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崛起強權的最典型的代表無疑是二戰時的德國。事先聲明一點,拿德國做例子決不是想暗地貶低女權,而是正相反,德國是我青少年時期最崇拜的國家,現在雖然隨着年記的增長,變得不會崇拜什麼人或國家了,但是德意志文化中的深邃的理性和嚴密的邏輯依然是令我非常嚮往的。尤其是它的深入德國人骨髓中的軍事文化,更是令我這個一直夢想中國強大的中國人折服。其他強國的閱兵式上的軍人(包括中國)也整齊劃一,威武雄壯,原蘇軍的鼻子還有意識的高高揚起,但是那是做出來的;如果你看過德國陸軍的閱兵式,你就會感覺到,德軍的威武是從骨子裡面透出來的。他們的身體語言和德意志語言是那樣的和諧,好像德語就是為軍人而創一樣。
我與不少德國人探討過他們對二戰的看法,他們除了毫無例外的批判希特勒以外,幾乎所有人都多多少少的透露出惋惜:如果德國當年不是不顧一切的去奪取‘生存空間’,而是利用德國的世界無敵的軍事,科技優勢在適當攫取的同時(不過分得罪所有其他強權)像現在一樣,大力開展世界貿易,何愁不能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現在的美國也許頂多是世界老二了。
這是馬後炮,但當時確有機會。當年在德軍占領法國之後,羅斯福總統曾向希特勒建議,只要德國恢復波,挪,荷比盧以及法國(僅僅是恢復而已,割地,賠款,扶植傀儡都沒有被明確禁止),美國就幫助德國和英國媾和,並且保證促進世界貿易。但德國是一個新強權,所以不可避免的具有新強權的弱點:1)因為有了實力,就有了新的自我意識,覺得既然是強權就理所應當的進行掠奪,而國際貿易只不過是弱者的謀生之道。2)但是卻因為缺乏應用這個實力的經驗,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身實力的限度以及忽視了舊強權因在資源上的巨大優勢而所具有的巨大的戰爭潛力,以至於過渡追求與實力相對應的權利,遭到舊強權的激烈抵抗而讓美國漁翁得利。
女權的覺醒和德國的崛起很類似。唯一不同的是,當年德國相對於其他強權有無可爭議的軍事和科技優勢,而女權對男權,恕我直言,除了在理論上以外,還未在任何領域取得哪怕是平起平坐的‘優勢’:
1. 政治,經濟領域中的男性優勢就不用我說了;
2. 心理:女性找伴侶,通常要找比自己學歷高的,要有‘寬闊的肩膀‘的,這本身就是自我弱化的表現;
3. 文化歷史:各種書籍,影視作品中男性為主角的占絕大多數;舉個例子:我女兒3歲的時候,有一次說話很讓我震驚:‘爸爸,為什麼動畫片的都是男孩子?還是做男孩好‘。為了讓女兒對自己的性別有信心,我挖空心思想了半天只想到了2個動畫片:花仙子和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轉了大半個北京城,只買到了美少女戰士。其實我很討厭美少女們就會尖叫,然後用魔法,一點正面的教育意義也沒有,可是兩害相權只能取其輕了。
4. 學習和遊戲:女孩玩的是過家家,男孩玩的是騎馬打仗;女孩小的時候聽的是白馬王子的童話,長大看的是瓊瑤類;男孩聽的是英雄故事,讀的是戰爭歷史。因此,女性就在陪主人公落淚的同時越來越被弱化,感性化,邊緣化;而男孩則被逐漸的強化,理性化,主人化。所以,女性要想真正崛起,就要從娃娃抓起,而不是空喊口號。我從女兒4歲起,就不再給她講童話,而是講易懂的歷史故事,這幾年影響下來,最近她迷上了歷史書,沒事就交替着看《上下五千年》,《兒童版史記》和《36計》。
說到女性的感性化,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曾經寫了一個帖子勸305,有關那個LAPTOP, 2daughters說了一句話讓我內疚了半天(從這點看,她在家應該是個以柔克剛的好手),她說:‘鬱悶了一個周末,狼吃了羊還是羊的錯,305 在錯,“他就當着孩子的面把電腦砸的稀巴爛,說就算把錢扔了也不給我們玩,因為錢是他掙的”也不對。‘其實我和她說的完全是兩回事:她說的是男的說的做的不對(感性的反映),而我所說的是事由305起,她就有責任熄。她沒有去熄,那主要的責任就在她,有點冷血是吧?舉個例子:日本挨了原子彈,每年一到紀念日就委屈的像個受害者,其實呢?這個例子可能過重了,也沒時間細想其它的例子,但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