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學生的心聲:年輕不言敗! |
送交者: 佚名 2004年08月06日14:43:43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我讀了zoe姐姐的《只怪我們太年輕》和諸網友的評論,感觸很深,關於年輕、理想的話題,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年輕人都有理想,可是理想喪失是絕大多數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所以我們被稱為凡人。 “沒有理想,只有目標”,這似乎才更符合一個凡人的實際處境。 在成長的過程中,理想被一個個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目標所取代:考試、升學、工作、戀愛、婚姻、養育後代、退休…… 這一條路走的人太多,正因如此,才有了少年的無知、青春的反叛、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認命,或許還有死前那一刻的頓悟。 可是為什麼人們明知這條路的結局,卻還要繼續走下去?卻還要象我們的前輩教育我們那樣去教育我們的後代,去重複那些被重複了一代又一代的話? 難道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可逆轉的“生活的邏輯”?! 我們年輕,為什麼不另外選擇一條路?儘管這一想法曾被無數年輕人或曾經年輕的人嘗試過,就象我們的父母長輩,可是他們沒有堅持下去,他們放棄了。 我想他們之所以放棄不僅僅是因為“現實的殘酷”或“生活的邏輯”,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缺乏先行者的勇氣和追求理想的執著! 他們失敗了,於是他們編出了一些“現實殘酷”之類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失敗,並影響着他們的後代——我們! 我並不否認現實的殘酷,相反,我相信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尤其是作為中國人的後代,千百年來社會的封閉、無休止的征戰和殘酷的統治,使得我們父母的心態變得消極、保守,只追求今生的安樂,“使得理想主義、行動主義和變革衝動在平安穩妥、麻木不仁、苟安求活的生活意念下消解、流失”! 林雨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一個外國母親在兒子出門前囑咐兒子要挺胸抬頭,勇敢的面對別人,而一個中國母親通常對分別的兒子說:“不要管人家的閒事”。 因為,在一個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因襲的社會傳統中,這種做法是最安全的政策。這扯的有點遠,但不能不說這也是人們不去追求的原因之一。 長輩們失敗了,並不證明我們就失敗,放下那些逃避的理由,勇敢地面對不合理的現實,用年輕的心去征服,去抗爭,才會踏出一條不平凡的路! 年輕不言敗!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