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酷的麻省理工學院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7月29日17:17:0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美國私立研究性學院,世界著名的科學技術教育和科研中心,校址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簡稱MIT。 MIT創立於1861年,創辦人羅傑斯。辦學方向在於將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現有教職工7500人,學生近萬人。學生來自美國各州和世界97個國家和地區。 從任何方面來說,MIT都是世界上一所無與倫比的高等學府,其最突出的標誌是造就了一批聲名蓋世的科學家。首先發明磁存儲器的扎伊·W·弗萊斯特、人工智能的先驅諾爾伯特·威那,以及曾舉步月球的4名宇航員。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美國頗有影響力的《紐約時報 》稱其為“全美最有聲望的學校”。 學風嚴謹,以“酷”著稱 一談到麻省理工,人們就習慣於將它與哈佛大學相比,這並非只因為二者相距甚近,更主要的是哈佛的名氣也非一般所能比。多年來,兩所學校間的競爭從未中止過。1870年,哈佛曾企圖兼併麻省理工,此後又作了多次努力,但終未如願,其原因未見有人考證,但美國有句俗話說:“麻省理工的學生不會讀,哈佛的學生不能算。” 由此可見,二者特色相距甚遠,一文一理,很難捏在一塊兒。哈佛的學生個個自傲自信,從外表看,衣著考究,風度翩翩。而麻省理工的學生恰恰相反。原因很簡單:沒有時間。在哈佛,學生們的最大困難是如何才能進來;而在麻省理工,最使學生頭疼的是怎樣才能出去。 麻省理工——“染滿鮮血的混凝土” 麻省理工學生的負擔重得嚇人,在這兒學習被比喻為“從消防水管中找水喝”。要想畢業,必須拿滿360學分,少1分也不成。例如,航天工程這門課,每周最少授課時數為14小時。課程如此之多,負擔如此之重,迫使學生個個變成了“咖啡因攝取狂”。因為若不如此,就無法連續幾天幾夜在實驗室操作或趕寫論文。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很多學生一直到畢業也未曾跨過波士頓大橋一次。因此,學生們把呈深紅和灰色的學校建築比喻為“染滿鮮血的混凝土”。 麻省理工——“瘋癲精神病院”,還是“麥加聖地”? 在麻省理工,傳統的教育方法是沒有市場的。這裡的學生性格外向開放,思維敏捷活躍。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並不愛學習,這在美國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多數學生希望儘早離開學校,在一家不錯的公司謀得職業,爭取在22歲便成為百萬富翁。計算機是麻省理工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形象地說,在這裡學生與計算機的關係就如同匈牙利人與紅辣椒的關係一樣。學生們常常和計算機一“玩”就是半夜,通宵達旦在這裡早已不足為奇,這也正是麻省理工學生個個面色倦怠的原因所在。 在美國,有人稱麻省理工學院為“瘋癲精神病院”。對不知內情的人來說,第一印象或許如此。然而,麻理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它獨特的教育方法。它“最基本的注意點是研究,即獨立地去探索新問題”。例如,有一門課是這樣進行的:學生們每人得到一個裝滿彈簧、電機等元件的箱子,課程要求簡單明確——自行設計、裝配一台機器。恰恰是這種奇異、怪癖、與眾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獻身教育事業、頑強拼搏且成績卓著的科學家。也正因為如此,它成為全世界有志青年衷心嚮往的“麥加聖地”。 麻省理工在電子學、核科學、航空和航天學、計算機科學、光譜學、生物學、化工、造船學方面均取得重大科研成就。在生命科學、地學、材料科學和通訊等跨學科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打破了傳統學科的界限,為美國的科學界和企業界培養了大量人才。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