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件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夫妻倆的觀點都未必一致, 又何況是來自五湖四海的BBS中的大家。 大家心平氣和一點比較好。
我的看法,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 從高中階段開始, 就一般人而言, 更能影響一個人的往往是其"非智力因素", 到了大學工作階段和此後的人生, 就更是如此了。 這些階段, 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情感,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為人處事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學業,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學業是各個方面的一個綜合表現。
讀劉亦婷的書和邵的經歷, 整整一本書和整個故事把它變薄了之後, 留下的印象恰恰是這些父母怎樣言傳身教培養孩子性格的。 給我的啟發就是父母應當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尊重孩子,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我沒看到什麼時候劉的父母逼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看到的是在關建的事情上父母總是在考慮周全後和孩子一起商量, 儘量減少孩子的壓力, 節省孩子的時間, 尊重孩子的決定。 他們的着眼點在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而不是她的學習成績. 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母。 這些不都是為人父母者最應該做到的嗎。邵不是一直感謝他的父親對他的教導嗎。
我比較喜歡看這類書, 不是要強加於自己的孩子, 而是好奇這些孩子背後有怎樣的父母。 因為我中學時代讀書最好的女同學就有這樣的父母, 父母培養的是她的性格和方法。 她以高考第一的成績被國內幾所名校爭相遊說,畢業後來到美國名校讀博, 然後是後勁越來越足一路順利走下去。 她不是很聰明, 只是一般的你我都有的聰明, 但她的謙和自信踏實, 是一般中學生少有的。 同學都毫不懷疑: 她到哪裡都會是第一。 別以為她死讀書, 一點也不, 上大學時每個夏天天天游泳, 把自己曬得黑黑的, 她學的是工程, 平常讀的閒書都是大部頭的哲學文學類書籍, 還有很多其他愛好。來美國的第一個暑假就玩了不少地方, 看到她寄回的照片, 知道她又在快樂地過着留學生活。 這樣的例子相信大家都碰到過。
打一個比方, 一個孩子如果在10歲的時候體育成績很好, 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天賦; 但是到了20歲體育成績好的一定是經過系統訓練的人。 孩子的各個方面都是如此, 就看為人父母者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訓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