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海外華裔子女的“心病”
送交者: 陳屹 2004年10月18日17:14:2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你們誰彈過鋼琴?”  

華裔大學生的手全部舉了起來。  

“有誰堅持下來了?”  

一半的手放了下來。  

“有誰是自己真正喜歡彈的?”  

又有一半的手落了下來。  

“那你們還要學乾它什麼?”  

“還不是為了讓父母高興。  

當問到他們學習中文的態度時,場景也是同樣的狀況。   

這類的問答和調查,是美國賓尼佛尼亞大學任教近數年的張劍萍老師對身邊華裔學生正在進行的,由於她本人在美國學習期間對比較文化非常感興趣,加之本人又在從事着教育事業,她始終關心着學生的成長曆程,然而,最讓她感到不解的是,在這樣美國頂尖大學裡的華裔學生,從各個方面來說,應該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比起同代的美國學生,為什麼他們中間許多人都不快活?  

“沒有啦,我不是抱怨,當時我爸媽都是為了我好!”  

“我爸媽為了我能上個好大學,一直都逼我做這,逼我做那,我現在做到的,挺讓他們自豪的。”  

“我看到父母生活這麼艱辛,但是,為了我,付出很多,我一定要報答他們。”  

這些華裔大學生對待父母的感情,與美國大學生的態度不一樣,美國學生認為:“我離開了家,未來的路就是我自己要走的了,父母是父母,我將是我自己。” 

而華裔子女感激的言語中,充滿了矛盾和困惑。一方面,他們不喜歡父母對他們的管教,另一方面感謝父母為他們的付出,因為不要讓或者怕父母失望,所以,他們要繼續如何如何來做。” 

聽着張劍萍老師這樣說,我為孩子們感到疲憊,她說:“你能想到這些孩子的心病嗎? 

他們的內疚和負罪感極其沈重。”什麼?怎麼會是這樣?  

不信,來看看周圍,哪位華裔父母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要上名校?哪個華裔的子女不是在父母規劃的格式中長大?   

父母教導孩子必須這樣或者那樣,原因是別人都這樣,或者那樣,而這些別人,多是指生活在一起的華裔圈子。   

然而,無論華裔子女做得怎麼優秀? 有些父母還是永遠不滿足,永遠覺得他還要更上一層樓。這樣帶了的後果,就是孩子永遠的不自信。  

華裔父母一起也會交流,他們不解的是:“過去我們沒有條件學這,學那,現在給孩子創造了這麼多條件,為何孩子不懂珍惜?”可是父母本人沒有想到,他們許多自己都沒有名校畢業,為何自己的孩子就必須上名校呢?既然現在有條件了,他們自己也可以去學習鋼琴,為何偏偏自己可以用“手已僵硬”,作為藉口?  

另外,美國父母對孩子的選擇和成長,基本是以“隨其自然”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發現和抉擇,即使父親本人是大學校長,如果孩子自己不要上大學,儘管父母也許會非常失望,多半的美國父母都會尊重孩子的意見,更不要說是否一定要進所謂名牌大學,即使有一天孩子進了名牌大學,發現不適應或者不喜歡,孩子要轉學到其他學府去,也不是問題。  

而我們華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除了管得嚴格外,就是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記住,我們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不爭氣,丟死我們的臉了。”“我們小的時候,哪有你現在的條件,現在我們這樣省吃儉用,還不是……”總之,父母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你,如果你不行,怎麼得了?  

這樣的事實,真的解釋了劍萍老師講的“這些孩子的內疚和負罪感非常沈重。”  我想,這種內疚與負罪感在我們文化中,實際上,就是這樣被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確確實實,中國父母為了孩子,特別是在教育上,付出得很多,很多,但是,這樣付出的同時,也讓孩子很小就承擔了一個使命,未來你要償還報恩回去的也很多。  

欠與還的節拍如果不相吻合,帶之來的就是無盡的虧欠和失控。   

換言之,中國父母的不知足,不平衡,不感激,造成他們本身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不是享受,而是包袱,想想,如果沒有快活灑脫的父母,怎麼可能培養出快活灑脫的子女?  

美國着名的政治外交家搖籃-喬治城大學裡有位華裔學生名叫耿博,儘管他的化學數學都在美國州競賽獲得前茅,但是,耿博沒有走穩定的科學之路,而是抉擇了競爭劇烈的政治外交家的路。我問他當時的選擇遇到過什麼阻力,他非常明確地對我說:“我的成長路上,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讓父母不失望,而是要讓我自己不失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