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從北大到牛津
送交者: 連樟壽 2004年07月15日17:42:46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本文作者的女兒原本是一個農村學校的普通孩子,在父母經心營造的溫馨的家庭環境中,16歲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21歲就取得了牛津大學法學碩士學位。這其中個人的努力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一個充滿愛的家,一個值得孩子信賴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

嬌一點沒關係。我只有這一個女兒,因此,女兒一直就是我們的掌上明珠。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女兒是被我們抱大的、親大的。我女兒今年剛好20歲。20年來,無論女兒從哪回來,只要一踏進家,就會感到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這種親密無間的父女、母女之情,構成了孩子成長的良好氛圍。有人說我寵女兒,然而,我感到,一個嬌滴滴的女兒既可以使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又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和信任。當然,太嬌了也不行,關鍵是怎樣把握這個度。我的體會,就是要恰如其分的嬌和分時段的嬌。學時就好好學,玩時就放開玩。學時,大人孩子一起學,玩時大人孩子一塊玩。我女兒今年大學畢業了,但撒起嬌來,仍跟孩子差不多。女兒總是說,這種家庭的愛是她學習的最大動力。為爸媽學,為自己學,嬌氣的孩子往往比一般的孩子更有耐勁。我想,也許撒嬌的時候,是一次情緒調整的過程,也是凝聚力量的過程。因為女兒嬌一陣之後,學習更專心了。

  撫摸孩子

  孩子與父母之間血緣關係是人類最偉大的原動力。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的傳遞,靠語言,但更靠行動。撫摸孩子,多與孩子在一起會給孩子更多的愛,從而產生巨大的力量。

  我的孩子最喜歡媽媽抱她。在我的印象里,女兒小時候比較會哭。我也不知道自己小時候是怎樣的,但可以肯定的,我不可能有這種機會。因為哭了,大人迅速作出反應,這哭必然會作為孩子的一種武器來使用。我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兄弟姐妹又多,哭的條件都沒有,哭了也許一點反應都沒有。而現在的獨生子女就大不一樣了。孩子一來到這個家庭,就像一輪升起的太陽,一家上上下下都會圍着“太陽”轉。作為父母,應學會運用孩子的這一秘密武器。就這樣,儘量多一點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多親親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撫摸、親近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發育、生長得更健康,接受新知識的靈感也許就被激發出來了。我在我女兒小的時候,只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女兒。如果女兒發現爸爸回家不抱她,女兒肯定會哭。小時候孩子不會說話,但用哭,表示了自己要求,用哭爭取了愛。等孩子長大些以後,把孩子的手抓來親一下,撫摸孩子的頭,這種親昵動作都是必要的。作父母的不必那麼嚴肅。記得我女兒睡覺,小時候需要在兒歌有節奏的拍打中入眠;大些以後,抓爸媽一個指頭入睡;再大些,睡前必須親一下,摸一下頭,女兒就會睡得特別香。上大學以後,女兒最怕爸爸的大手摸頭,一摸頭,女兒的眼淚就會大滴大滴往下掉。女兒說,“撫摸頭所傳遞的愛是學習的動力。”摸頭的時候,女兒總是盯着爸爸新長出來的白髮,好像一下子領悟到了什麼,一下子又長大了許多。

  正是帶着這種濃濃的愛,女兒在人生的征途上始終充滿着信心和力量!

  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不容易,還在於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隨心所欲,想發火就發火,想罵人就罵人,那肯定不行。比如,當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或者孩子出現情緒波動,或者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苗頭時,不能馬上發作出來,否則肯定是事與願違,弄得不好,還會使孩子的缺點膨脹,本來不是缺點的東西反而真得變成了缺點。因此,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當孩子看,也是作父母修養的一大要素。所謂把孩子當孩子看,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把握起來很不容易。父母最容易疏忽的就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看成與自己同等水平、同等能力的聽話工具。一旦出現差異就以對孩子關心為藉口或理由,擺起了家長的架子,訓之、壓之,甚至打之、罵之。一定要記住,孩子畢竟是孩子。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對女兒很少發火,即使有那麼幾次的暴跳如雷,過後很快與女兒溝通。一個平易近人的父親,一個與父親無話不說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福音,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根基。

  記得有一次,老師告訴我們,孩子不願上體育課。我一了解,主要是孩子怕太陽曬,而那一天,太陽果真很曬人。我知道這個情況後,沒有訓斥,而是與女兒一起分析。看起來這是一次體育課,但反映的是一種怕苦怕累的思想。我告訴女兒,正是苦和累才能創造人類豐富的物質財富。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平心靜氣,都能沁入心田。這就應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理。

  孩童的天真,是人類未來最純、最淨的溫床,充分讓孩子展示天真,讓父母感受天真,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大人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都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些看似過頭的做法和想法,不要亂否定,更不能動輒發火。如果這樣,必然會扼殺天真,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印象最深還有一件養鴿子的事。5歲的女兒喜歡鴿子,而當我們把買回來的鴿子關在籠子的時候,女兒趁我們不注意把籠子打開讓鴿子飛走了。我真想發火,這是爸爸用錢買來的。但一看到女兒那純真的目光,我忍住了。我問女兒:“為什麼把鴿子放了?”女兒反問我:“爸爸,你為什麼把鴿子關進籠子裡,那多可憐啊!”我一把抱住了女兒。喃喃地說:“是啊!讓鴿子在天空翱翔多好!女兒做得對。”聽我這一說,女兒笑了,為自己的行動自豪,也為她的自信增添了底蘊。

  要有快樂的心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營造一種家的溫馨,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心情是多麼重要。在幼兒園的孩子,最高興的時候莫過於見把接他(她)們回家的爸爸、媽媽。孩子放學回家,一聲親切的爸爸媽媽問候之後,見到的是爸媽滿臉的笑容。這些都使孩子對家的感情更真切,對父母更信賴,快樂的心情就是這樣簡單地形成了。我的女兒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當孩子從學校回來,爸媽聽到女兒的敲門聲都會奔跑過來開門,爸媽見到孩子總是充滿幸福和快樂。所以,不論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什麼煩惱,但在孩子面前,應該是笑臉和快樂。無論孩子走到哪裡,家人永遠是最安全、最放心、最溫馨的代名詞。惟有此,孩子對家才會有永遠的眷戀。還記得一次家庭趣事。女兒8歲那年,我們一家3口住在一間僅10平方米的招待所里,而且一住就是3年。除了房間小,更多的是招待所的嘈雜。每天晚上十一二點住進旅客的大聲喧譁,凌晨三四點要走的旅客的關門聲,汽車的發動機聲不絕於耳。同時,旁邊的煙囪灰在風的擠壓下直進房間,夏天的炎熱更是讓人覺得仿佛進入了沙漠地帶。那種生活是一種躁動的、臨時的,人的心情很容易變壞。作為父母,無論在什麼地方居住都要把家的氣氛營造出來。但是,時間長了,壓抑是自然的。我妻子也一直默默為在一個10平方米的空間裡“喬裝打扮”,每天的被子都疊得整整齊齊,一看就是不一樣。但妻子也在埋怨,怎麼分不到一套房子,這樣生活下去太艱難。因為妻子最擔心的是女兒休息不好,會影響學習。但我總是笑眯眯地說:“麵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這樣的話說多了,就會爭吵。有一次,我與妻子正為房子的事爭吵的難解難分時,敲門聲出現了。我趕緊說:“女兒回來了,不要吵了”。我跑去把放學回家的女兒抱起來,高興極了。女兒回來了,應該多雲轉晴了。但這一次妻子的氣還消不下去,還在說着什麼。我說:“好了,趕緊給孩子買飯吃”。“你去買、你去買!”妻子大聲叫着,還把買飯的碗順勢摔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反應,在空中把碗接住了。當時如不接住碗,碗碎是小事,但爭吵可能還會繼續。我接住了碗也接住了“和平”,妻子不好意思地笑了。女兒還以為我們是在表演拋碗呢。後來,我告訴女兒,爸媽難得吵一下,也蠻有味道的。女兒也非常理解地跑過來親親爸爸,親親媽媽,一家人就是這樣幸福地生活着。

  我想,女兒的學習欲望和專注刻苦和這種快樂心情是分不開的。毫無疑問,一個經常吵架的家,一個為了爭一個高低而把孩子忽略的家,肯定會讓孩子分心、不安,產生抑鬱,那樣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不利的。幸福是什麼?這是哲學、心理學以及醫學界的苦苦探討的課題。資料表明,對這種感覺我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例如對生物機體以及基因這兩個對產生幸福感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而研究方向應該是針對“奪去”幸福感覺的一些預防和治療上。如病痛、恐懼、仇恨和抑鬱等。在這些因素中抑鬱又是最可怕的。因為這能攫取我們生存的希望,並把人帶入自我毀滅的境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快樂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營造一個快樂家庭也就是營造孩子的未來。人們之所以對幸福如此強烈追求,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親近和精神支持將會越來越有必要。我相信培養孩子樂觀、豁達性格,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因為在好心情下,孩子會感到光明、美麗和快樂的生活就在身邊。這種快樂的心情像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一首永無止境的歡歌。願人人都有好心情,讓快樂永遠伴隨着孩子。

  我爸媽世界第一

  不知道你們相信不相信,已是研究生的女兒,仍然認為爸媽是她最崇拜的人。女兒總是自豪地告訴別人:“我爸媽世界第一”。

  一個值得孩子信賴的父母,一個孩子最滿意的家,既是孩子遮風擋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飛”理想的出發地。

  因為在這樣的家庭中,即使物質條件並不豐厚,學習條件並不很好,但一個理想的家庭,一個值得信賴的父母,一個對孩子充滿希望的氛圍,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不僅能快速消除疲勞,緊張與煩惱,還能不斷為其注入生機與活力,增加信心與力量。長期處於這種美好環境中的孩子,必定表現得積極向上,精力充沛,性格豁達,充滿自信。

  如何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世界第一的印象,主要靠平時,靠父母真心去愛。持之以恆地去做,必然會有好的回報。我們真不知道女兒有這種感覺,我們也不是做得那麼好,有時,女兒提出買一個文具盒的要求也不能滿足。但是,我們與女兒之間達成最大的信賴程度,不管女兒做什麼都是對的,不管爸媽講什麼都是正確的。

  比如,在小學5年級的時候,女兒為了做一塊剪貼畫,把一整塊剛買來的花布剪掉了。我們不僅沒有批評,還說有創意,有新意。她媽媽看到幾個洞的新布還笑得合不攏嘴。因為,只要不是毫無意義的破壞,一般不要去指責孩子,因為他們在探索未知世界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遠遠超過造成的損失。還有,孩子為了做玩的紙牌,竟把我剛買的香煙拆開,把煙拿出來,丟在一邊。她不管你那麼多,專心致志地去玩了。對此,我從不指責。在家裡,孩子享有充分的自主權。

  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之所以高,還因為榜樣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帶頭不做。比如,我也抽煙,但為了孩子,我一般不在家裡抽煙,女兒發現了我抽煙,要我丟掉,我會乖乖丟掉。女兒說,“把煙交了”,我也只好把煙交給女兒。這樣,孩子感到爸爸說話算數,更感到自己的分量,自信心也就更強了。

  也許,這就是我們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也許,這就是把無限的愛融入到每個環節中得到的回報;也許,這就是我們之所以能當最好父母的秘密。

  鼓勵孩子遊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現在的獨生子女,最大的問題是,孩子不會玩,孩子無處玩,孩子玩無對象。正是由於此,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任性、孤獨,不合群很容易滋生。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確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在培養孩子過程中也十分關注這個問題,應該說,比較好的解決了。那以,我們是怎麼解決獨生子女玩的問題呢?

  一是在家裡,父母要“變小”,陪着孩子玩。所謂變小,就是只有把自己作為孩子的朋友,平等待人,才能玩得起來。小時候陪着搭積木,玩捉迷藏,跳棋;大些時,買塊球拍對着牆上訓練打乒乓球,因陋就簡。玩得很簡單的,比如盪鞦韆,我就是利用門口的一棵樹的分杈,用一根繩子掛一把藤椅,把孩子放在上面盪着戲耍,這也是不錯的玩法。跟孩子一起玩,真可謂其樂無窮。

  二是帶出去玩。如每天飯後帶孩子到室外散步,或去打打羽毛球。一家人手牽着手,孩子蹦蹦跳跳,看天上彩雲飄動,街上車水馬龍。有時,孩子放歌;有時,妻子對唱;有時,我也亂唱。街上的人看着我們,我們也不在乎。這些對家長,對孩子都是一種家的享受,愛的感覺。

  三是到鄉下遠距離玩。我們家在鄉下,每年過年都往鄉下跑,使我女兒永遠記住,父母的根在鄉下。在鄉下走親戚中,也使女兒懂得家的概念。家不僅僅有爸爸媽媽,還有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還有爸爸媽媽的兄弟姐妹等等。中國家庭的凝聚力,在過年時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也是孩子最高興、最好玩的時候。當然,有條件也可帶孩子到風景名勝點去看看。我也曾先後帶女兒到廬山,彭澤龍宮洞和深圳遊玩,這些使孩子對祖國河山的概念進一步擴展,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是鼓勵孩子和同學玩。家長必須認識到,孩子的同學是一筆財富。同學之間友誼也會影響孩子一生。我們告訴孩子,在學校,要和全班同學玩,不要厚此薄彼。尤其是小學階段更是如此。但小學同學之間鬧彆扭是常有的,孩子回來告狀也是正常的,作為父母,應當作一種享受來聽,並鼓勵孩子與之交往。中學之後,學業緊張,同時,也慢慢地長大。這個時候,玩是分性別的,這也是好事,父母不要管得太多,應相信孩子會玩。

  總之,對獨生子女而言,我總的感覺是他們比較孤獨,他們玩的範圍小,玩的夥伴少。因此家長不要擺太多的架子。陪着孩子玩,伴着孩子一起長大,孩子一定會更高興的。

  (摘自《從北大到牛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