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吃海參,才注意到海參的英文名叫sea cucumber ,嘿, 海黃瓜,還挺形象。
有着突起小刺的海參還真有點象帶刺的黃瓜,不過不象頂花帶刺的嫩黃瓜,海參黑
不溜求的,有點象醃黃瓜倒是真的。
據說海參在六億年以前就存在了,但真正被人類發現卻是很久以後的事情。這個黑
乎乎的東西因“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而被我國古人冠以“海參(海里的人參)”
這樣響亮的名號。可見,海參的名字是沾了人參的光。與海參的中文名字相比,海
參的英文名字海黃瓜就顯得木訥本分多了。
好象類似象海參沾人參光這樣的事還不少。
比如屬蛇的人一般不說自己屬蛇而說屬小龍,大概是因為對蛇沒有那麼喜歡,對龍
卻情有獨鍾,蛇畢竟只是自然間的凡物,而龍是神物,好象有點“攀龍”的味道啊。
同樣,雞爪子做成菜一般就不叫雞爪子了,晉升為“鳳爪”,這是不是“附鳳”?
有一道叫做“賽螃蟹”的菜,其實就是雞蛋加上蔥、姜和醋等調料炒一炒而已。可
叫上這麼一個不同凡響的名字,身價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我以前在一家法院實習的時候,法院的食堂有過一道菜叫“烏絲拌玉塊”,聽起來
是不是不錯?這麼多年過去了,其實我在那裡僅僅工作了很短一段時間,只是實習
嗎,可這道菜的名字到今天我都沒有忘記,足見起個叫得響的名兒還是很有作用的。
“烏絲拌玉塊”的謎底揭曉可能會讓你失望,就是海帶燉豆腐,海帶是烏絲,玉塊
即豆腐。
大家知道,紅燒獅子頭就是豬肉大丸子,當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不同的東西
進去,可紅燒獅子頭聽起來就是比紅燒豬肉丸氣派、有分量,請客的話,紅燒獅子
頭也比紅燒豬肉丸讓主人更有面子吧。
我們中國人真是很講究名頭和名號的。
國內的大學,從很多年以前就一直改名的風頭不減。學校改成學院,學院改成大學,
學院和大學前的名字也從城市改成地區,越改越大,有點象是升職以後,一定要從
一居室搬到兩居室一樣。比如北京鋼鐵學院改成了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政法學院改
成了中國政法大學,遼寧財經學院改成了東北財經大學......讓很多老校友都找不
着自己的母校。最近幾年,好象是因為211工程,又興起一股學校之間的合併風,務
求大。象北京醫學院,後來也叫過北京醫科大學,就又成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院......這
名字牌子改了又換的,那些賣標牌的,這幾年肯定發了財。
說到發財,讓我想起來有一種顏色發黑,緊貼地面生長的菜,因其狀似頭髮而取名
髮菜,就是這麼一種味道非常一般的菜,因和發財兩個字諧音,好比是沾上了皇親
國戚而身價倍增。
這是講究名頭之外,還講究彩頭的情形,還有很多啊。
比如數字八,也因和“發”諧音而倍受國人的親睞,要得到一個帶八的電話號碼和
車號,要麼得有些關係,要麼得特別運氣,要麼得多花錢拍得這樣的數字。國人到
了海外,可以過足這樣的癮頭,因為其他國家人不說八和發,所以要取得這樣的號
碼,基本沒有競爭,供給一般大於需求,判斷是不是華人的電話號碼和車號,這
“八”也可以做一個參考指標啊。
還比如桔,因為和吉利、吉慶里的吉諧音,桔子、桔樹就成為人們春節家裡喜慶的
裝飾,為的是新年帶來好運。春節的家宴上更少不了魚,預兆着年年有魚(余)啊。
名頭彩頭的講究也算是一種對生活的投入和美好希冀吧,其中有些也很有意思,已
經成為了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不過對於學校名字的頻繁更換,還是有商榷的餘地的,
畢竟學校的質量不是改名就能改變的,一所學校的歷史也應該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歷
史而不是改名的歷史。再說,叫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西諺說,玫瑰不會因為她的
名字不叫玫瑰就不再芬芳,重要的還是實力吧。而且有些名字的改變,改掉了準確
性,傳達的信息也少了很多,就拿北京政法學院來說,大家從這個名字至少可以看
出這所學校是在北京,可從它提升以後的名字“中國政法大學”,你連這所學校的
具體地理位置都不好判斷,當然肯定是在中國了。
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達特茅斯學院......都是在國際上也響噹噹的好大
學,也就是用具體的地名做校名,叫學院而不叫大學,和教學質量也一點關係都扯
不上,只是表明了它的性質,一般來說,學院大都是多科性和單科性的專業院校,
而大學一般是文、理、工科結合的綜合性院校。如此而已。
原載“環球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