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浪漫主義音樂 (1827~ 1920)
今日一般愛樂大眾所欣賞的古典音樂曲目中,浪漫樂派時期的作品占了最大的比例。音樂書籍中所介紹的重要大作曲家名單,其中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大概總會占個六、七成。從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遠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不說,即便是只從巴洛克時期到今天,四百年的歲月中,浪漫樂派時期僅占近一百年左右,但被列入重要大作曲家名單的比例卻那麼高,這一個時期的人才輩出以及音樂的受歡迎便可見一斑了。
浪漫樂派音樂打破了舊有的形式與規則,這時期的作曲家認為,音樂的主要功能是要反映出他們的情感,形式只是一種表達的媒介,所以當舊形式不足以滿足需求時,他們就任意的去加以變更。因此浪漫時期雖然延用了許多古典時期便已使用的音樂形式,但樂曲在內容上卻更自由、更不受約束。由這樣一個觀念所引起的現象之一,就是長達一個小時以上的龐大交響曲和短至不到一分鐘的小曲子,在這個時期都同時並存,整個音樂世界因此也變得更多采多姿了。
綜合浪漫樂派時期的音樂表現,這個時期的特色有以下幾點:
1. 標題音樂的確立
標題音樂是帶有文字或圖畫聯想的器樂作品。作曲家為了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景的氣氛,於是他應用描寫式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是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來具體表示出樂曲內容的音樂。所以標題音樂除了有標題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好讓聆賞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創作意圖。“標題” 只是由作曲家自由加上去的。
A. 音樂會序曲:序曲作為歌劇(或戲劇)的引子,是單樂章的管弦樂曲。有許多歌劇序曲後來獲得了像音樂會樂曲一樣的普及,因而獨立出來。如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
B. 戲劇配樂:標題音樂中有一種是為戲劇寫的,通常由序曲和一組在幕間及重要場景演奏的樂曲組成,這就是配樂。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創作出了許多這類的作品。例如,門德爾松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音樂就是這類音樂作品中的典範。
C. 交響詩:交響詩是十九世紀在大型器樂形式上做出一個有獨創性的貢獻。它是李斯特的成就,他的《前奏曲》是此音樂中最出名的範例。 交響詩是為管弦樂隊而作的單樂章標題音樂作品,它通過段落之間的對比而發展詩意,使人聯想起某種情景,或造成一種情緒。交響詩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別稱:音詩。交響詩與音樂會序曲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音樂會序曲一般保留傳統的古典主義的構思,而交響詩在形式上則自由得多。交響詩在整個十九世紀後半葉中,成為標題管弦音樂的最精緻的形式。
D. 標題交響樂:標題音樂進入到絕對音樂的神聖領土——交響樂中。作曲家一方面盡力保留貝多芬的宏大的形式,同時又賦予它以文學內容。這樣就出現了標題交響樂。著名的作品有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三部標題交響樂——《幻想交響曲》、《哈羅德在意大利》、《羅密歐與朱麗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阿爾卑斯山》、《家庭》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浮士德》和《但丁》都是最著名的交響樂作品。
2. 民族主義與音樂的結合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民族主義興起,受這個潮流影響所及,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們紛紛往自己民族的傳統素材中找尋作曲的靈感。他們有的運用民謠曲調及節奏,有的則以各民族的傳說、軼事作為創作的題材。一時之間,一股有別於當時以德奧體系(主要是德、奧、法、比四國)為音樂主流、富有各民族獨特色彩的音樂,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出現。這一批德奧體系之外,包括俄羅斯、東歐、北歐及南歐等國家的作曲家們,所譜寫的音樂因為都具有民族特色,因此便形成了所謂的民族樂派。
民族樂派的出現,在時間上是與浪漫樂派相重疊的,民族樂派的興起,正如各式多彩繽紛的花朵,將浪漫樂派時期妝點得更加絢爛美麗。
3.出現大量的優秀的鋼琴抒情小品: 在浪漫主義時期,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鋼琴也進行了改進,其自身採用了鑄鐵結構,琴弦也加粗了,這種鋼琴能獲得更濃厚和更輝煌的音樂,跟現在的鋼琴開始接近。以鋼琴為樂器而譜寫的小曲也形成了浪漫主義時期特有的風格。十九世紀的鋼琴小品大師有奧地利的舒柏特、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德國的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短小的抒情形式的出現,使作曲家們認為樂曲的大小不是藝術批評的標準,一首優美的,精心創作的小型樂曲也能和一部交響樂相媲美。
鋼琴抒情小品分為小曲和舞曲,鋼琴小曲最常用的標題是:即興曲(impromptu)、小曲(bagatelle)、間奏曲(intermezzo)、夜曲(nocturne)、新事曲(novelette)、音樂瞬間、無言歌、冊頁、前奏曲、浪漫曲、隨想曲,還有較大規模的狂想曲和敘事曲。 舞曲類型有:圓舞曲、瑪祖卡、波爾卡、埃科賽斯(蘇格蘭舞曲)、波洛涅茲(波蘭舞曲)、進行曲和鄉村舞曲。
4.藝術歌曲: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創造者將歌詞與音樂結合得非常成功,正是由於這些音樂作品,有許多抒情詩才能得以倖存下來。舒柏特、舒曼和勃拉姻斯,使這種結合獲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藝術歌曲中最常採用的主題是愛情、期待、大自然的美和人生中短暫易逝的幸福。
5. 演奏名家的湧現,一些具有高度天賦和超凡魅力的鋼琴家和小提琴家,例如李斯特和帕格尼尼等,成為文化界燦爛的明星,他們以自己創作的技藝輝煌的作品吸引了眾多的聽眾。
浪漫樂派的三大據點:意大利、法國、德國。
另外還需明確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風格曾經共存了一段時期。
浪漫樂派在音樂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這一時期不但盛產偉大的音樂家,而且音樂體裁空前廣泛,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大“寶庫”。浪漫主義音樂也是一座橋梁:韋伯接受了格魯克和莫扎特的傳統,傳至近代的瓦格納;舒伯特在器樂方面是貝多芬的繼承人,他的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則是經由舒曼和奧爾夫流傳至今;柏遼茲的標題音樂源於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其後又與近代法國的印象主義相關聯。
A. 初期浪漫派音樂
如前所述,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為初期浪漫主義的先驅。 1800年前後出生的作曲家們,形成了初期浪漫主義的中心。舒伯特和柏遼茲可謂初期浪漫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1782-1840, 意大利)
小提琴家、作曲家。為意樂史上最負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 技巧如魔鬼般。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協奏曲里包含各種艱難技巧, 令人嘆為觀止, 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從古至今多位作曲家曾根據他第二十四首隨想曲發展主題變奏曲, 較知名的包括布拉姆斯, 舒曼, 拉赫瑪尼諾夫等。作品:D大調第1小提琴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
韋柏 (Carl Maria Ernst von Weber, 1786- 1826,德國)
他的鋼琴作品以《邀舞》最為膾炙人口,人們已將此改編成管弦樂和芭蕾舞演出。代表作有歌劇《自由射手》。
梅耶貝爾(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德國)
法國大歌劇體裁的代表作曲家。代表作有歌劇《埃及的十字軍》、《北方的明星》、《非洲女》、《先知》等。《非洲女》中的詠嘆調《啊! 美麗的人間天堂》,《先知》中的管弦樂選曲《加冕進行曲》流傳很廣。
羅西尼(Gioacchino AntonmioRossini,1792-1868)
把意大利喜歌劇和正歌劇的體裁推向了高峰,代表作品有《賽維利亞的理髮師》和《威廉•退爾》。
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 奧地利)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接時期。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主義的傳統,但他的藝術歌曲和鋼琴作品卻完全是浪漫主義的。他最擅長的是藝術歌曲的寫作,包括受世人普遍愛好的《小夜曲》、《聖母頌》》、《聽,聽,雲雀》,因此有"歌曲之王"的美譽。聲樂套曲《冬之旅》是所有浪漫歌曲中最有價值的一首,也是舒伯特歌曲中最美的一首。全部24曲,以《晚安》、《菩提樹》、《流不盡的淚》、《街頭賣藥者》最著名。很多人都認為舒伯特只要寫一首《冬之旅》便可成為名垂千古的作曲家了。 舒伯特在寫大量的歌曲的同時,也寫了不少器樂曲。這些器樂曲以《未完成交響曲》, A大調鋼琴五重奏《鱒魚》為代表。
唐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 ,1797-1848)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
柏遼茲(Hector Berlioz,1803-1869, 法國)
創作力求創新,除採用“固定樂思”的手段外,還以新穎、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戲劇化的處理 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是著名的浪漫主義大師,柏遼茲的名字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 堪稱法國浪漫主義三傑。
代表作C大調《幻想》交響曲,被認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的標題交響曲。
老約翰•斯特勞斯(Johann Strauss,1804-1849)
奧地利作曲家,“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斯特勞斯和父親。是維也納舞曲體裁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一生共創作了一百五十餘首圓舞曲,另有大量進行曲和波爾卡舞曲等。代表作有《拉德斯基進行曲》和《安那波爾卡》等,其中《拉德斯基進行曲》是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場曲。
B. 中期浪漫派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經過門德爾松、舒曼、和威爾第等人的進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納的時代達到了巔峰,這些作曲家、鋼琴家構成了中期浪漫主義的中心。
門德爾松((Jacob Ludwig)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德國 )
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教師等多重身份兼備。門德爾松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他十七歲時,為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一劇譜寫序曲, 其中以「結婚進行曲」最為出名,莊嚴輝煌,可謂是家喻戶曉。
蕭邦 (Frederic Chopin,1810-1849, 波蘭)
被稱為“鋼琴詩人”。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蕭邦一生不離鋼琴,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蕭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蕭邦的音樂風格是纖細的情感,烈火熾熱的激情,憂鬱的哀愁,與優美動人的深情;他的作品有着華麗的奏法和自由的速度,因而音符的明暗、高低的變化隨之擴大而具多彩的面容。蕭邦的作品,每首都是珠璣之作。
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 德國)
浪漫樂派到了舒曼手中臻至開花結果。舒曼本人反應了浪漫樂派的種種特質。他立志做一名鋼琴家。由於他猛練鋼琴的結果,使得手指受傷了,因此專心於作曲上,在創作的領域,反而有更大的成就。他的主要創作成就在鋼琴、藝術歌曲和交響音樂等方面。《童年情景》是鋼琴藝術史上的一部極為獨特的作品。這其中的第七首《夢幻曲》是全世界婦孺皆知的名曲。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匈牙利)
音樂史上最享盛名的鋼琴演奏家, 他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那華麗而艱深的演奏技巧風靡一時。他還首創了背譜演奏法,還具有超群的即興演奏才能,因此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他所譜寫出的鋼琴作品多浮現出絢麗的色彩與高難度的技巧,具有盛大豪放、激烈輝煌,令人神魂顛倒的陽性風格。他創作的十九首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 意大利)
是意大利歌劇史上最具份量、最受世人永久歡迎的巨擘。一生創作了26部歌劇,善用意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欲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歌劇《弄臣》、《阿伊達》、《茶花女》。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 德國)
創立了一種新的藝術 形式──音樂劇。是大樂劇創始者,被稱為樂劇巨匠。他全部生涯的特點是百折不撓地從事歌劇創作,其他作品極少。他立意創造一種新型的戲劇作品,其中各種因素(音樂、戲劇、壯觀的場面)結合成完整的統一體,稱作音樂劇。
古諾 (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
法國作曲家,作有歌劇《浮士德》等,他以巴赫的《C大調前奏曲》為伴奏所作《聖母頌》流傳極廣,是跨年代合作的典範。
奧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法國作曲家、古典輕歌劇創始人之一。代表作有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美麗的海倫》、《格羅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等。他的輕歌劇情節有趣,大膽採用當時各種歌曲、舞曲、小夜曲與進行曲形式,音樂通俗易懂,至今流傳不衰。
法朗克(C.A.Franck,1822~1890) :比利時作曲家、管風琴家。
拉羅 (Edouard Lalo, , 1823-1892)
西班牙血統的法國作曲家,最優秀的作品是小提琴與樂隊的《西班牙交響曲》和《大提琴協奏曲》。作品有典型的法國音樂特徵,旋律優美華麗,典雅生動,樂隊色彩豐富,樂器效果得到充分發揮,並廣泛運用西班牙及俄國、挪威的民間曲調。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1824-1896, 奧地利)
交響曲作曲家,但都是宗教作品。
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1825-1899, 奧地利)
作品主要是一些生活舞蹈性音樂,包括圓舞曲、波爾卡舞曲、進行曲以及一些輕歌劇等。他創作的核心是圓舞曲,他創造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這一范型。代表作:圓舞曲《藍色多瑙河》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德國)
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採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由貝多芬、門德爾松與舒曼一脈相承的交響樂, 到勃拉姆斯時代即告結束。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與巴赫,貝多芬並稱德國音樂史上的“三B”。其中如《匈牙利舞曲》、《搖籃曲》等樸實的音樂小品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聖-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 法國)
代表作有《天鵝》( 自《動物狂歡節》組曲 ) ,《序奏與隨想迴旋曲》
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 法國)
代表作歌劇《卡門》, 《阿萊城姑娘》 《卡門》取材於梅里美同名小說, 音樂多用舞蹈歌曲及分節歌,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和西班牙風格,是在創作藝術上登峰造極的作品,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劇目之一。
柴科夫斯基 (Pyotr II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俄羅斯 )
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音樂旋律極為感人,有時催人淚下,有時又令人熱情洋溢。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而又不乏深刻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着人生的奧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極其優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交響曲《悲愴(第六)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歌的行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