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淺談育兒中的那些敏感期
送交者: 香焦葉 2013年01月29日22:45:1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關 于敏感期的研究在教育學、心理學研究中並不新鮮,但是近些年隨着科學育兒理念風潮的推動,尤其是學前教育專家孫瑞雪老師的重要代表作——《捕捉孩子的敏感 期》的暢銷和普及,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成了眾多家長的普遍共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家長的育兒水平,使得中國家長朝向育兒之路的現代化、科學化、規範 化軌道前進了一大步。

與此同時,“敏感期”成了一個被高頻使用的詞彙,其中不乏一些人云亦云、隨意解讀、過度敏感等誤區。

 

1、不了解敏感期的真實意蘊

一些家長看到敏感期也成了孩子教育中的流行語,也趕時髦用這個詞,但是不了解這個詞語及由之而生的抓住敏感期的理念的真實意思,人云亦云,盲從效仿。對于敏感期的理解也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更無法言及批判了。這樣在教育孩子中自然不會科學貫徹這個觀念了。

敏感期的概念來自於生物學的“關鍵期”概念。來自於習性學家洛侖茲發現的印刻的現象,即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隻狗、一隻貓或者一 只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隻小鵝形成了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後,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物體的跟隨反應了。

如此小鵝對母親認識的關鍵期就在於剛剛出生的那一眼。

荷蘭生物學家據此推斷出個體發展的關鍵期思想,是指 個體發育中的某個時期,動物對某種類型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而且該種類型的環境影響會對這一時期的發展的方向及其進程發揮重大作用。這個概念比較強調的是 外部環境和影響的提供。此後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將這一研究成果遷移進入了兒童發展領域。孫瑞雪對此的解釋是兒童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在某個時間段 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孫老師的這個概念關注的是兒童的“專心”,“重複”“實踐”,雖然沒有和前述概念一樣將外部影 響放置其中,但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的呼籲內在包含了家長提供外部影響的方式。

所以家長對於一個新名詞應該不能僅僅人云亦云,而應該有自己的求索方式,多追問、學習一些背後的來源,概念本身內涵等,構建自己完整而獨特的理解方式。

 

2、對敏感期解讀的隨意化

一些家長不了解敏感期的內涵,認為敏感期就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行為。看見寶寶喜歡拼積木,就說,寶寶進入了拼圖的敏感期;看見寶寶玩沙子,就說是進入了玩沙子的關鍵期;更可笑的是,我在一些家長的育兒博客中看到“吃飯的敏感期”,吃飯還有敏感期?其他時候對吃飯不感興趣?與此相對應的是不是還有喝水、拉大便的關鍵期?相當可笑,但確實存在。將孩子的生理需求與關鍵期這一概念組對,是對敏感期的隨意化解釋。

敏感期 的研究最有成效的當屬意大利的學前教育家蒙台梭利(孫瑞雪也是蒙氏理念的倡導者)。她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專門論及了“敏感期”這一解讀 孩子密碼的教養方式。蒙台梭利提出兒童發展的九大敏感期:即口和手敏感期(0-2.5歲);語言敏感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敏感期 (0-6歲);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1.5-4歲);動作敏感期(0-6歲);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書寫敏感期(3.5-5.5歲);閱讀敏 感期(4.5-5.5分);文化敏感期(6-9歲)

孫瑞雪 老師受到蒙台梭利思想的影響,根據對本土兒童的近十年的研究,其專家團隊提出了兒童的敏感期如下:口和手的敏感期(0-2歲)【比蒙氏的提前了半歲】;空 間敏感期(0-6歲);秩序的敏感期(3-4歲);情感的敏感期(4.5-5)【創新點】;身份認同的敏感期(4-5歲)【創新點】;性別和出生的敏感期 (4-5歲);語言敏感期(3-4歲)【和蒙氏的相比範圍縮小了,更為集中】;執拗敏感期(3-4歲);細小事物敏感期(1歲左右);模仿敏感期(2歲左 右);自我意識的敏感期(2-3歲);完美和審美的敏感期(3-5歲)音樂和繪畫的敏感期(3-6歲);人際關係的敏感期(3-5歲);數學、符號和自然 的敏感期(4-5歲)。

比較兩 者我們發現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既有時間上的原因(時代在進步,兒童在進化),空間上的差異(不同國別的差異);但是無論如何,敏感期是經過 實踐或者科學驗證的眾多兒童的共性,而非某一個家庭某一個孩子的個性,家長不可隨意運用這個概念,儘量在上述語彙中準確使用這個詞彙,這不僅為了交流的方 便,,共識的達成,也便於引領家長走上正確的育兒軌道。

 

3、對敏感期的過分“敏感”

一些家 長讀了孫瑞雪老師的書以後熱血沸騰,認為抓住了孩子發展的金鑰匙,但因為抓住敏感期倡導的是“相同的外部影響施之與有機體發展的不同時期,可以對發展進程 產生中立的、正面的或者負面的影響”。(劉曉東:學前教育學,P52),因而旋即又小心翼翼起來,從此開始非常敏感起來,幾乎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認為孩 子的敏感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孩子教育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

這實際 上是對敏感期的誤讀,從上面列舉的蒙台梭利和孫瑞雪的觀點來看,孩子的敏感期至少持續一年,最長可持續6年,也就是說敏感期並不是一顆敏感的心和孩子感興 趣的某一事件,而是孩子發展的某一個特質,比如孩子空間的敏感期就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家長可以通過拼搭積木、攀爬運動器械等提供一個發展空間智能的環 境,而不要糾結於孩子拼搭積木的興趣點,這就容易以偏代全了,所以敏感期不是瞬時性的,稍縱即逝的,而是相對較長的時間,而孫瑞雪老師還進一步指 出,0-6歲關鍵期如果沒有發展好,6-12歲之間的正確引導也能起到彌補作用。家長不必過分敏感。

 

孫瑞雪老師指出: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所以對於我們獨一無二的寶寶的敏感期,家長不要把它當成是時髦的語言點綴,而是要為孩子提供一個適合他敏感期的一切外部影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過敏症與生存環境
2012: 比爾蓋茨給孩子的十句話
2010: 《科學新聞》:女性之痛
2010: 《視頻》父母怎樣給孩子挑選玩具
2009: 無憂說的並沒錯。人應有同情心,不應對
2009: 轉貼:
2008: 《爸爸的畫》長信寫給誰?
2008: 《爸爸的畫》花生米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