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習俗,我還記得上小學時每年清明都去烈士陵園掃墓獻花,可在廣西這一傳統如此隆重,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在廣西各家的掃墓活動一般是在清明節後的兩個星期內進行,當地人稱之為“拜墳”或“拜山”敇。要準備好多豐盛的食物拿去祭祖,少不了以楓葉,黃姜,紅蘭草等染成的紅黑黃三色糯米飯,雞鴨魚肉,還有春卷,卷粉等等。拜完祖宗以後,便在野外就餐。奶奶本來就逢廟必進,逢神必拜,家裡供着祖宗的牌位,每天都燒香祈求祖宗保佑一家人平安,到了這一年一度的“拜墳”日,更不能含糊了。LG家的拜墳活動分兩天舉行。第一天去拜的是LG的爺爺,也就是孩子們的太爺的墳,那天不僅全家老少都去了,帶着祭祖的食物,還把鍋碗瓢勺,桌子椅子全搬過去就地野炊。孩子們看到“拜墳”時給祖宗燒的“冥錢”突發靈感,一個個拿起筆來開始畫“錢”了,面值從100美金直到三百萬,我想孩子們的祖宗地下不會缺錢花了。第二天去拜的祖墳在郊外很遠的半山腰,車上不去,路又難走,我實在不想讓兩個女兒去,可她們就是不願意留在家裡。當我們踩着泥濘的小路,深一腳淺一腳地終於來到這裡時,我也很虔誠地為祖宗點了一柱香,想祖宗如果你真的地下有知,那就請你保佑我的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吧。(小聲地:如果你能保佑他們上哈佛斯坦福,也請你保佑我們有足夠的銀子。)
回國前給孩子們請假要填一份“Alternative Learning”的表格,意思是你是去學課本上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去了,而不是去“渡假”去了。兒子也很明白他做學生的本分,從上路的那天起就每天堅持寫Journal Entry, 好回去以後和他的老師同學分享他的經歷。在北京游長城故宮,那是學習中國古老的歷史和文化,可他的Journal寫到凌雲,就剩下抓魚玩狗和每天放炮了。我們說,要不你去小學上幾節課吧。兒子沒有反對,唯一的條件是不上中文課,看來他對自己的中文水平還有點兒自知之明。那天阿成說上午連着有兩節數學課,兒子就跟着去了。縣城的小學沒那麼多規矩,不用什麼人特批,跟任課老師說一聲,兒子就坐進了課堂里。兒子在美國上了五年級,阿成讀的是四年級,雖讓兒子“留”了一級聽課,因一直覺得美國小學數學教育滯後,加上兒子的中文水平有限,能聽懂四年級的數學就不錯了。兒子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拿着他的筆記告訴我學了什麼東西。第二節數學課整節課就解一道題:兩個數的和是353;一個數除以另一數得12餘15,求這兩個數。兒子剛把題目說完,我的腦子裡就列好了兩個方程式。又一想,四年級應該還沒學代數呢,這道題可是夠難,讓我扔了“方程”這根拐棍,我還真不知如何求解。兒子那麼高興,是因為他不僅聽懂了,還循着老師講解的思路,得到了正確的答案。我們也趁熱打鐵地讓兒子再去上其它課。我問了一下阿成的課表,跟兒子說:“你去聽一聽下午的英文課和電腦課吧。這兩門課對你應該很簡單,你就去看看他們學些什麼。”兒子乖乖地又去了,這次可是氣急敗壞地回來的,見了我就抱怨:“It's so boring! 他們的英語課那麼簡單,而且念得都不對。”然後把氣兒往我身上撒:“你知道會那麼簡單,為什麼讓我去聽?”我心平氣和地說:“兒啊,覺得他們的英語簡單,是不?我是想讓你知道他們的英語水平就是你的中文水平。” 接下來我又問電腦課學了些什麼,以為應該High-tech一些,兒子又氣不打一處來,說了半天我才明白是學中文打字,還是五筆輸入法。兒子連中文字都認不得幾個,這節課可是夠難為他了。我趕快表揚他沒有破壞課堂紀律,尊重老師,沒有中途逃課。高帽子一頂頂送過去也不管用了,以後就不能提去學校聽課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