靈活性 和反應速度;外向的孩子要練習讓別人把話說完;內向的孩子要練習主動問好聊天;太愛動 的孩子,不妨用節奏舒緩優美的樂曲來幫助其安靜;太文靜的孩子,則可用節奏歡快跳躍的 樂曲來促使其活躍……總之,對症下藥,度身定做,就容易見效。
  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為例——不同體質的男孩,需要用不同的訓練來幫助。瘦小懦弱 的小男生,先要訓練他如何保護頭、眼、襠,避免重要部位被男同學打傷,然後要教孩子通 過正常渠道尋求保護和解決問題。包括:要求孩子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家長直接和 霸道的同學交談;家長直接和對方家長交談;請校方出面解決問題等。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 減少孩子身心受傷的危險性。強壯勇猛的男孩,則要多舉實例告訴他濫用武力的嚴重後果, 並訓練如何克制使用武力的衝動,增強體恤他人的同情心,把體格優勢引導到保護弱小的正 義感上來。
  以建立性別自信心為例——不同外貌的女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引導。對因相貌而自卑 的女孩,父母要多舉實例強調“女人因可愛而美麗,不是因美麗而可愛”,並不吝告訴孩子 “你哪兒哪兒可愛,我們如何愛你……”平時還要教給孩子怎樣使自己更可愛的種種途徑( 參見第十二章《家庭性教育的方法與時機》的《指點“美、妙”境界,追求持久魅力》一節 )。對那些漂亮女孩,則要多舉實例強調美貌潛藏的種種危險,並教給孩子遠離危險的具體 辦法,幫助孩子樹立“憑真才實學自立於世”的堅定信念。
  以提高辦事能力為例——不同個性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指導。在學習辦事的過程 中,膽大的孩子要訓練先打腹稿,避免因準備不足而結結巴巴;膽小的孩子要多做模擬練習 ,以心中有數來提高勇氣和自信心。在此,不妨重溫一下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有一次 ,子路請教孔子:“一個人想辦一件事,能不能馬上動手?”孔子回答說:“你有父兄健在 ,怎麼能不先去問問他們的意見呢?”隨後冉有也向孔子請教相同的問題,孔子卻說:“當 然應該馬上去做!”旁邊的學生覺得奇怪,問孔子為什麼同一個問題有兩種回答?孔子說: “冉有遇事猶豫不決,所以應該鼓勵他辦事果斷;而子路總是好勝急躁,所以要他多方考慮 ,避免草率從事。”
  以激發學習鬥志為例——不同處境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勵。對處於劣勢的孩子 而言,最為有效的引導辦法是,“一步分做幾步走,讓孩子有機會體驗成功。”因為處於劣 勢的孩子普遍比較自卑,特別需要體驗“我能行”的感覺,找到自我肯定的心理依據,從而 增強自信心,喚起努力奮鬥的願望和勇氣。對處於優勢的孩子而言,則要用“天外有天”來 防止自滿,那些不斷更新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求,比“不要驕傲啊”這種令孩子反感的空泛敲 打更有吸引力,更能激發繼續奮鬥的熱情和渴望。
  D:要立足現實,鼓勵孩子“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
  有人說我們對婷兒的要求太高,太完美,這種方法不適合於別的孩子。這種說法是錯把 培養方法和具體目標混為一談了。其實,我們對婷兒的要求一直是“立足現實,在昨天的基 礎上前進”,每提一個新目標,都是她努一把力就能達到的。我們認為,這種“量體裁衣式 的培養方法”對任何孩子都合適。不論什麼基礎的孩子,只要立足自己的現有水平,一步一 個腳印地朝前走,都能形成富有發展潛力的個性特徵,不斷地積小勝為大勝。
  做父母的,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較。不少父母就是在這種比較中忘記 了孩子昨天的基礎,恨不得孩子馬上趕上或超過別的孩子,以至於失去應有的耐心。這樣做 的父母不論是出於追求完美,還是出於虛榮攀比,結果都是“欲速則不達”。這樣的家庭經 常出現這種情況——父母的期望值在山頂,孩子的基礎在山腳,即使孩子從山腳攀登到山腰 ,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離山頂還是差得遠,父母還是不滿意,不高興,動不動就用榜樣 來貶斥孩子,甚至還要打罵。孩子覺得很委屈,覺得再努力也沒有用。長此以往,孩子必然 厭惡學習上進,甚至會把興趣轉移到消極或危險的方面去。
  香港最有名的綁匪頭子張子強,小時候總是被父親斥責,經常誇獎他的卻是一個黑社會 的小頭目,這一點對他主動選擇違法犯罪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容忽視的影響。舉這個例子是想 說明:“感覺良好”不僅對大人重要,對孩子更重要。父母多讓孩子在正面事物上“感覺良 好”,孩子就容易對正面事物感興趣。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只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調整為 “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真心地為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喝彩,就行了。孩子的心靈舒展 ,才能形成最具發展潛力的好個性,才有機會創建自己的幸福人生。
  獨生子女父母常犯兩個毛病,一個是溺愛,一個是急躁。溺愛的父母潛意識裡永遠把孩 子當嬰兒,很少考慮讓孩子進步的事。急躁的父母往往用願望代替現實,很少想到孩子只能 在昨天的基礎上朝前走。對溺愛的父母而言,每天給孩子提出一點小小的新要求是很好的矯 正辦法。對急躁的父母而言,把“一步到位”的願望分解為“十步到位”或“百步到位”的 計劃,很多老是做不到的事反倒有可能做到了。
  不論是急躁的父母還是憂心忡忡的父母,周弘先生的《賞識你的孩子》都可謂一劑良藥 。周弘先生不僅讓先天耳聾的女兒學會了說話,還把她培養成了少年大學生、留美博士生, 他的秘訣就是:用教嬰兒學走路、學說話的耐心和信心對待學習落後的孩子,把“你不行” 變成“你能行!”一份10題9錯的答卷,在他嘴裡竟能變成:“這麼小的年齡做這麼難的題 ,第一次居然就做對了一道……比爸爸當年強多了,再努努力,說不定還能多做對幾道呢! ”父母若能這樣賞識激勵孩子,再加上用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輔導,孩子一定能一步一步實 實在在地向前進!
基本方法之四:婷兒怎樣實現“自主發展”?
張欣武 劉衛華

  “自主發展”是近年來才在中國教育界熱起來的詞兒。我們過去的說法是:“發揮主觀 能動性、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各方面的自覺性、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再堅持 一下,爭取最後的勝利……”這些人們更熟悉的說法,強調的都是孩子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這正是自主發展的內涵。婷兒在這種思路的培養下,很早就形成了積極進取的性格特徵,能 適應,有理想,愛創新,表現出很強的自主發展能力。對此,婷兒有一個詼諧的比喻:“我 這個系統能夠自動升級。”

  我們認為,自主發展需要一套向前驅動的能力,這種超越原始本能的綜合能力,是後天 逐步形成的。在0—18歲期間,如果父母有意識地推動孩子往自主發展的方向走,孩子就能 較早獲得主動適應與發展的能力。為了讓婷兒早日成為自動前進的人,我們有意推動婷兒“ 由生活自理向人生自立發展;由積極自學向自強不息發展”。歸納起來,我們主要從5個方 面完成了“由推動到自動”的轉變:
  1.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2.養成專注敏捷的習慣,學會高效思維;
  3.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理性判斷;
  4.養成主動求學的習慣,學會規劃人生;
  5.養成定期反省的習慣,學會自我促進。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供讀者參考。
  自主發展之一:
  養成遵守約定的習慣,學會自我管理
  孩子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學會遵守社會規範。為了讓孩子自覺自愿地遵守社會規範, 我們的辦法是,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培養主人翁意識。從3歲到16歲,我們一直在 用和婷兒約定規則的方式管理她的日常生活。孩子處於“心中有數、說話算話”的狀態,就 容易學會自我管理,並養成“知行合一”的好習慣。如果沒有遵守約定的習慣,什麼計劃都 不能完成,自我管理就是一句空話。孩子光說不練,自主發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A:首先學會和父母約定規則,並遵守自己與父母的約定。
  我們與婷兒的這種約定最初都帶有遊戲色彩,並伴隨着大人的鼓勵和肯定,實行起來孩 子覺得有趣,也願意遵守。比如說,婷兒3歲的時候曾和媽媽約定,如果她沒用普通話回應 說普通話的人(或沒用四川話回應說四川話的人),就請媽媽用“嗯”的辦法來提醒她。因 為這是婷兒自己想出來的辦法,用起來總是很靈。
  婷兒12歲以前,主要是大人把對她的要求告訴她,在講清為什麼要如此的道理之後,讓 她和大人一起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比如說,我們要求婷兒:“作業有錯必須當天主動訂正 ,做不到就要扣減看電視動畫片的時間。”理由嘛,就像工程沒搞完就領不到工錢一樣啊, 學生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當然要影響到自己的享受哦。婷兒認為我們說得對,大家便開始 商量實施細則。經過討論,婷兒和我們約定:如果當天發下來的作業本上有錯,主動訂正了 就可以正常享受看半小時動畫片的權利;如果沒有主動訂正,就每道錯題扣減幾分鐘;如果 當天作業全對,則可獎勵若干分鐘,並可以存起來以後使用。在實施過程中,以婷兒自我約 束為主,父母負責檢查督促。遇到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時候,父母就提醒她:“我們約好了的 ,你得說話算話,如果你說話不算話,那我們也可以說話不算話,比如說,不搞體罰也可以 變成搞體罰;做得好有獎也可以變成做好了也罰……”孩子當然不希望這樣,便會加大自我 約束的力度。
  B:學會遵守自己與自己的約定。
  自己許的願、下的決心、定的計劃等,都是自己與自己的約定。從8歲開始,婷兒每個 周末都要排一張時間表,自己統籌安排那一天半時間的學習、玩耍和家務勞動(她讀小學時 ,中國還沒實行大周末,周六上午還要上課)。有時候忘了排時間表就幹起來了,我們便會 提醒她一聲。由於有遵守約定的習慣,婷兒的計劃總是執行得很好,平時也表現得不錯,懲 罰措施基本成了一種象徵——有威懾力,但很少需要實施。在小學畢業前,婷兒早已養成了 說話算話的好習慣,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已經十分明顯,很容易就適應了初中住校生活。
  C:父母與孩子的約定要合理,即“只針對態度和行為,不針對成效和結果”。
  孩子力所能及的約定就是合理的約定。例如,要求3歲的孩子“洗手要搓出白色的泡沫 ”是合理的;要求3歲的孩子不把牛奶灑出杯子則是不合理的。合理的約定容易遵守,不合 理的約定只會製造矛盾。那些要求孩子必須考到第幾名、多少分、那所學校的約定,最不合 理,極不現實,容易把父母和孩子都逼進死胡同,甚至逼上真正的死路——中國和日本都不 乏這樣的報道啊!為了避免發生為名次和分數而自殺的悲劇,我們很早就和婷兒約定好:平 時要努力,考試允許得0分。
  在青春逆反期,需要一些特殊的過渡性質的約定。婷兒初二的時候逆反心理最強烈,我 們和婷兒互相約定的內容也有了相應的變化,主要用來明確親子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保持 溝通,減少磨擦。比如說,我們用對同事的模式對待婷兒,婷兒用對老師的模式對待父母, 大家都從行動上而不止是口頭上做到互相尊重。又比如說,逆反期的孩子都不愛聽父母嘮叨 ,如果父母說起來沒完,徒惹孩子厭煩,該聽的也聽不進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主動 和婷兒約定:“父母每次和你談話保證不超過10分鐘,在10分鐘之內,你要態度禮貌地聽父 母說話。10分鐘一到,你有權利說:‘對不起,10分鐘已經到了。’然後轉身就走。”這個 寫成卡片的家庭契約迫使我們事先考慮好談話的時機和方式,加上對婷兒的反應心理預期較 低,不會在談話中為孩子聽不聽得進而影響情緒。我們遵守這個約定使婷兒感受到了父母對 她的真心尊重,反而更願意主動徵求我們意見,婷兒的自我管理也因此而更加有效。
  自主發展之二:
  養成專注敏捷的習慣,學會高效思維
  高效思維能力也是自主發展必需的能力。我們把思維能力細分為“輸入(指主動吸取) 、處理、輸出”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是準確。我們所說的“高效思維”,指的 是“在準確的基礎上,迅速輸入,正確處理,有效輸出”。這三條都需要聚精會神才容易做 到。
  高效思維最初可從“聚精會神地聽”做起。因為人類最早發育的輸入通道是聽覺,最容 易出錯的輸入通道也是聽覺。把認真傾聽作為提高思維準確性的突破口,可以“早開始,常 進行,易見效”。比如說,教幼兒凝視說話人的眼睛,可以幫助孩子認真傾聽。經常請孩子 在父母之間傳口信,也可提高孩子認真傾聽的水平。如果聽人講話(或上課聽講)愛走神, 也可一邊凝視說話人的眼睛,一邊在心裡猜測“下句話會說啥?”誘使自己認真傾聽……這 些都是從小到大隨時可做的訓練。
  隨着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還可進行更多的思維訓練。例如:
  A:培養接受能力,追求“迅速而準確”。
  在信息輸入環節,我們做過五個方面的訓練:
  ⑴養成對新信息的敏感性——從幼兒園到小學,我們說到關鍵性的新詞,馬上請婷兒重 復三遍,要求她遇到不懂的東西一定要問,而不是混過去。
  ⑵增強專注程度和對細節的敏感性——通過兩三個人比賽的方法來進行,如在兩幅基本 相同的畫中找不同;看完一段有趣的文字(笑話、連環畫的情節說明、寓言……)馬上複述 內容等。
  ⑶增強輸入的意願——通過講故事和讓孩子親身體驗來進行,讓孩子了解善於吸取他人 經驗的好處。
  ⑷提高選擇信息的能力——要求孩子“不當吸臭劑,要做采蜜蜂”。凡是遇到妨礙發展 的信息,父母要及時講清道理,指出危害,促使孩子蔑視和排斥這類信息,如:攀比享受、 玩物喪志、厭學作弊、歪門邪道等等,把心思用到正道上。
  ⑸增強抗干擾能力——既要靠平時培養意志力,還要教給孩子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溝通技 巧。比如說,在噪音大干擾多的環境裡做作業時,我們教婷兒反覆在心裡說:“讓他們吵吧 ,我照樣能專心學習……”直到自己堅信不移;在辯論性的談話中,我們約定要及時複述對 方的論點,請對方確認,這種排除錯誤信息的技巧,可以大大減少誤會,提高談話的效率… …
  如此種種,都可幫孩子提高輸入的速度和效率。
  B:培養思考能力,追求“客觀而清晰”。
  在信息處理環節,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訓練:
  ⑴不帶情緒,準確理解——通過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尤其是立場或利益跟自己不 同的人)和全面地看問題。
  ⑵不嫌麻煩,深入分析——通過連續設問,刨根問底,學會層層深入地分析事物的內在 聯繫,並分類概括,梳清條理。
  ⑶不帶偏見,正確判斷——通過分析別人的偏見和局限性(最常見的是把意見不同的人 往壞處想),審視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和局限性,並加以修正。
  這些訓練或是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隨機進行,或是在我們與婷兒一起討論問題或總結反 省的過程中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經常提醒婷兒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問題,注重事物的 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如此日積月累,孩子的頭腦就會越來越客觀,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
  C:培養表達能力,追求“準確而有效”。
  在信息輸出環節,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訓練:
  ⑴準確表達——要求想好了再說、口齒清楚、言辭得當、層次分明。
  ⑵有效傳遞——講究時間、場合、氣氛、方式。
  這些訓練也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隨機進行的。主要讓孩子學會:“在輸出信息的時候 ,不僅要考慮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要考慮對方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和反應。”
  遇到重要關頭,表達意願變成了表達自我,需要專門設計和練習成功表達的方法。婷兒 小學畢業考外國語學校的時候,面試之前就專門練習了如何朝氣蓬勃地走進考場,如何大方 地鞠一個躬,並在抬頭問好的時候,用坦誠的目光把一句“老師好”轉遞給在場的幾個老師 。這種表達已經超出了語言的範圍,又是有效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 系副教授、教育學博士肖川在談論怎樣有效表達自我時所寫的:“表達自我,不僅包括口頭 語言的表達、書面語言的表達、身體語言的表達,而且應該包括待人和接物、衣着儀表等, 甚至應該包括所有的創造。而所謂‘有效’,有這樣兩個維度:充分地、體面地。”他說的 是怎樣培養大學生,我們則是從小做起,從家裡做起。因為有效表達是有效溝通的前提,自 主發展離不開準確而有效的表達能力。
  對中學生而言,提高思維能力要格外重視“換位思考”和“增強輸入的意願”。既不要 自以為是,聽不進父母和老師的逆耳忠言;也別怕露怯顯笨,不懂也不肯問。婷兒的經驗是 ,越是主動吸收,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不過,婷兒也是16歲才達到這 種境界的。在此之前,往往要通過將近半小時的辯論,才能讓她接受父母一分鐘就能講完的 批評和建議。在青春逆反期,父母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自主發展之三: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理性判斷
  獨立思考能使孩子成為有主見的人,理性判斷則能使孩子的主見對的時候多,錯的時候 少。為了讓婷兒既有主見,又少犯錯誤,我們不僅經常啟發婷兒去想各種“為什麼”和“怎 麼辦”,還儘量給她提供各種各樣觀察與思考的機會,並注重傳授理性判斷的方法。
  A: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
  我們主張像陶行知先生教導的那樣:“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夠去想、去思考;解 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干;解放兒童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去看事實;解放兒童 的嘴巴,使他們有足夠的議論自由,特別要有提問的自由;解放兒童的空間,讓兒童從鳥籠 式的學校里走出來,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解放兒童的時間,使兒童做支配時間的主人。 ”
  對很多父母來說,最後這一條最難。我們想,把孩子的特長培訓縮減到一動一靜(或一 文一武),或像婷兒那樣,儘量利用學校的興趣小組,就能給孩子擠出自由活動的時間。另 外,像婷兒那樣自己統籌安排學與玩的時間表,也是學做“支配時間的主人”的重要方法。
  B:傳授獨立思考的方法。
  獨立思考主要表現為有主見,並掌握了一套評判事物的理性準則,不盲從。為了讓孩子 的“主見”儘可能接近真實,我們一直要求婷兒在“實事求是”上下功夫。我們的做法是, 在觀察事物、討論問題、分析案例或總結反省的過程中,經常用批判的眼光來分析真偽,判 斷正誤,評論優劣,並鼓勵婷兒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也大量接觸評價事物的理性原 則和方法。與此同時,教給孩子“內外有別”的原則,在家裡討論時允許敞開思路,但必須 了解社會有那些禁忌。如此日積月累,孩子就能逐漸學會用實事求是的方式獨立思考,在自 主發展的過程中,主動糾錯與創新。
  一個具有理性判斷能力的孩子,在觀察與思考中會表現出這些傾向:
  尊重事實,不想當然,更不人云亦云;
  力求準確,不似是而非,更不文過飾非;
  細緻研究,不馬虎了事,更不投機取巧;
  認真求證,不以偏概全,更不牽強附會;
  大膽質疑,不迷信權威,更不掩飾無知。
  客觀地說,能堅持做到上述5點的大人也不是很多。因為人類的理性常常被面子、情緒 或利益所蒙蔽,有意無意地以想象代替事實,陷入種種偏見和成見難以自拔。這樣就很難把 獨立思考的能量發揮到糾錯與創新方面去。做父母的若想讓孩子提高理性判斷能力,不論做 人做事,都應求真求實,為孩子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前進。
  獨立思考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培養創新能力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方法,更多細節請參見第 四章《怎樣培養創造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