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工作,了解了不少老師。發現美校老師非常難了解學生。許多原因造成: 一,流動性大大。小學每年換老師不說,三,四年級以上還釆用一師教一個年級一科的教學方式。老師有一百個學生,每天在一起一個多小時,怎麼了解學生? 到初中後,更是一個老師有一兩百學生,每天就一起一個課時。(一個半小時左右)但這些流動性的目的是讓學生更適應真實社會的流動性。二,家長人種,文化,背景,民族習慣等各異,學校只能通過民族共性了解學生。三,如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不強及性格內向。很容易與老師及學校發生誤解及矛盾。
家長在了解這些後,再不會認為語言交流能力不重要了吧。在孩子長大後的實際環境中,也會是這樣。沒有好的人際交流及語言能力,既使再大的智慧及能力也會發揮不出。
孩子在校與老師及學校有異見,問題,家長不要太緊張。許多時候是由於學校與家庭的出發點不同及教師對學生缺乏了解所至。在小學及初中階段,家長可以就問題協助孩子解決。但到了高中,孩子自己要學會面對問題及矛盾。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個性以家長不介入為前提。實在還有問題解決不了,家長才有可能介入。但有一點,初中之上孩子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旦所做之事,有了consequences ,就不是一句對不起能解決。(家長救不了孩子)學校的條例,條規會非常嚴格。處罰會很嚴。這點家長在小學階段高年級一定要加強培養。自己對自己語言,行為負責。壞事情一旦做了,沒有收回餘地。
許多華人家長從小不注意教育行為及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學習功課占了全部精力)到了初中後,許多孩子有了被人不理解或問題不知怎樣與校方,老師溝通? (語言能力低除外)及行為出格後領到處罰後與學校產生不少矛盾。這個現象我看到了不少。
家長在小學階段還是要教育孩子正,反看問題,對每個人要尊重。到了初中後絕大部分老師都會只認條例而無耐心。這樣的目的是逼着學生儘快進入社會現實鍛煉。但這一點使許多在小學家長在這方面沒做功課的學生好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十年級之後才有些適應)這也就是青春反叛期孩子難理解的原因之一。(什麼事兒都不再順着他們的想法發生了)
正反看問題,提高語言及自我表達能力及積極正面的思維方式對適應性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