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聽來的小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廣州市.一家四口:婆婆,兒子,媳婦和襁褓中的孫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周日可以一起進城逛逛.路過一劇院,一場戲馬上要開演了.兒子興沖沖地去買票卻只買到了最後兩張票.
婆婆說她從鄉下來,根本聽不懂戲裡唱什麼,還是小倆口去看戲,她帶孫子.
媳婦立刻反對,難得的機會,婆婆可不能錯過了,聽不懂可以問兒子.
最後,婆婆和媳婦進了劇院.於是有人會看到一個年青人,抱着一個熟睡的小嬰兒,在一個熱鬧的街口站了兩個小時.他不敢走開,生怕母親和妻子會中途退場.
那年青人就是我父親,他手裡的孩子是我哥.故事當然是聽來的,父母親當笑話講出來的,這樣的笑話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中秋節的故事.
那年我高考完,暑假在外婆家過,報的志願都是在外婆家附近的.母親出差也回外婆家,後來哥哥休假,也來了.父親走不開,主要是得幫我辦些上大學的文件,否則也要來的.
快到中秋了,外婆很高興,因為我們很少有機會在老家過中秋.接到父親一封信,裡面有我需要的各種證明,錄取通知書等,當然還有一封普通家書,最後一句是如沒其他事,希望母親早日回去.母親見信,決定馬上和哥哥回去,和父親一起過中秋節.當然是一片反對聲,尤其是外婆.他們還是走了,但在上海沒買到當天的票,是中秋夜上的火車.
我向來不太在意節假日,但那個中秋節感到非常受傷.我開始理解母親的想法是在自己戀愛成家以後.也許現在讓我選擇,我會做和母親一樣的決定.
忍不住想,什麼時候我該把這個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
剛和母親通過話,六十好幾的人了,還在練習電腦打字.沒告訴她母親節的事,她肯定會說"我天天過母親節"的.記得兒子生下來沒多久,有次母親突然說:"唉,你可沒我福氣,沒女兒!"我當時哭笑不得.今天想來,這是母親對我的最高誇獎了.
沒有康乃馨的母親節,一樣可以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