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一直有討論為什麼中國近代少出重量級發明家? 這裡俺來介紹一下美國公校以什麼樣的環境從小鼓勵學生進行各項發明及創作。
教育把Ambition (野心),Curiosity, (好奇心) Imagination (想象力) Persistence( 恆心) Problem solving skills( 解決問題能力)作為培養學生的教育宗旨。
俺進過從學前到高中千個教室。體會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及問題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直接記答案。既使解題過程中不正確,也讓他們說明自己那樣理解的原因。
小學階段最為明顯: 多以實物,實例教學。理論上如理工科學習,一些定義讓學生自己先琢磨規則,之後再教正確答案。文科學習亦是如此,出個命題讓學生討論,自由發揮想像。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或疑難,老師讓他們寫明錯誤理由之後,參考正確答案。
高中以上多為開卷考試,(特別是文科)讓學生根據所學,自由發揮。提高想象及概括能力。一般老師只按有重點擦邊即可得分制。鼓勵學生抓重點,概括所學知識,再運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再古怪的想法,老師都不會打擊其好奇心。初中後許多學生有明確喜歡的學科或長項或興趣,老師們也會創造條件引導他們學那些方面更多知識。如果是課外內容,也會介紹資訊讓學生去追求更多感興趣的領域。
整個教學環境從小鼓勵學生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想法,處處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家庭環境中,大部分有條件的,對孩子有要求的家長也是配合學校引導孩子朝自己喜歡或着迷或有興趣的事物上發展。很少有家長有像我們華裔家長(至少俺周圍幾百華家長)這樣,孩子強烈反感的興趣,還不斷強迫去學。
多少次與一些初中,高中生聊天交流後被他們對自己想做的事常年堅持的那份執着和熱情感動。例: 那是五年前,認識地區一十二年級女孩已考上周圍一排名不錯大學醫學院。一日俺帯兩女去周圍農場參觀。(是縣政府補貼農戶的保留農場) 里有不少動物(牛,羊,馬,豬,雞,鴨等)見那學生穿着牛仔背帯褲,體恤衫(春末)正在馬棚上料。俺好奇問: 你怎麼在這。 她道: 我從七歲起近十二年一直在這農場做義工,照顧動物。從小隻想長大做一名獸醫。現在總算離理想近了一步,要去上大學,準備學醫,將來當獸醫。
像這樣的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奮鬥的學生俺還真見了不少。試問華人父母: 你孩子如果小時想去農場做義工,做父母的會支持嗎? 恐怕會有無數個理由勸說孩子那不是他(她)該做,該選的事吧。
我們家長中不少,把自己的想法,觀念強加於孩子,不能真正讓孩子做主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及愛好。總以周圍認識的,聽說的所謂成功例子(名校,鋼琴十級,奧數名次等等)要求孩子,做為他們的榜樣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真正的天分及興趣。這很可惜。
例: 周圍小學華孩那麼多學鋼琴的,有些是哭哭啼啼,家長還逼着學。更有甚者父母派代表和孩子一起上課,錄音後,父母先學,再教孩子練。只為孩子比賽,考級。這美其名約提高孩子音樂素質。實質上只是父母想讓孩子走自己為他們設計的路而已。其結果,千個孩出幾個過頂級考試孩。又成為另一波小學孩學習音樂的榜樣。其餘的孩子隧着逐年長大,特別到了青春期,來個明正言順的青春期反叛。家長只好自態強扭的瓜不甜。
無論何事,要想做到精且自我享受必須個體心甘情願。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能動去尋求。既使失敗,多半也會無怨無悔。這樣育孩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